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金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时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他又在外漂泊十四载。其间,孔子在各诸侯国一直积极求仕,推广礼乐文化,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这反映出当时
A.懦家思想正统地位丧失B.儒学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
C.儒学社会影响极其有限D.孔子的思想严重脱离社会现实
2.有学者在论及“中国”一词的渊源时表示,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代表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人人心,促使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产生了融合智慧与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该学者意在强调秦的统一
A.开创了多民族国家治理模式B.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确立了古代中国的基本疆域D.强化了华夏认同的心理基础
3.汉武帝选拔的内朝班底主要由三类人才组成:皇帝心腹近臣、幕僚能人志士以及原少府官员。这些人或是出身低微且有真才实干的文臣武将,或是本就在朝为官的底层官员。由此可见,汉武帝组建内朝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B.削弱宰相权力
C.强化集权统治D.优化官僚结构
4.下列诗句选自唐代诗歌。这可以用于说明唐代
A.海外贸易的状况B.丝绸之路的兴衰
C.国势衰微的趋势D.朝贡贸易的艰辛
5.群牧词是北宋最高马政管理机构,虽独立于省、部之外,但最高长官却多由枢密院官员兼任,如宋仁宗曾下诏表示,群牧司长官——群牧制置使“自今止以同知枢密院或副使兼领之”。宋廷这一做法主要是基于
A.农牧产业的失衡B.军事活动的需要
C.国家财政的匮乏D.分化事权的需要
6.下图所示为宋元时期的扇式风箱介绍。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宋元时期
A.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完善B.冶金行业动力的革新
C.生产经验的传承与革新D.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
7.据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的《姑苏志》记载,苏州府所属各州县的市镇十分稠密,吴县有六镇一市,长州县有三镇五市,昆山县有五镇四市,常熟县有五镇九市。吴江县有四镇三市,嘉定县有八镇九市。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苏州地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C.区域间有不同的市场需求D.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8.为了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叛乱,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设军需房,后改名军机处。但在雍正和乾隆时期修订的记载清朝典章制度的《大清会典》中,却没有提到军机处的名字。这说明雍正和乾隆时期
A.军机处未被列人国家的政治机构
B.政府的行政决策完全取决于内阁
C.西学东渐改变了传统的治理体制
D.统治者已具备近代国家疆城观念
9.右图所示为1881年开平矿务局发行的黄色横版股票。这说明该企业
A.发展势头良好
B.在民间的信誉较高
C.招股较为顺利
D.经营方式的近代化
10.1898年1月,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引述当时波兰、埃及、土耳其、细甸等国由于守旧不变遭到分割或危亡的险境,请求光绪帝决定变法。他提出翻译乃“强国第一义",应“择书布译",并提倡"广译"。这体现了晚清时期
A.仿洋改制的变法思想B.文化救国思想的兴起
C.翻译思想的深远影响D.翻译活动的文化功能
11.宋教仁就义前夕曾口述《代草国民党大政见》,表示:“夫今日政治现象即错乱而无头脑,而国民意思亦无统系条理之可寻,则建设良政治之第一步,首宜提纲挈领,发为政见,公布天下……吾党此届选举已占优胜,是国民所期望吾党者股……"由此可知,当时的国民党
A.积极开展政党竞争B.主张启迪国民智慧
C.强调凝聚政治共识D.要求重订革命纲领
12.下图所示史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采取的重要措施(部分)。这些措施集中实施应是在
★在政权建设上,坚持具产党的领导,实行工农民主专政,注重法治建设,坚持执政为民。
★在经济建设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将农村工作的重心由打土素转入抓生产,减免农立耗,发救农生贤款,发展工业和手工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商业贸易,制建苏维埃的时政金融。
A.北伐战争期间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右图所示是民国二十七年《中国的空军》杂志刊载的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作品,画中打油诗写道:“中国空军歼敌机,敌机翻落稻田里。农夫上前捉敌人,缚住两人如缚鸡。"该作品
A.讴歌了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的伟大胜利
B.表明抗战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
C.反映了国共合作对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
D.意在鼓舞全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14.1950年8月,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课程草案——文法理工各系》,规定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义论、政治经济学为各系的公修课,三门课每周要演讲3小时,讨论及自学6小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意识形态B.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C.确立中共对社会主义教育的领导地位D.维护国家高等教育的权威性
15.1985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规定,上海每年可取得15亿元的建设费用,此外,国家除在1983年到1985年期间拨给上海用于技术改进的10亿美元外汇外,还明确规定上海财政体制要坚持“核定基数、总额分成、六年不变”的原则。这表明当时上海
A.城市建设水平提升B.开放力度日益增强
C.财税体制实现自主D.经济管理权限扩大
16.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信、金砖国家等多场峰会,创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新多边金融机构。这说明我国
