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辩证地统一在-起。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在梭伦改革中既有雅
典民主政治奠基的重要成果,又有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D.鼓励发展工商业
2.战国时期,商鞅把原来“百步为亩”的小田界“阡陌”和每一井 田的大田界“封疆”,统统破除,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并把土地授给农民,土地可以买卖。这种做法实际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巩固了奴隶主的权力
C.进一步推广了井田制D.将所有土地公有化
3.北魏时期《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
“统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上述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北魏时期铸“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
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币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B.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C.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D.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
5.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更
禄绝贪婆。...万里件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
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将兵法
6.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
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7.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
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
的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8.列宁说:“如果总的看-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
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9.改革必然会触动I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明治维新和戊成
变法都遇到了这个难题。下列关于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处理这个难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明治维新前,通过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消除阻力
B.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进行舆论宣传,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消除阻力
C.两国都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化解阻力的
D.两国都通过思想宣传,积极发动社会民众参与,以减轻改革的阻力
10.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
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由此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11.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羊力辩群儒; - -千年后,宋朝“延和殿
廷辩^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辩- -回”。上述辩论围 绕的基本问题是
A.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B.“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
C.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D.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12.19 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
“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13.“或许因为他(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都能一视同
仁。这种作风对唐- -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
C.文德治国,崇儒遵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 -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14.《尼布楚条约》用“中国”指称清胡疆域,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主权,但康熙
帝也强调:“我满洲姓人,应遵满洲之道。以已之迂效法汉人,复为汉人所笑骂,自食其果。”
该材料不能说明
A.康熙帝打破了“汉人中心论”
B.康熙帝重视确立自身的正统性
C.康熙帝排斥和拒绝汉族文化
D.《尼布楚条约》里的“中国”具有近代主权国家的含义
15.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下列言论中,与孔子这
一观点相似的是
A."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B.“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C.“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D.“高尚是卑屈和顽强的中庸”
16.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傴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
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
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17.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属于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赋予物质以确
定性和现实性。这种观点
A.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B.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C.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性质D.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18.“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 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
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以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D.发表告别辞,告诚大家要摒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19.拿破仑在法国社会上下的热烈拥戴下,加冕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他在统治法国
期间,颁布《民法典》,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联姻,承认天主教为国教,取消言论自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这说明他
A.带入了欧洲旧王朝体系B.违背了大革命的核心精神
C.利用了人民主权的原则D.否定了旧制度的社会原则
20.“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
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之中。”对此,下列解读有误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实现了“驱除鞑虏”的目标
B.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1949年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D.现代民族国家指的是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21.甘地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素有“圣雄”之美称。下列有关甘地的事迹,按照时
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明确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②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
③发动“食盐进军”
④被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
22.1895 年,恩格斯在《<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
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
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 -观点认为
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B.《共产党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
C.巴黎公社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
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23.有学者在评价某- -经济政策时指出: “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
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该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是指
A.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B.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
C.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4.有学者评价牛顿:“以他对天地万物寥寥数条规律的精美绝伦的概括,彰显了人的理性
的伟大,暴露了宗教非理性主义的荒谬。”下列能印证这-观点的是
A.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B.牛顿第一个运用了“假设-演绎" 的研究方法
C.牛顿提出引力中光线会发生弯曲的观点
D.牛顿第一个充分运用了实验的研究方法
25.爱因斯坦在一- 次演讲中说“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以及同它有关的选择理论,被很多人引
证来作为鼓励竞争精神的根据。但这是错误的-要启发这种创造性的心理才能..把发展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对此,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爱因斯坦认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错误的
B.爱因斯坦不赞同人类社会鼓励恶性的竞争
C.爱因斯坦鼓励科学创新
D.爱因斯坦重视培养理性独立的人格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史公日: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
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思)。卒受恶
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 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
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
王安..“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租宗之法不足守”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
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观点来说,他是
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
——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
(1)材料一是如何评价商鞅的 根据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商鞅。(7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
的依据。材料二认为“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 (7 分)
27.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 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
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
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 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
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
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一戊成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中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心灵紧闭”而保留的民族传统是什么 这一-时期 日
本“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了什么而超越了别国 (6 分)
(2)材料二中康有为没有认识到中日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你认为当时中国与日
本所处的国际环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 (6 分)
28.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
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
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 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
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
正是这样一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 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6 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
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7 分)
29,(11分)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 生产资...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
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
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
义者。因为当时毛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
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 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 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
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
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的 (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 分)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5 BACBA 6-10 DACAA 11-15 BBBCD 16-20 CBCCB 21-25 DACD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分)(1)材料一的评价:是从道德角度和商鞅的个人性格上来加以评价的,有失偏颇。(2分)客观评价: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5分)
(2)依据: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科举制改革、军事改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根本看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2分)
27.(12分)(1)传统:天皇制度(专制主义)、武士道精神。(2分)
消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建立新军队;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
(2)不同: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时期,西方处于帝国主义阶段,正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为险恶。(4分)
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向西方学习,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
28.(13分)(1)主张: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2分)影响: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4分)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3分)
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加强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作用。(言之有理即可,4分)
29.(11分)(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3分)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4分)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