第6单元 14.1 促织课件(共81张PPT部编版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单元 14.1 促织课件(共81张PPT部编版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11:1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1张PPT)
第六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
观察与批判
第14课 
促织
变形记(节选)
1.思维目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的主题。
2.审美目标:赏析小说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素养目标
《促织》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成名作。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虽然都通过“变形”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社会的感知,但是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与创作动机、艺术特征等方面是不一样的,正是这种不一样成就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两部描述社会变形现象的经典之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两篇小说,品味风格迥异的变形故事。
任务情境
内容索引
XUE XI HUO DONG YI YUE DU YU JIAN SHANG
学习活动一 阅读与鉴赏
学习活动二 比较与探究


XUE XI HUO DONG ER BI JIAO YU TAN JIU

XUE XI HUO DONG YI YUE DU YU JIAN SHANG
学习活动一 阅读与鉴赏
促 织
变形记(节选)
任务活动一 语言积累与探究
(一)诵读全文,读懂文意
1.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颜色字词的解释。
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 )促织之戏,岁征( )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试使斗而才(
),因责常供。令以责( )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 )养之,昂( )其直( ),居( )为奇货。里胥猾黠,假( )此科敛( )丁口( ),每责一头,辄( )倾数家之产。
崇尚,喜好
征收
进奉
有才能,此处指勇
猛善斗
责令
用笼子
抬高
同“值”,价值、价钱
囤积,储存
凭借,利用
摊派,征收
人口
总是
邑有成名者,操( )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 )征促织,成不敢敛( )户口( ),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 )?不如自行搜觅,冀( )有万一( )之得。”成然( )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 )丛草处,探( )石发( )穴,靡( )计不施,迄( )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 )间脓血流离( ),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从事
卖出,此处指考取秀才
迂拙而又不善于言辞
恰巧,正好
征敛
百姓
补益
希望
万分之一
认为……对
残破的墙垣
摸取
打开

最终
成功
款式,规格
大腿
形容液体湿淋淋地往下滴的样子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 )资诣( )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 )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 ),唇吻( )翕辟( ),不知何词。各各竦立( )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成妻纳( )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
),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 )兰若(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旁一蟆,若( )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准备
到,前往
点燃香
祷告
嘴唇
开合。翕,合;辟,开
恭敬地站着
差失、不合
贡献,缴纳
一顿
饭的工夫,形容时间很短
像,相似
寺庙
于此
好像
成反复自念,得无( )教我猎虫所( )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 )。乃强( )起扶杖,执( )图诣寺后,有古陵蔚( )起。循( )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
)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 )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 )之,蟆入草间。蹑( )迹披( )求,见有虫伏棘根。遽( )扑之,入石穴中。掭( )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 )连城拱璧不啻( )也。土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 )官责。
莫非
处所,地方
非常相似
勉强
拿着
草木茂盛的样子
顺着,沿着
仿佛,
宛然
小草
尽力搜索
追逐
追随
拨开
立刻,马上
轻轻拨动
仔细察看
即使

充抵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 )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 )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 ),死期至矣!而翁( )归,自与汝覆算( )耳!”儿涕( )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 )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 )呼欲绝。夫妻向隅[
],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日将暮,取儿藁葬( )。近抚之,气息惙然(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打开
一会儿
祸种,惹祸的东西
你父亲
算账
流泪,哭泣
覆盖
碰撞,指头撞地
依赖,指望
面对着
墙角(哭泣)
用草席裹着尸体埋葬
气息微弱的样子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 ),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 )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 )举,则又超忽( )而跃。急趁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 )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 )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 )造庐( )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 ),
睡觉
窥视,探看

同“才”
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细察

暗中察看
径直,直接
到家
惭愧
不敢与较。少年固( )强( )之。顾( )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 )敌领( )。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 )然矜( )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 ),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 )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坚持,一定
强迫,迫使


脖子
举,指鼓起翅膀
得意,骄傲
突然而来
一尺多。咫,八寸

翼日( )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 ),无何(
),宰以卓异闻( ),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 )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 )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次日。“翼”同“翌”
倒下
由来,来源
没多

