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科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欢迎你参加这次测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隐士活动的政治内涵,突出表现在他们与皇权的关系上。隐士形成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
士人的独立意识,即“道”优于“势”的信念;二是皇权所希望的隐士担负的社会使命,即在
皇权与社会的矛盾中起到协调作用。这就决定了隐士与皇权间无所不在的紧密关系:尽管“道”
优于“势”,可又不得不服从“势”的绝对统治;皇权一方在隐士不抗拒其统治的前提下,尽量
子以优容,甚至亲密无间。于是,双方如同一对命里注定的冤家,互相排斥,而又互相吸引
经过前代的教训,魏晋时期的皇权与士人都开展了对双方关系相处方式的思考、活的标本,
便是“竹林七贤”。在不断选择和扬弃中,他们逐渐找到了双方不得不接受的相处方式。
第一种为对抗式,唯嵇康一人。嵇康继承了东汉以来逸民隐者的疑君和无君思想,他不仅
公开唱出“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论调,还在行为上付诸实施,傲视王侯。这种处世方式的危险
性被山林中真正的隐者看得清清楚楚。《文士传》记载了孙登用火与光的关系来开导嵇康的话:
“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然在于用光。人生有才,而不用其才,果然在于用才
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曜;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
矣!子无多求!”但嵇康并没有听进这些话,继续公开与司马氏政权对抗。当好友吕安被诬陷入
狱时,秘康不惜以卵击石,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就此落入了一个等了他很久的陷阱.
直到被捕入狱,嵇康才意识到孙登的先见之明,写诗自责:“昔惭下惠,今愧孙登!”
与此相反的方式是投靠式。山涛明白得最早。他四十岁时便作了赵之国相,入晋后又历任
要职。山涛的投靠是隐士与皇权关系中的一种适应,目的是全身,而不是出卖灵魂。尽管被秘
康马得难堪,但秘康遇难后,山涛仍举荐其子秘绍担任秘书丞。嵇康被杀后,向秀拿着本郡的
文书簿册来到洛阳,司马昭问他:“听说你有隐居的志向,为何又来这里?”向秀说:“果父、
许由这些拘谨自守的人是不值得效法称美的.”司马昭听了,大为赞赏.
第三种是矛盾式,以阮精为代表,阮籍在很多方面与移康是一致的、如愁康提出要“非汤
武而薄周孔”,阮籍就千脆提出“无君论”的思想。在目无礼法,行为放达方面,二人也如出一
犧,但二人下场却截然相反,其中关节就在于谁能有全身之道上,阮籍誉于把对外界的褒贬藏
在心里,因而能得到司马昭的赏识,在司马昭看来,士人做不做官,做官清不清廉,勤不勤政,
都无关紧要:最要紧的,是听不听话,嘴巴老不老实.他平日十分注意观察士人,者谁最符合
这个标准,他亲自树起的服从典型,使是阮精,所以,司马昭对阮籍冒犯礼法的举动使视为技
节小事,不足一提,优籍追遇母我,公然在司马昭那里吃酒、司求向司马昭进言:千正提侣
以车治天下,可阮籍却在重丧期间公然饮酒食肉,应流放海外,以正风教!”司马昭说:“优精一
满苦成这个样子,你为什么不能与他分忧?况且有病的时候饮酒食肉,本也符合礼最现定”
高二语文科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