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达标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校车是同学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关于校车的说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铁钉 B.燃烧液化石油气释放能量
C.向钢板上喷黄色油漆 D.用自来水冲洗车身
2、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
3、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蜡烛照明 B.用米酿成酒
C.用铁制成铁锅 D.用天然气作燃料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一组是( )
①蜡烛融化 ; ② 汽油燃烧; ③ 水蒸发;
④ 用米酿酒; ⑤ 干冰能升华; ⑥ 铁生锈
A.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 D.①③⑤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6、关于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8、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在以下原因中: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加热时没有不断地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其中与试管破裂相关的是 (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9、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冰雪融化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10、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1、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12、以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冶炼生铁 C.食物腐烂 D.棉纱织布
13、如图所示,组图Ⅰ是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图Ⅱ是改进的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组合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过程,组图Ⅰ中采集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的方法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组图Ⅰ实验中需要分别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B.在组图Ⅰ实验中也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在图Ⅱ实验中,吸气时打开K1关闭K2,呼气时打开K2关闭K1
D.图Ⅱ实验弥补了图Ⅰ实验中气体样品收集方法不同的缺陷,能更严谨地进行实验
14、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酒精灯,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风力发电 B.食物腐败 酒和酷的酿造
C.动植物的呼吸 水结冰 D.汽油挥发 火药爆炸
16、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 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 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 I、II 中加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但没有明显现象)( )
瓶 I 瓶 II
A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风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点燃酒精灯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点燃酒精灯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1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 ,点燃白烟后蜡烛 。
19、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2)B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3)C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 。
20、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题后括号内填写“正确”或“错误”)
(1) 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3) 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4) 铁在潮湿空气中变成铁锈,是物理变化。
(5) 用大米发酵制成黄酒,是化学变化。
21、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
,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 (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材料一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气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日前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二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三 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分子构成的角度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答3条即可) _______ 。
四、实验题。
23、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蜡块会漂浮,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秒后移开,可以看到火柴梗与_____(填字母)层火焰相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这说明该火焰层的温度最高。所以在加热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进行加热。
(3)取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 。
(4)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有_____产生,立即用火柴将其点燃,可观察到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达标练习附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校车是同学们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重要交通工具,下列关于校车的说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铁水浇铸成钢板或者铁钉 B.燃烧液化石油气释放能量
C.向钢板上喷黄色油漆 D.用自来水冲洗车身
【答案】B
2、下列过程或现象中,伴随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南极冰川融化 B.江河沙石迁移
C.地下石油形成 D.天上云雨转换
【答案】C
3、下列物质的应用取决于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蜡烛照明 B.用米酿成酒
C.用铁制成铁锅 D.用天然气作燃料
【答案】C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一组是( )
①蜡烛融化 ; ② 汽油燃烧; ③ 水蒸发;
④ 用米酿酒; ⑤ 干冰能升华; ⑥ 铁生锈
A.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 D.①③⑤
【答案】C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6、关于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②二氧化碳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③水蒸气的含量:空气>呼出的气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答案】A
7、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烧。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能传导热量,使蜡烛熔化、火柴燃烧
B.蜡烛熔化的温度高于火柴的着火点
C.火柴一开始没有燃烧起来是因为没有达到着火点
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
【答案】B
8、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在以下原因中: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 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 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⑤加热时没有不断地移动试管 ⑥没有进行预热。其中与试管破裂相关的是 (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C
9、下列各组物质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 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冰雪融化 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答案】C
10、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科学探究始于问题
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
D.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答案】C
11、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 (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
【答案】C
12、以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冶炼生铁 C.食物腐烂 D.棉纱织布
【答案】D
13、如图所示,组图Ⅰ是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之一,图Ⅱ是改进的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组合装置,比较两个实验过程,组图Ⅰ中采集空气和呼出气体样品的方法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组图Ⅰ实验中需要分别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B.在组图Ⅰ实验中也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C.在图Ⅱ实验中,吸气时打开K1关闭K2,呼气时打开K2关闭K1
D.图Ⅱ实验弥补了图Ⅰ实验中气体样品收集方法不同的缺陷,能更严谨地进行实验
【答案】B
14、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 ②试管 ③胶头滴管 ④酒精灯,量取25mL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1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风力发电 B.食物腐败 酒和酷的酿造
C.动植物的呼吸 水结冰 D.汽油挥发 火药爆炸
【答案】D
16、人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且能有效排除空气中 CO2的干扰,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了除去空气中的 CO2和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CO2,则锥形瓶 I、II 中加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但没有明显现象)( )
瓶 I 瓶 II
A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D 水 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答案】B
二、填空题。
17、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风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
(1)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点燃酒精灯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
点燃酒精灯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
【答案】 (1) 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易燃烧;酒精汽化;酒精燃烧
18、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产生;把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4)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是 ,点燃白烟后蜡烛 。
【答案】(1)浮在水面上;小
(2)外焰;内焰;焰心;a;外焰
(3)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水
(4)石蜡蒸汽;复燃
19、下列实验操作均有错误,请指出图中的错误并予以指正:
(1)A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2)B中的错误: 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 。
(3)C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 。
(4)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改正: __________ 。
【答案】瓶塞没有倒放在桌面上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直接加热烧杯内的液体且烧杯内液体超过烧杯容积的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且液体不超过烧杯容积的
把块状固体直接扔进竖直的试管中
试管平放,块状固体置于试管口,然后慢慢竖起来,使固体滑入试管底部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了试管内部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垂直于试管的正上方
20、下列各叙述是否正确?(在题后括号内填写“正确”或“错误”)
(1) 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3) 水蒸气冷凝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4) 铁在潮湿空气中变成铁锈,是物理变化。
(5) 用大米发酵制成黄酒,是化学变化。
【答案】 (1) 错误 (2) 错误 (3) 正确
(4) 错误 (5) 正确
21、请你仔细观察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思考后填写以下空白:
(1)由图1可知,若将一干燥洁净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你会发现:
,将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烧杯,你又会发现 ,由以上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据上述实验,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 两种元素。
(2)由图2可知,当你将燃着的蜡烛吹灭时,会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有 (现象)产生,这时如果你立刻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蜡烛上方生成物,蜡烛会被点着,说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 。
【答案】(1)烧杯内部有水雾(或水珠);出现烧杯内壁变的模糊(或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C);氢(H)
(2)白烟;物理变化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材料一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气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日前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二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三 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请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分子构成的角度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答3条即可) _______ 。
【答案】淡蓝色气体,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和消毒,
个臭氧分子中有个氧原子
四、实验题。
23、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蜡块会漂浮,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可以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约1秒后移开,可以看到火柴梗与_____(填字母)层火焰相接触的部分最先碳化。这说明该火焰层的温度最高。所以在加热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进行加热。
(3)取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_____。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 。
(4)熄灭蜡烛时可观察到有_____产生,立即用火柴将其点燃,可观察到_____。
【答案】(1)小 (2)外焰 内焰 焰心 a 外焰
(3)液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4)白烟 白烟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