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表达(本题共7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导演从事的是戏剧艺术里表现手段最多,自由度最大的工作。对剧本,他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力;对演员,他有遴选和调教的职责;对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他有根据整体构思和排演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自由。譬如有些剧本,本身________,但是到了优秀的导演手里,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排出令观众________的好戏来。郭沫若的《蔡文姬》,又是写自己,又是替曹操翻案,主题分裂,台词啰嗦,就连作家本人都说它“很不成熟”。但幸运的是遇到了焦菊隐这样的好导演。焦菊隐弱化了作者对曹操文治武功的阿谀奉承,突出了蔡文姬的人生悲剧,刻意追求舞台艺术的民族化,使之成为那个时代最富创意,也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事实证明,导演创作不能仅仅停留于舞台艺术层面,跟在剧作家后面如法炮制,( )。“只有导演在挖掘深入得足以到达那隐藏着戏的主要神经的人类精神宝库时,才会有戏与角色的生命。”戏剧史上,像这种因导演而提升了剧目的思想或艺术价值的情形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稂不莠 焕然一新 司空见惯
B.不稂不莠 耳目一新 司空见惯
C.平淡无奇 焕然一新 不胜枚举
D.平淡无奇 耳目一新 不胜枚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思想家的导演,通过二度创作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是他的职责
B.导演更是一个思想家,应该通过二度创作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
C.导演更应该是一个思想家,通过二度创作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
D.导演是一个思想家,通过二度创作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是他的职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导演只有在挖掘深入得足以到达那隐藏着戏的主要神经的人类精神宝库时,才会有戏与角色的生命。
B.只有在导演挖掘深入得足以到达那隐藏着戏的主要神经的人类精神宝库时,戏与角色才会有生命。
C.只有在导演挖掘深入得足以到达那隐藏着戏的主要神经的人类精神宝库时,才会有戏与角色的生命。
D.导演只有在挖掘深入得足以到达那隐藏着戏的主要神经的人类精神宝库时,戏与角色才会有生命。
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作为中国话剧的开山之作,《雷雨》没有妙语连珠的华丽辞藻,也不是什么鸿篇巨制,但是曹禺在短短的篇幅当中,将几个人物搬到同一舞台上,让他们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碰撞出各种爱与恨的火花。在诸多人物中,周朴园可谓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个。他虚伪、奸诈、自私、冷漠等性格,被曹禺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A.开山之作 B.鸿篇巨制
C.淋漓尽致 D.叹为观止
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杂剧是①前代戏曲艺术②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③进入成熟阶段。关汉卿的《窦娥冤》④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
① ② ③ ④
A 在 和 已 和
B 在 以及 以 和
C 从 以及 已 以及
D 从 和 以 以及
6.请以“京剧”开头,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3分)
京剧是徽剧在吸收了京腔、昆剧等地方戏曲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京剧的角色,也叫“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类,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生活中有男女之别,京剧就有生行和旦行;男女有文、武、老、幼之别,京剧的生行就有小生、老生和武生,旦行就有闺门旦、花旦、老旦、武旦等;有的人粗犷豪放,有的人机巧滑稽,京剧中的男性就又划分出了净行和丑行。在京剧舞台上,唱腔和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一出完整的戏,其实就是表演者根据这些程式把剧情巧妙地连缀起来。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京剧那五光十色、形态生动的脸谱,那精致华美、色彩艳丽的服饰,令人目眩神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名著导读推荐词”,这则推荐词存在四项不当之处,请予以修改。(3分)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一座西方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作品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的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情节的曲折动人、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本题共3小题,9分)
8.下列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C.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物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等。
D.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宫调是端正好。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单刀会》《拜月亭》等。
B.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按照作品的容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时代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按照情节主题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C.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其代表作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王昭君》。
D.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作品《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相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3分)(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大题,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6分)
外面争吵声。鲁大海的声音:“放开我,我要进去。”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
周朴园 (走至中门)来人!(仆人由中门进)谁在吵?