上报
使
赠送,赏赐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 )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 )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 )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抵押
蛀虫,比喻胥吏
得意的
样子
杖击的责罚
恩惠荫庇
(二)重点探究
2.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请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解释这些词语的具体含义。
答案 ①俄见小虫跃起(俄:不久,一会儿) ②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随即,跟着) 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少间:一会儿) ④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 ⑤未几,成归(未几:没多久) ⑥无何,宰以卓异闻(无何:没多久) ⑦既得尸于井(既:不久,随后) ⑧食顷,帘动(食顷:一顿饭的工夫)
3.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文中有许多同义复词,请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并解释这些词语的含义。
答案 ①里胥猾黠(猾黠:狡猾) ②死何裨益(裨益:补益) ③填塞门户(填塞:充满。门户:门口) ④唇吻翕辟(唇吻:嘴唇) ⑤急逐趁之(逐趁:追赶) ⑥虫跃掷径出(跃掷:跳跃) ⑦不复聊赖(聊赖:依赖,指望) ⑧自增惭怍(惭怍:惭愧) ⑨解令休止/更无休止(休止:停止) ⑩百计营谋不能脱(营谋:谋求)
4.《聊斋志异》一书有很多版本,文字各有出入,试对照阅读下列句子,分析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
①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课本)
②寻之多时,绝无踪响。(另一版本)
答案 第①句表达效果更好,“心目耳力俱穷”意为“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写出捉蟋蟀时的极度紧张。而第②句的“寻之多时”只是普通的描述。
5.下面是某同学对课文中几个句子的翻译,请指出其中不准确的地方并予以订正。
答案 “童子”指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售”此处指考取秀才。“操童子业,久不售”应译作“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长期没有考中”。
(1)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从事儿童方面的职业,长期卖不动。
答案 “得无”表反问、推测,不能译作“能不能”,可译作“莫不是”“该不会”“莫非”。
(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文:成名反复思索,能不能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呢?
答案 “被”不表被动,而是“覆盖”之意。“如被冰雪”可译作“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
(3)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译文: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好像被冰雪侵袭了一样。
答案 “拼博”为两个词,“不如拼博一笑”可译作“不如让它斗一斗,博得(换得)一笑”。
(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译文: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努力一番,一笑了之,于是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
任务活动二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一)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情节安排的作用
1.小说以“促织”(“虫”)为核心演绎出一个清晰完整的故事,请分别用含有“虫”字的词语概括小说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征虫→(   )→(    )→(   )→(   )→(   )→(   )→(   )→议虫
觅虫
求虫
得虫
失虫
化虫
斗虫
献虫
2.围绕“促织”的主线,本文的故事情节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请简要分析是哪三次转折,然后思考作者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
答案 (1)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富”。
(2)这样安排避免了一览无余,并且情节的跌宕起伏,还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题。情节随着促织的得失而起伏不定,意在揭示封建社会中百姓的命运如同草芥一般任人宰割,让读者在惊心动魄的陡转中体会到统治阶级的残酷。
3.这篇小说是对现实的批判,可是情节三大转折中前后两个却是虚幻的,结尾还是以喜剧收场,这样安排会不会削弱文章的批判性?为什么?
答案 这样安排并没有削弱文章的批判性,它体现出了小说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取材特点。
第一个虚幻情节是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得佳虫。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是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后,自会体会到这一点。
第二个虚幻情节是成名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魂化蟋蟀本不可能,但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小虫。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还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试想,一
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
结尾虽是喜剧结局,但同样引人沉思。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这个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官场的黑暗。
由上可见,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非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谴责。
(二)品读重点语段,赏析描写、语言艺术
4.阅读文章第6段,找出表示成名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语,填入括号内,并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   )。








答案 作用: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的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家败人亡的罪恶现实。
5.参照上一题的分析方法,找出文中其他部分的心理描写。
第4段,寻找促织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   )→(   )→(   )
第7段,“试斗”时,成名的心理变化:(   )→(   )→(   )→(   )
希望
急切

