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21: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整宿(xiǔ) 仿膳(shàn) 暴露无常(bào)
B.粼粼(lín) 并蒂(dì) 徘徊(huí) 絮絮叨叨(xù)
C.姊妹(zǐ) 憔悴(suì) 匿笑(lì) 翻来覆去(fù)
D.菡萏(dàn) 攲斜(jī) 霎时(chà) 泼泼洒洒(pō)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脾气 委曲 稳当 熬过 决别
B.沉寂 嫩芽 阴蔽 花瑞 乘凉
C.分歧 庭院 沐浴 繁杂 笑嘻嘻
D.莲蓬 遮蔽 嗅到 烦闷 花瓣儿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
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哪儿了。
C.哥哥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彻底惹恼了爸爸。
D.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B.“你到底去不去,小明?”妈妈急切地问道。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从,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主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②④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8.下列关于本单元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B.冰心是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C.史铁生,中国作家、散文家。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白鹿原》《病隙碎笔》等。
D.刘义庆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古诗文默写
9.古诗词默写。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4)曹操《观沧海》抒发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5)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友情”的名句,试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三、综合性学习
10.综合运用。实验中学七年级某班将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品味“交友之道"。下面有关交友的成语与描述的情景对应正确的一项组合是 (  )
①一见如故:李玲与苗嘉瑜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②情同手足:李绅与刘峰有共同语言,平时关系亲密,没有隔阂。
③亲密无间:李梅梅和刘丽玲都喜欢古筝,彼此是知音。
④忘年之交:五十多岁的李老师与李佳茹同学都喜欢《宋史》,一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
А①③
В①② C②③
D①④
(2)赏析“交友名言
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是一首随日滋长的诗,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3)“学会交友”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四、诗歌鉴赏
11.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秋思
陆游
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
【注】乌桕:落叶乔木、秋天树叶经霜变红。并刀: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
(1)诗中的哪些景物体现了秋天的特点?
(2)从炼字炼句角度,分析“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谢道韫传(节选)
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①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②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及遭孙恩之难③,举厝④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⑤所害,方命婢肩舆⑥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选自《晋书·列传六十六·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①白:告诉。②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③孙恩之难:起义军领袖孙恩起军反叛东晋。④厝:同“措”。⑤贼:对国家、人民、社会道德风尚造成严重危害的人,此指孙恩。⑥肩舆:乘坐轿子。
1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叔父安尝内集 查阅字典法:①吃;②经历;③曾经 (填序号)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课内积累法  
及遭孙恩之难 课内迁移法:及其家穿井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15.请模仿《三字经》的形式,分别用三个字概括二、三两段中有关谢道韫的事件。
谢道韫,能吟咏,   ,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16.语言描写能充分凸显人物的形象。品读下面的语言描写,说说其作用。
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六、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花朝节的纪念
宗璞
①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出世的日子,为花朝节。节后十日,即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是先母任载坤先生的诞辰。
②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日常生活全是母亲料理——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孩子的教养,亲友的联系,需要多少精神!
③我自幼多病,常在和病魔作斗争。能够不断战胜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我有母亲。如果没有母亲,很难想象我会活下来。在昆明时严重贫血,站着就晕倒。后来索性染上肺结核休学在家。当时的治法是一天吃五个鸡蛋,晒太阳半小时。母亲特地把我的床安排到有阳光的地方,不论多忙,这半小时必在我身边,一分钟不能少。,我曾由于各种原因多次发高烧,除延医服药外,母亲费尽精神护理。用小匙喂水,用凉手巾覆在额上。有一次高烧昏迷中,觉得像是在一个狭窄的洞中穿行,挤不过去,我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一抓到母亲的手,立刻知道我是在家里,我是平安的。后来我经历名目繁多的手术,人赠雅号“挨千刀的”。在挨千刀的过程中,也是母亲,一次又一次陪我奔走医院。我过了四十岁,还是觉得睡在母亲身边最心安。
④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乎并不在意,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⑤母亲对父亲的关心无微不至,父亲对母亲的依赖也是到了极点。我们的堂姑父张岱年先生说:“冯先生做学问的条件没有人比得上。冯先生一辈子没有买过菜。”细想起来,在昆明乡下时,有一阵子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带我们去赶过街子,不过次数有限。他的生活基本上是水来伸手,饭来张口。
⑥旧时有一副对联:“自古庖厨君子远,从来中馈①淑人宜”,放在我家正合适。母亲在没有什么东西的情况下,变着法子让大家吃好。她向同院的外国邻居的厨师学烤面包,用土豆作引子,土豆发酵后力量很大,能“嘭”的一声,顶开瓶塞,声震屋瓦。在昆明时,一次父亲患斑疹伤寒,这是当时西南联大一位校医郑大夫诊断出的病,治法是不吃饭,只喝流质,每小时一次,几天后改食半流质。母亲用里脊肉和猪肝做汤,自己擀面条,擀薄切细,下在汤里。有人见了说,就是吃冯太太做的饭,病也会好。
⑦1964年父亲惠静脉血栓,在北京医院卧床两个月。母亲每天去送饭,有时从城里我的住处,有时从北大,总是第一个到。我想要帮忙,却没有母亲的手艺。父亲暮年,常想吃手擀的面,我学做过几次,总不成功,也就不想努力了。
⑧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其实母亲的才能绝不只限于持家。母亲毕业于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曾任河南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算术教员。她有一双外科医生的巧手,还有很高的办事能力。外科医生的工作没有实践过,但从日常生活中,从母亲缝补、修理的功夫可以想见。
⑨像春天给予百花诞辰一样,母亲用心血哺育着,接引着。亲爱的母亲的诞辰,是花朝节后十日。
(有删改)
【注】①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17.为什么说“在我们家里,母亲是至高无上的守护神”?
