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请将第Ⅰ卷(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2.试题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重温童谣,据此回答1~2题。
1.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恒星、行星、卫星 B.星云、恒星、行星
C.恒星、行星、小行星 D.恒星、小行星、流星体
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是( )
A.金星、地球 B.地球、木星 C.木星、土星 D.水星、木星
太阳具有庞大的体积、质量,吸引着众多天体在一定轨道上围绕其旋转。据此回答3题。
3.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上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星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结合以下两图完成4~6题。
4.图1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 )
A.太阳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月球
5.小行星带位于图2中哪两颗行星轨道之间( )
A.3和4 B.4和5 C.5和6 D.6和7
6.距离图2中位置3行星的最近的一个恒星是( )
A.太阳 B.哈雷彗星 C.织女星 D.火星
7.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
8.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
D.风能、水能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9.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 B.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 D.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光球 色球 日冕 B.色球 日冕 光球
C.光球 日冕 色球 D.色球 光球 日冕
11.日全食时,人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只能看到③
12.太阳黑子和耀斑( )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13.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14.下面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15.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线速度都不相同
B.地球上任何地点的线速度都一样
C.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
D.地球各点的角速度相同,为15°/h
16.当地球处于右图中公转轨道A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
C.北半球为夏季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图中字母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8.当阳光从⑤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9.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
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1月初到3月21日
C.3月21日到7月初
D.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0~21题。
20.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21.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22.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体原来的受力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后物体的运动方向。A、B、C、D、E五处箭头所表示的物体实际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A、B B.B、D
C.D、E D.A、E
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图中C点的昼长为( )
A.24小时 B.12小时
C.20小时 D.10小时
2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太原 B.长春 C.南昌 D.昆明
25.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 )
A.4小时 B.10小时 C.20小时 D.24小时
2012年2月26日上午10时35分,台湾屏东县发生6.1级地震,据此回答26~27题。
26.地震发生时( )
A.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到屏东县城
B.先传播到屏东县城的是横波
C.屏东县城的居民先感觉到左右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屏东县城的居民只感到上下颠簸
27.下面关于此次地震产生的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波到达莫霍界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B.S波到达古登堡界面后速度迅速降低
C.P波和S波到达莫霍界面后速度均迅速增加
D.P波和S波在地幔内部的传播速度是均一的
28.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说明A圈层不同于其他圈层的特点是(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0米 ④地球上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30.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区时)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1-5ABBCB 6-10 ADBCA
11-15CBADC 16-20CADAC
21-25CBCBC 26-30ACCCB
31.答案:(1)光球 黑子 11年
(2)色球 耀斑
32.(1)春分 赤道 秋分 赤道(2)南
33.(1)6月22日 (夏至日) 大于 (2) D (3)A 相等
34.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