大喜
惭怍
大喜

惊喜
6.《促织》一文语言精练,生动形象,请赏析下列语段的妙处。
答案 这段文字用词精练、生动,动词的运用恰当而精准,短短二十余字,就清楚地记叙了成妻求虫的全过程。
(1)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
(2)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
答案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作者去芜存菁,突出动作性,通过“逐”“蹑”“扑”“掭”“灌”“视”等词,把成名捕虫的全过程描绘得纤细毕现,如在眼前。
(3)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
答案 这段文字通过“怒”“奔”“跃”“张”“伸”“龁”等词语,把斗虫过程中促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得细腻逼真。
(4)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答案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描绘出人物亦怒亦悲亦愁的神态;又巧妙地借用景物衬托,以“茅舍无烟”(正衬)、“东曦既驾”(反衬)来表现成名夫妇“不复聊赖”的精神状态。
7.这篇小说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请结合具体内容予以赏析。
答案 《促织》不但主人公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就连次要人物也塑造得栩栩如生,确属独树一帜。本文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神态描写。以课文第7段为例,这一段中,少年共有三笑:第一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不由得“掩口胡卢而笑”,这一笑很形象地刻画出少年一副轻狂傲少的神态;第二次是他看见成名的促织“蠢若木鸡”,禁不住“又大笑”;第三次是他用猪鬣毛来挑逗促织,但促织“仍不动”,于是“又笑”,得意至极。通过这“三笑”的描写,一个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游侠儿形象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而最终“少年大骇,解令休止”,既衬托出促织的奇异,更进一步表现了人物的无知可笑的一面。此外,文中虽然对成名的妻子和儿子着墨不多,但精练的数笔也很生动形象。
如第5段:“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把成子的“恐惧”心理和成妻的“惊”“怒”情态渲染得很成功。
学习资源
附:资源与积累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相关背景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
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3.关于《聊斋志异》
(1)作品简介
《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3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内容极为丰富,故事主要来自民间传说,也有根据前人传奇或现实生活进行创作的。形式多样,除小说外,还有笔记、杂文、寓言故事等。作者继承“传奇”“志怪”的传统,以说狐谈鬼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愤懑。
作品主要内容有:①揭露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贪官污吏残害人民,如《席方平》等篇。②暴露科举制度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如《考弊司》等篇。③描写爱情,多为人与鬼狐的恋爱故事,数量多,成就最高,如《婴宁》等篇,都写得委婉动人。作者主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一副对联,这是对《聊斋志异》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的高度概括。
(2)名家评点
①《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奇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经;《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鲁迅
②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
积累卡片
1.通假字
句子 解析
昂其直 同“值”,价值、价钱
而翁归 同“尔”,你、你的
手裁举 同“才”,刚刚
翼日进宰 同“翌”,翌日,次日
2.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义项或用法
责 因责常供 动词,责令
令以责之里正 动词,责令
每责一头 动词,索要,索取
以塞官责 名词,责任,差使
受扑责时 动词,责罚
靡 靡计不施 动词,无,没有
虫尽靡 动词,败退
售 操童子业,久不售 动词,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
亦无售者 动词,买
顾 顾之则气断声吞 动词,回头看
徘徊四顾 动词,看,环视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副词,但
发 窃发盆 动词,打开
探石发穴 动词,打开
无毫发爽 名词,头发,比喻极小的数量
益 死何裨益 名词,好处
成益愕 副词,更加
掷 帘内掷一纸出 动词,抛,扔
虫跃掷径出 动词,腾跃
强 乃强起扶杖 副词,勉强
少年固强之 动词,强迫,迫使
3.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
童子 操童子业 古义:童生,科举时代,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户口 成不敢敛户口 古义:百姓。
今义:户籍。
4. 词类活用
词语 例句 解析
岁 岁征民间 名词作状语,每年
笼 得佳者笼养之 名词作状语,用笼子
早、暮 早出暮归 名词作状语,早,在早上;
暮,在晚上
日 日与子弟角/民日贴妇卖儿 名词作状语,每天
杖 旬余,杖至百 名词作动词,用杖打
涕 儿涕而出 名词作动词,流着泪