18.选文第④段写“我”作文中的“警句”,有什么用意?
19.作者对母亲才能的叙写有详有略,请简要分析。
20.联系全文,说说结尾段有哪些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的父亲和妹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儿写哪儿,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的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的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的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吗?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文章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2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2.文章标题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3.阅读文章⑨⑩两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意)
2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写作题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和煦的春风、甘甜的雨露、温暖的阳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请以“成长路上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写你最真挚的情感; 600字以上;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 潮平两岸阔; 随君直到夜郎西;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日月之行,若在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0.(1)D
(2)友情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友情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友情是一炉驱散寒冷的火,友情是一盏照亮暗夜的灯。
(3)感谢2005班杨森同学的精彩演讲,漫漫人生路,有一段珍贵的友情陪伴我们成长是值得我们加倍珍惜的,如何珍惜?下面就请2015班杜新宇同学带来《珍惜友情》演讲。
【答案】11.【答案】(1)示例: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乌桕、菊花、鸿雁、高天等,生动明快地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形象鲜艳的秋景图。(2)作者以“并刀”比喻“诗情”的敏锐,新颖别致,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一个“剪”字,锤炼精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逼真,充分表现了诗人构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娴熟。
12.③;相比;等到 ;被
13.①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飞舞。②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被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动容,竟不杀刘涛。
14.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15.巧论辩;勇杀敌(勇护孙)
16.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地体现出谢道韫面对恶贼时勇于担当、舍身护孙的凛然正气。
17.因为不仅日常生话全是母亲料理,母亲还帮“我”不断战胜疾病,对父亲的关心无微不至,母亲把一切都给了这个家。
18.将母亲与父亲进行对比,突出了母亲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从侧面写出了母亲对家庭的付出之多,贡献之大。
19.作者详写了母亲的持家才能,略写了母亲的文化水平、办事能力。这样选材,详略得当,突出表现了母亲对家庭的付出,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20.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和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直抒胸臆,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与思念。
21.①文学新时期初起时,向史铁生约稿,似乎没用;②“我”去他地坛附近的家,和他谈《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创作;③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结果未遂。
22.作者对故人史铁生的追忆,是因听广播播《我与地坛》而起;《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品,表现了他苦难中奋斗的历程,体现了他对待写作认真执着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2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字比作手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与地坛》带给“我”润泽的精神感受,表达了“我”对《我与地坛》的喜爱之情。②好的文章常读不倦,文中所展现的作者的人格魅力也常驻人们心中;好的文章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史铁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给人启迪,表达了作者对史铁生的怀念之情。
24.以故人的“问好”结尾,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深化主题,突出作者对史铁生的追忆、怀念之情。
25.【答案】【参考例文】
成长路上的温暖
您是清晨中的一缕阳光,温暖我的心房;您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世界;您是生命中的一眼甘泉,浇灌我的梦想.....
当我还是个婴儿时,是您,用温暖的怀抱拥我入睡,我知道,永远都会给我温暖的是您;当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是您,牵着我的手一字一句地教我,我知道,我会说话时喊出的第一个词是“妈妈”;当我还不识字的时候,是您,将我抱在怀里,捧着识字卡片教我认字,手把手地在纸上教我“画”有趣但对我来说很陌生的“字”。这一切的一切太多太多了,我成长的路上一直都有您的温暖陪伴。
当我跨入校门的那一刻,是您,牵着我的手带我去认识其他小朋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有许多小朋友的地方叫“学校”,这还是您告诉我的呢。我很快乐,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在湛蓝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您,就是那片广阔的蓝天......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顽皮过,也犯过不少错误。我清楚地记得,是您,语重心长地教育我。我很庆幸有您这样一位好妈妈,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您希望我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印象最深的,是我犯错误的时候。当我犯小错误时,您便耐心地教育我,告诉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后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末了还不忘提醒我一句:以后可不许再犯了!当我犯大错误时,您满腔怒火,厉声挑评我。虽然您在生气时总是很凶,但是我很感激您的这种教育方式,它给我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使我没有走入歧途。
若不是有您,我这朵柔弱的小花便不能绚烂绽放;若不是有您,我这颗幼小的种子便不能生根发芽。总之,我感谢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在我成长路上给予我的温暖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