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分层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人时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在食品贮存时可用作保护气
B.氮气可用于制作氮肥,作为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C.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常温下氮气可以支持燃烧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铁
D.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5、验证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6、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加热;④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⑤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收集气体;⑧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
C.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药品
8、在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氯酸钾的质量 B. 钾元素的质量
C. 二氧化锰的质量 D. 生成氧气的质量
9、如图所示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越高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10、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可能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 )
A.催化剂 B.氧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11、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
12、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13、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14、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15、如图所示,集气瓶A、B内的燃烧匙中分别装有红磷和硫粉,集气瓶A和B中原来均盛满了氧气,C中盛有水,X为弹簧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硫粉,使之在A、B两瓶中充分燃烧(红磷和硫粉均为足量,X关闭)。当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水流进A瓶 B.水流进B瓶
C.水流进A、B瓶 D.水既不流进A瓶也不流进B瓶
1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二、填空题。
17、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氧气
(1)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 (2)可用于气割、气焊的是_______;
(3)可用于制作灭火器的是______; (4)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是_______。
18、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铁丝打磨至光亮,然后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 ,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2)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在进行上述实验时,需要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其目的是 。
19、写出下列各实验中先要进行的一项: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②加热.
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
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
C.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
(2)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NH3,极易溶于水)。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C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气体从a管通入),请把C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
2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_______ 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燃烧: ___ _______ 。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 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 _____。
2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3、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信息推断:
(1)A、B、C、D四种物质的名称为:A ,B ,C ,D 。
(2)B在A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三、实验题。
24、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较为缓慢。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催化剂的种类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
【查阅资料】二氧化锰和氯化钠等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
【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同体积、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和氯化钠固体,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反应物 5%过氧化氢溶液100 mL 5%过氧化氢溶液100 mL
加入固体 氯化钠固体 0.5 g二氧化锰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 165 s 46 s
实验①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氯化钠固体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否改变。
【交流讨论】小华同学提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提出一种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方法及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正确
四、计算类题。
25、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g/L,氧气的密度为1.43g/L。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20%。请计算:
(1)空气中氧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0.1%)
(2)某同学在实验室收集氧气时,他先往集气瓶中装入2/X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当他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测得集气瓶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2%(氧气中含有的少量水份忽略不计),则X=_____。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分层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选择题。
1、人时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2、可用于制霓虹灯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D
3、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在食品贮存时可用作保护气
B.氮气可用于制作氮肥,作为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C.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常温下氮气可以支持燃烧
【答案】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铁
D.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B
5、验证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答案】D
6、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加热;④把集气瓶灌满水倒置在水槽中;⑤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⑥熄灭酒精灯;⑦收集气体;⑧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⑤④⑥⑦③⑧ B.②①⑤④③⑦⑧⑥
C.①②⑤④③⑦⑧⑥ D.②①⑤③④⑦⑥⑧
【答案】C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氧气验满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取用固体药品
【答案】B
8、在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 )
A. 氯酸钾的质量 B. 钾元素的质量
C. 二氧化锰的质量 D. 生成氧气的质量
【答案】D
9、如图所示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含量越高硫燃烧越剧烈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答案】D
10、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氧气接触时,二氧化硫会部分转化为三氧化硫,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可能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 )
A.催化剂 B.氧化剂 C.反应物 D.生成物
【答案】A
11、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
【答案】C
12、中国对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研制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我国挺进深蓝的宏伟目标。乘“蛟龙号”下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呼吸环境必须注意调节的是 ( )
A.O2和H2O的含量 B.O2和N2的含量
C.O2和H2的含量 D.O2和CO2的含量
【答案】D
13、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答案】B
14、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 )
【答案】A
15、如图所示,集气瓶A、B内的燃烧匙中分别装有红磷和硫粉,集气瓶A和B中原来均盛满了氧气,C中盛有水,X为弹簧夹。分别点燃红磷和硫粉,使之在A、B两瓶中充分燃烧(红磷和硫粉均为足量,X关闭)。当反应完全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水流进A瓶 B.水流进B瓶
C.水流进A、B瓶 D.水既不流进A瓶也不流进B瓶
【答案】C
1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这两个反应( )
A.都放出热量 B.都生成气体
C.都能在常温下进行反应 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A
二、填空题。
17、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 ②氮气 ③稀有气体 ④氧气
(1)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 (2)可用于气割、气焊的是_______;
(3)可用于制作灭火器的是______; (4)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是_______。
【答案】 ③ ④ ① ②
18、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铁丝打磨至光亮,然后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 ,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2)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在进行上述实验时,需要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其目的是 。
【答案】(1)火柴快燃尽时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19、写出下列各实验中先要进行的一项: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②加热.
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
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
C.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
【答案】②;②;①
2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
(2)加热氯化铵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以制取氨气(化学式为NH3,极易溶于水)。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C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气体从a管通入),请把C中的导气管补画完整_____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水+氧气 A
21、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_______ 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磷燃烧: ___ _______ 。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 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 _____。
【答案】(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3) (2)(3)
2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答案】(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4)氮气
23、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以上信息推断:
(1)A、B、C、D四种物质的名称为:A ,B ,C ,D 。
(2)B在A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答案】(1)氧气 硫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2)硫+氧气二氧化硫
三、实验题。
24、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较为缓慢。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 催化剂的种类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
【查阅资料】二氧化锰和氯化钠等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速率。
【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同体积、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二氧化锰和氯化钠固体,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反应物 5%过氧化氢溶液100 mL 5%过氧化氢溶液100 mL
加入固体 氯化钠固体 0.5 g二氧化锰
收集气体所需时间 165 s 46 s
实验①中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氯化钠固体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否改变。
【交流讨论】小华同学提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提出一种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实验方法及步骤 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假设正确
【答案】【实验操作】 0.5
【结论】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影响不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反思】 化学性质 质量
【你的假设】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大小对分解速率有影响
【设计方案】取相同体积、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相同质量的同种催化剂,比较产生氧气的快慢 浓度大的产生氧气的速率快
四、计算类题。
25、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g/L,氧气的密度为1.43g/L。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为20%。请计算:
(1)空气中氧气所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采用“四舍五入”,保留至0.1%)
(2)某同学在实验室收集氧气时,他先往集气瓶中装入2/X体积的水,再用排水法收集,当他将集气瓶中的水排尽时,测得集气瓶内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2%(氧气中含有的少量水份忽略不计),则X=_____。
【答案】22.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