土 土于盆而养之 名词作动词,装土
仙 仙及鸡犬 名词作动词,成仙
才 试使斗而才 名词作动词,有才能
名 自名“蟹壳青” 名词作动词,命名
异 成述其异 形容词作名词,非凡本领
穷 而心目耳力俱穷 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近 近抚之 形容词作动词,走近
贫、富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形容词作动词,贫,变穷;
富,变富
昂、高 昂其直/而高其直 使动用法,使……高
倾 辄倾数家之产 使动用法,使……倾尽
然 成然之 意动用法,认为……对
奇 益奇之 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劣 成以其小,劣之 意动用法,认为……劣
5.重点虚词
词语 例句 义项或用法
故 此物故非西产 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跬步 连词,所以
然 成然之 动词,认为……对
然睹促织 连词,然而
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6.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解析
状语后置句 既得其尸于井 “于井”是“得其尸”的状语
问者爇香于鼎 “于鼎”是“爇香”的状语
焚拜如前人 “如前人”是“焚拜”的状语
掭以尖草 “以尖草”是“掭”的状语
覆之以掌 “以掌”是“覆”的状语
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好事”是“少年”的定语
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为”表被动
旬余,杖至百 “杖”意为“被用杖打”
7.文化常识
(1)促织:又名蛐蛐、蟋蟀。古谚:“蟋蟀鸣,懒妇惊。”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2)童生: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注明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3)东曦:通常指初升的太阳。在古代中国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中驰骋。
返 回
任务活动一 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全文共两部分,15个段落,依据下表的提示,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变形记(节选)
整体部分 层次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1段
2~5段
第6段
第7段
第8段
发现自己变形为甲虫
变形为甲虫的心情和原因
艰难的开门过程
恳请秘书主任美言
追赶秘书主任,却被父亲赶回房间
第二部分 第9段
10~12段
13~15段
从沉睡中醒来
关心父亲的债务、妹妹的前途、家里的琐事
家人对格里高尔变得厌恶、嫌弃
任务活动二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一)赏析描写手法,概括人物形象
1.本文刻画人物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请结合例子加以鉴赏。
答案 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在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方面最成功的地方。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如:主人公变成甲虫前的心理描写。“假如我不考虑我父母的态度,我早就辞职了,那样我就会走到我的老板面前,把我的所有想法一股脑儿倒出来,他不从高高的桌子上掉下来才怪!……眼下希望还没有完全放弃,等我攒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大概还得五六年吧——我一定办理这件事。那时就会一帆风顺。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表现了他对工作的不满,可又不得不为了家庭而奔波的心理。
2.小说中人变形为虫的情节非常荒诞,为何还能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呢?
答案 这是因为作者在整体荒诞的情节中运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手法。写甲虫的行动,是符合甲虫的习性的;写甲虫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的;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生活的。这种荒诞、变形的艺术构思和写实的叙述方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诞得令人震惊和信服。
3.结合格里高尔在家庭和公司的表现,分析概括格里高尔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案 格里高尔是一个小人物。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他拼命地干活,目的是还清父债,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里,他受老板的气,仍能尽职尽责,变成甲虫后还想着去上班、工作。可以说,对父母他是个孝子,对妹妹他是个好哥哥,对公司他是个好职员。这些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别人理解和接受的心理。格里高尔代表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受压迫、受欺凌的弱者。这些小人物勤勤恳恳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报偿;他们对社会愤愤不平但又无力反抗,最终形成孤独、苦闷、恐惧、内疚的变态心理。
(二)探究人物命运成因、小说主题
4.简要分析归纳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原因。
答案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生活的原因和心理的原因: (1)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巨大的债务压力;(2)家庭——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3)人际关系——没有信任、关爱、友情。