仆 人 就是那个工人鲁大海!他不讲理,非见老爷不可。
周朴园 哦。(沉吟)那你就叫他进来吧。等一等,叫人到楼上请大少爷下来,我有话问他。
仆 人 是,老爷。(由中门下)
周朴园 (向侍萍)侍萍,你不要太固执。这一点钱你不收下,将来你会后悔的。
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仆人领大海进。大海站在左边,三四个仆人立一旁。
鲁大海 (见侍萍)妈,您还在这儿?
周朴园 (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 (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周朴园 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鲁大海 对了,一点儿也不错,所以才来拜望拜望您。
周朴园 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 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
周朴园 (摇头)我不知道。
鲁大海 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我又在您府上大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周朴园 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鲁大海 我跟你说吧,他们现在正在联络旁的工会呢。
周朴园 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吗?
鲁大海 告诉不告诉于你没有关系。——我问你,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萍由饭厅上,见有人,即想退回。
周朴园 (看周萍)不要走,萍儿!(视侍萍,侍萍知周萍为其子,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周 萍 是,爸爸。
周朴园 (指身侧)萍儿,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鲁大海 哼,你们的手段,我都明白。你们这样拖延时候,不过是想去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暂时把我们骗在这儿。
周朴园 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
鲁大海 可是你完全错了。我们这次罢工是团结的,有组织的。我们代表这次来,并不是来求你们。你听清楚,不求你们。你们答应就答应;不答应,我们一直罢工到底,我们知道你们不到两个月整个地就要关门的。
周朴园 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
鲁大海 至少比你们只认识洋钱的结合要可靠得多。
周朴园 那么我给你一件东西看。
周朴园在桌上找电报,仆人递给他;此时周冲偷偷由左书房进,在旁谛听。
周朴园 (给大海电报)这是昨天从矿上来的电报。
鲁大海 (拿过去读)什么?他们又上工了。(放下电报)不会,不会。
周朴园 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吗?
鲁大海 (惊,怒)怎么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就白打了吗?(又看电报,忽然笑起来)哼,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造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笑)哼,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
周 萍 (忍不住)你是谁?敢在这儿胡说?
周朴园 萍儿!没有你的话。(低声向大海)你就这样相信你那同来的几个代表吗?
鲁大海 你不用多说,我明白你这些话的用意。
周朴园 好,那我把那复工的合同给你瞧瞧。
鲁大海 (笑)你不要骗小孩子,复工的合同没有我们代表的签字是不生效力的。
周朴园 哦,(向仆人)合同!(仆人由桌上拿合同递他)你看,这是他们三个人签字的合同。
鲁大海 (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低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他们怎么会不告诉我,自己就签了字呢?他们就这样把我不理啦。
周朴园 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鲁大海 那三个代表呢?
周朴园 昨天晚车就回去了。
鲁大海 (如梦初醒)他们三个就骗了我了,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们就把矿上的工人们卖了。哼,你们这些不要脸的董事长,你们的钱这次又灵了。
周 萍 (怒)你混账!
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 开除了?!
周 冲 爸爸,这是不公平的。
周朴园 (向周冲)你少多嘴,出去!
周冲愤然由中门下。
鲁大海 哦,好,好,(切齿)你的手段我早就领教过,只要你能弄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周朴园 你胡说!
鲁侍萍 (至大海前)别说了,走吧。
鲁大海 哼,你的来历我都知道,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
周朴园 (厉声)下去!
仆人们 (拉大海)走!走!
鲁大海 (对仆人)你们这些混账东西,放开我。我要说,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周 萍 (忍不住气,走到大海面前,重重地打他两个嘴巴)你这种混账东西!
大海立刻要还手,但是被周宅的仆人们拉住。
周 萍 打他!
鲁大海 (向周萍高声)你,你!(正要骂,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头流血。侍萍哭喊着护大海)
周朴园 (厉声)不要打人!