A.积极推动南南经济合作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C.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D.主导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7.公元前4世纪,雅典官员在离职时要接受账目审计,无论是议事会成员还是陪审法庭法官,甚至是一些履行公共职责的公民(包括祭司、使节、三层菜船船长)都要接受账目审计。所有人在审查期间不得离开阿提卡半岛。这一傲法
A.限制了雅典官员的行动自由B.说明雅典民主制注重表面形式
C.表明雅典选官注重个人品质D.旨在防止官员贪腐和滥用职权
18.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商人的活动范围从地中海、波罗的海扩大到大西洋和印度洋,美洲、非洲和亚洲被卷入欧洲经济活动范围中,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C.开启了洲际的商贸联系D.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19.大型油画(西斯延圣母》是拉斐尔最受世人称道的一幅圣母画像。画面中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由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该作品
A.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B.反映出市民阶层对艺术的迷恋
C.说明宗教深人世俗生活D.体现了拉斐尔高超的雕塑技巧
20.下表所示为1783年6月8日华盛顿发表的公开信的主要内容,华盛顿发表这封信的时代背景是
1.应该建立起一个各邦之间的不可分裂的联盟,将其置于一个联邦首脑的领导之下
2.将公正置于神圣的地位,采纳一套适合和平时期的政府体制
3.在合众国人民中间培养出一种和平友好的感情,这种感情足以让他们忘记技此的地方偏见和地方政策,可以为了社会的福利插牲他们个人的具体利益
A.中央政府缺乏权威,遭到英国殖民侵略B.美国民族意识高涨,地方自治观念淡薄
C.国家体制存在弊端,社会矛盾有所激化D.邦联制度成为共识,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21.”除纺织业外,金属加工业算是英国工业的主要部门了……这里很快就采用了蒸汽力,再加上实行了分工,结果使金属制品的生产费用降低了3/4。同时,从1800年到1835年,(金属制品的)输出量增加了3倍。”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A.科技与生产结合紧密B.重工业发展进步明显
C.工业化以出口为导向D.生产组织的形式多样
22.1917年11月5日,列宁在谈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时指出:“除实行最严格的计算和监督,把以前所规定的捐税全部征收上来外,政府不打算再采取任何其他措施。”由此可知,列宁此番言论旨在
A.扩大革命的民意基础B.停止参加帝国主义大战
C.发展国内的民族工业D.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3.1948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宜传。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广播台,电视台与美国政府的秘密合作增多,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功能。美国的上述举措
A.抚慰了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B.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
C.打破了三权分立体系的平衡D.推动了冷战局面的发展
24.下图所示为1970~2020年国际商品贸易占全球GDP比重的变化情况。这反映出
A.自由贸易已成为全球共识B.国际分工体系实现了优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D.各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个题考生都必须作
答。第28~30题为选做题,考生按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地,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地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规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规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成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咸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囊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病感“若不变法图强,社极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撤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延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寄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优贫之事战!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州佛计,而外体自在其中夹。”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单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的》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来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入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目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开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言。国营也好,和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并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包公”艺术形象的演变
——摘编自赵江涛《包拯艺术形象的历史演变及其政治价值转化》