5.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 从本质意义上讲,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意味着他人性的丧失,被异化为“非人”了。甲虫的大身躯、小足显示出格里高尔不堪生活重负。甲虫行动缓慢,表明格里高尔对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频率快的强烈逆反。甲虫是笨拙、卑贱却又是自由的,是格里高尔的自卑心理和人生理想的结合。甲虫有“甲”,是人际关系冷漠的反映,是潜意识中防范心理的反映,也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理壁垒的映射。甲虫是弱小的,任人宰割的,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
6.结合全文情节,探究《变形记》这篇小说还反映出怎样的主题。
后面的情节是: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带着满腹的担忧和内疚看着家庭的不幸,而更不幸的是他终遭社会和家庭的唾弃,在无声无息中死去。
答案 作者通过对格里高尔异变前后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性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后的亲人之间的无情和冷酷。在人遭遇灾难后,亲情漠然,更让人绝望,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学习资源
附:资源与积累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卡夫卡,1883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商人,性格暴躁,精力充沛。卡夫卡却自幼体弱多病,爱好文学,无法达到父亲对他的期望。迫于父命攻读法律,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在业余工伤事故保险所任职直至病退,1924年逝世。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变形记》《判决》《司炉工》《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等。还有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和《城堡》。其中《变形记》和《城堡》是其代表作。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普鲁斯特、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2.相关背景
《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歌舞升平的欧洲大陆变成杀声震天的战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黑暗的现实,痛苦的生活,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一方面寻求出路,锐意改革,另一方面又陷于孤独、颓废、绝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便纷纷著书立说,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3.文学常识——表现主义文学
表现主义文学是现代派文学的一个流派,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1)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4)情节不连贯,发展线索不明晰;(5)均以怪诞的方式表现丑恶和私欲的“疯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无穷痛苦。
4.名家评点
(1)《变形记》是20世纪最为异类的经典作品之一,给整个世界文学带来的启示和变化,无异于一粒种子和数年后满布各国的一片粮禾,一粒星火与几乎燎原了整个世界的一片红光。——作家阎连科
(2)《变形记》是“无情或纯自我孤独的象征”,因为人变成了甲虫,不会说话,没有表情,失去了和外界的交流,但是他又保留了人类所有的情感,因此他的孤独感就能令人感到更加的凄惨可悲。
——20世纪世界作家马克斯·勃罗德
(3)在《变形记》中,卡夫卡已达到大师的高度:他写出了一部自己再也不能超越的作品,因为再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变形记》这部本世纪伟大完美的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利亚斯·卡内蒂
积累卡片
1.重点字音
词语 读音
穹顶 qiónɡ
偌大 ruò
晦气 huì
譬如 pì
撂下 liào
黏性 nián
思忖 cǔn
呼啸 xiào
踅 xué
灼伤 zhuó
汩汩 ɡǔ
强劲 jìnɡ
佣金 yònɡ
迄今 qì
濒临 bīn
2.重要词语
词语 释义
冥顽不化 形容人非常顽固,不通情达理。
飞短流长 也作“蜚短流长”。指造谣生事,搬弄是非。飞、流:散布。短、长:是非、善恶。
不时之需 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
食不甘味 吃饭也吃不出美味来。形容心中有事,吃东西都分辨不出味道来。甘:美好。
3. 近义词辨析
(1)震动·振动
震动:颤动,使颤动;(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
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例句:①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②太阳光本来是自然光,它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方向上。
(2)遏制·遏止
遏制:着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或不使随便活动,对象常是自己的某种情绪(喜怒哀乐等),有时是敌人或某种力量。
遏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
例句:①她竭力遏制自己,不让自己打哆嗦。
②医生们不眠不休地为遏止传染病而工作。
返 回

