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溶解度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结晶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溶解度曲线及结晶方法 教学难点: 结晶方法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天气瓶吗? 学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呢? 老师:就是随着天气温度改变而变化的一种瓶子。 学生观看视频【天气瓶结晶】,思考天气瓶为什么会结晶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索天气瓶的奥秘吧! 学生观看视频【氯化钠溶解】【硝酸钾溶解】 学生1:咦,加水后,氯化钠又可以继续溶解,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2:说明改变水量,氯化钠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改变。 学生1:咦,升高温度后,硝酸钾又可以继续溶解,降温后,硝酸钾又析出晶体,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2:说明改变温度,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改变。 老师:没错,同学们说得很好,也就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是有限度的,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上用溶解度来表示这种限度。 固体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水中,最多能溶解的固态物质的质量。 四要素: 1.符号:S,单位:g 2.100g水中溶解 饱和溶液 与温度有关 那么,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在100g水中分别测不同温度下,硝酸钾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从而得到不同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列表如下,然后将温度作为横坐标,溶解度作为纵坐标,一一描点,绘制成曲线,从而得到溶解度曲线图,同理,我们也可以画出其他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最后发现溶解度曲线的规律。 三、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 极少数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四、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结晶方法 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 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采用升温结晶 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 应用 老师:为什么天气瓶会结晶呢? 学生:天气瓶中有某种物质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 老师:没错,天气瓶中有樟脑物质,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减小,从而析出晶体,而且不同天气时,析出晶体多少也不同。 学生:哇塞,太神奇了 老师:今天的讲课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配套练习题目
1、溶解度概念:一定________下,在________g水中,固体物质达到_________状态,所能溶解的__________。 2、判断对错 (1)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 ) (2)溶解度的大小在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与水量多少无关 ( ) (3)20℃,100g水中溶解了20g氯化钠,那么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g ( ) (4)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 )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越多,固体溶解度越大 B.要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 C.要得到氢氧化钙晶体,不能采用蒸发结晶 D.搅拌可以使固体溶解度变大
配套练习答案
1、溶解度概念:一定___温度_____下,在____100____g水中,固体物质达到__饱和状态_______状态,所能溶解的_质量_________。 2、判断对错 (1)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 √ ) (2)溶解度的大小在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与水量多少无关 ( √ ) (3)20℃,100g水中溶解了20g氯化钠,那么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g ( × ) (4)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 √ )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温度不变时,溶剂越多,固体溶解度越大 B.要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 C.要得到氢氧化钙晶体,不能采用蒸发结晶 D.搅拌可以使固体溶解度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