阅读材料,就”包公”的艺术形象与政治价值提炼出一个具体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859年8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德雷克油井”成功开采出石油,标志着美国石油商业化开发的开始。1861年,一船煤油从美国抵达英国伦教,打开了世界石油贸易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飞机等新产业的共起,欧美各国在政府支持下大力发展石油产业,极大地带动了石油业的成长。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为2100万吨,1940年猛增至3亿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美乎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等石油公司相维成立,并迅进扩张规模,盛断了炼油工业与销售市场。1920~1945年,南美洲、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被开发后形成刷烈竞争,墨西哥、委内璃拉、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大增,中东石油进入世界舞台。在此期间,美国16个州发现油田,1940年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62.9%,
——摘编自王才良《世界石油工业140年回顾》
材料二
自1975年开始,国际市场所有的石油交易都以美元计价、结算,美元成为石油交易的唯一货币。美国通过与中东产油国构建相互依赖的经济体系,利用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人为地制造了对美元的需求,让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重新获得霸权地位,美国也重新拥有影响石油价格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能力。石油一美元机制在短期内稳定了国际货币体系,解决了美国的时政赤字以及资金短缺问题。1974~1981年,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烘)金部成员国的账户盈余总额达到4500亿美元。1986年油价崩溃时,沙特除了石油收入减少外,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既值导致沙特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
一捕编自量雅娜《从能源危机到美元霸权;石油一美元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世界石油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石油一美元机制”形成的影响。(6分)
请考生从28-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辟](15分)
材料
汉初,中央下源地方的御史只能到达各郡,而不能前往封国。汉急帝恢复那一级的监御史,其职责权限是针对“词讼,盗贼、情伪钱、狱不直、徭赋不平、吏不廉、史苛刻"等“作非当服”。监御史在郡工作的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以防止监御史与郡守勾结,但实际上,盐御史与那守往往相互包庇。汉文帝时期,“遣丞相使出刺”地方,将郡、封国统一划归刺史部州。刺史不常驻部州,而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到所属部州巡查,并可以监骨监脚史。汉武带元封元年(前110年),废除御史监郡制度,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刺史也在地方上拥有了固定的办公机构。刺史下属各机构之间有相应分工,并在刺史指导下行使职能。汉武帝还明确了刺史职责范围,大体包括:抑制素强,防止二干石(郎守级地方高官)与囊强匀结;纠劫二千石不服从中央政今的行为;监督二十石政治品德不良行为。当时刺史的职权尚不能干涉郑国的正常行政。刺史以六百石的秩别,监察“郑国六百石以上的长史",成绩卓著者,还可以及时提拔,一时间利史的积极性高准。
——捕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汉文帝地方监察制度调整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时期地方监察制度的进步之处。(7分)
29.[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苏联实力的增强,苏联的对外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苏联从大党主义、大国主义思想出发,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把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纳入其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轨道,引起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社会主义阵营出现裂痕,并逐渐分化直至最终解体。
——摘编自吴武、张忠绪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新编》
材料二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理念不仅是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而且也是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任何世界秩序都需要解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冷战结束以来,尽管各种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起彼伏,不少国家的民众特别是儿童依然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湖流,“国际杜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潘忠峻《中国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分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人类在和平方面面临的威胁,并列举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提供的方案。(9分)
3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县人。陈天华十五岁开始读书,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学堂后,"慨然欲任天下事",此后,赴日本留学,逐步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陈天华呼吁全国人民“效命桂场”,保卫祖国,感慨当时国家“主权丢矣,利权去矣”,认为只有反常才能维护近代中国的独立。他历数封建专制的弊端,依据近代西方民权理论,指出“专制之为祸烈矣”,惟有民权制度才能立国,陈天华认为各民族都是“同等之国民”,不应有等线之分,“部人以排满也,非如倡复优论者所云,仍为政治问题也"。他的“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的主张,就是认为只有革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命,中国才能获得独立。
——捕编自肖万源《陈天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天华民主革命思想产生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