XUE XI HUO DONG ER BI JIAO YU TAN JIU
学习活动二 比较与探究
1.下面是一则与《促织》相关的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哪几处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虫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入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虽跃出,为鸡啄食。妻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答案 ①“野史”是悲剧,《促织》是“喜剧”。②“野史”是用骏马来换蟋蟀,《促织》是求神觅得蟋蟀。③“野史”是妻失促织,促织为鸡啄食,妻惧而自缢,夫亦自经;《促织》是子弄死蟋蟀,惧而投井,后魂魄幻化为蟋蟀。
2.《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作者没有对这一不可思议的“变形”的原因进行任何解释,读者只能与主人公一道体验他在变成甲虫后的各种感受。那么,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让格里高尔变成一只甲虫呢?格里高尔与甲虫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 (1)通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这只甲虫身躯特别宽大,有着坚硬的外壳,行动困难,不会飞翔,有着在墙壁和天花板上交错爬行的习惯。这些特性与主人公格里高尔的现实命运相符合。
(2)格里高尔与甲虫有着以下共同点:
①都是负重的。甲虫扁圆的身体象征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受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所累而被压扁,硬壳更是“负重”的一种象征。为了还清父母的欠债,格里高尔谨小慎微地工作。他所做的一切除了负担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外,还要为妹妹筹集高额的学费,巨大的生活压力使他在睡梦中都深感焦虑。甲虫背负硬壳爬行的形象,正是格里高尔肩负工作家庭双重压力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②都很孤独。甲虫喜好孤独的生活,很少能在同一窝里有两三只住在一起。格里高尔也是孤独的,作为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长年在外奔波,而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共同语言;他与家人无暇也不愿意进行感情交流。
③都处于弱势地位。在人类眼中,甲虫是无足轻重、可任意欺凌杀害的低等动物,这些特征暗合格里高尔的性格特征。身为小职员的格里高尔社会地位低微,在公司常受到上司的欺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当他变形为一只甲虫,从家庭的经济支柱变为寄生物时,他曾经“培养”的寄生性家人却不能容忍他成为寄生者,无情地否定了他的存在价值。
④都无归属感。变形后的格里高尔在形体特征与生活习性上与甲虫无异,但却不能飞行。变形为甲虫的格里高尔不再是人,但他又保留了人的思维、情感和心理,心理上是不可能认同自己的变形的;而他又算不上完整的甲虫,他虽然在形体上与甲虫没有太多差异,但没有翅膀不能飞行就无法称其为真正的甲虫。所以,无论在人的世界还是在甲虫世界,格里高尔都得不到认同与被认同,无处可归。
3.《促织》和《变形记》两文均运用荒诞、变形的艺术手法,控诉了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但两文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试从内容、手法、主旨、结局中任选一个角度论述一下两文的不同点。
答案 (1)内容不同:两文情节内容、主人公的形象均不同。《促织》主要是写官方逼成名交促织,成名的儿子不小心把促织弄死了,为了让父亲能交差,成名的儿子不得已变成了促织,并且变成一只勇敢善斗的促织,给成名带来了荣华富贵。《变形记》主要是写在沉重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格里高尔有一天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仍然关心亲人,但一旦他的甲虫外形、习性影响了家人的利益,他的亲人就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他孤独而无奈地死去了。
(2)艺术手法不同:《促织》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对比一般促织的小弱、难看,成名之子幻化成的促织的独特、强壮、美观;对比成名之子幻化成的促织的勇敢、善斗,而“蟹壳青”、蝴蝶、螳螂甚而鸡的胆怯、无能;对比成名的悲与喜;对比成名的穷与富。对比手法更好地烘托渲染了人不如促织的主题。
《变形记》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现格里高尔的过去生活、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心理描写风格。
(3)主旨不同:《促织》主要控诉封建社会的苛政猛于虎,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变形记》主要控诉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和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人在机器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无助,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扭曲显示了人的异化;在金钱就是一切的资本主义价值观面前,维系亲情关系的只是金钱和利益,一旦格里高尔不能挣钱了,家庭其他成员都厌弃他,表现出极端自私、冷漠、无情,亲情荡然无存,显示了人际关系的异化。格里高尔变成了大甲虫,显示了人以毁灭自己的尊严和自我价值为代价,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不合理性。
(4)悲剧结局不同:两文都是悲剧但结局不同,这与中西方文化心理不同密切相关。《促织》结尾以喜剧结束,运用浪漫主义笔法,写成名之子幻化成的促织勇敢善斗并因此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其实是以牺牲人的尊严为代价的,这样以喜衬悲,更见其悲。结局的喜剧其实只能是理想化的,是虚构的,现实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我们都知道成名之子不可能变成促织,成名更不可能因此而获得荣华富贵,这种喜剧的结局只能是更增添了悲剧的内涵。《变形记》结尾以悲剧结束,表现了西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心理特点。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