仆人们住手,仍拉住大海。
鲁大海 (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 萍 (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看着周萍的脸,忽而又大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抱着大海受伤的头哭)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亦下。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选段中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但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态度,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B.舞台说明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看周萍”“视侍萍”这些舞台说明,微妙地表现了此时周朴园复杂的内心世界。
C.“你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这句话中的破折号,有解释说明的意思。
D.在对待鲁大海的态度上,周萍说“你混账”,而周冲则说“这是不公平的”,这反映了他们虽同属一个阶级,却有着不同的立场。
15.结合选段,分析概括鲁大海的形象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请从潜台词的角度赏析这两句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
钦差大臣
果戈理
第二幕 第八场(节选)
(赫列斯塔科夫、市长和鲍布钦斯基。市长走进来,站住。两人都惊惧地瞪出眼睛,互相对望了一会儿。)
市 长 (稍稍恢复常态,双手垂直)(问候)您好。
赫列斯塔科夫 (施礼)您好……
市 长 原谅我来打扰您。
赫列斯塔科夫 不要紧。
市 长 身为本城的市长,我的责任是留心不使过路客商和所有高尚的人们受到一点委屈……
赫列斯塔科夫 (起初有点结巴,但后来,声音转洪亮)叫我有什么办法?……这不能怪我……账总要还的……乡下会把钱寄给我。(鲍布钦斯基往门缝里张望。)都是他不好,给我吃的牛肉硬得像木头;汤呢,鬼知道他倒了些什么东西进去,我真应该把它泼到窗外边去。他叫我挨了好几天饿……茶水真奇怪,有一股子鱼腥味儿,连半点茶的味道也没有。我为什么要受这份罪……真是笑话。
市 长 (害怕)对不起,这真不能怪我。我这儿市场上卖的都是上等牛肉。霍尔莫果尔斯克的商人运来的,他们都是些规矩的、行为端正的人。我不知道他从哪儿去弄来了这样的牛肉。假使有什么不称心……我斗胆奉劝尊驾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
赫列斯塔科夫 不,我不要!我知道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让我去坐牢。可是您有什么权利?您怎么敢?……我是……我是在彼得堡做官的。(振作精神)我,我,我……
市 长 (旁白)噢,老天爷,他生这么大的气!他全都知道了,这些可恶的商人都告诉他啦!
赫列斯塔科夫 (勇气陡增)您就是把您的队伍都开到这儿来,我也不去!我直接找总长去!(用拳头擂桌子)您这是干什么?您这是干什么?
市 长 (挺直身体,浑身发抖)您开开恩,饶了我吧!我还有老婆,几个年幼的孩子……别断了我的活路。
赫列斯塔科夫 不,我不要!你又跟我来这套啦!有我的什么事?因为您有老婆和孩子,我就得去坐牢,这可真妙透了!(鲍布钦斯基探头往门里一望,吓得躲了起来。)不,谢谢您,我不要。
市 长 (发抖)我办事没有经验,我实在是办事没有经验。钱不够用。请您替我想一想,我挣的官俸还不够买茶叶跟糖的。就说拿过点贿赂,那也是极微小的:收人家点吃的东西,做一套衣服。至于讲到下士的寡妇老婆,那个做小买卖的,说我打过她,那是造谣,实在是造谣。这都是一批对我怀恨在心的人捏造出来的!他们还想谋害我的性命呢。
赫列斯塔科夫 那又怎么样呢?我跟他们没有关系。(沉思)可我还是不懂您为什么要跟我提那些怀恨在心的人,或是什么下士的寡妇老婆……下士的老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可是我,您就不敢打。您还差得远哪……真胡闹!原来你倒是这样的人!……账要还的,账要还的,可是我这会儿没有钱。我住在这儿,就因为身边一个子儿也没有。
市 长 (旁白)真是老奸巨猾!不知道他打的什么主意!撒下迷魂阵,把人都弄糊涂了!谁要是有本事,就来解解这个疑团吧。会闹得你晕头转向的。好啦,没法子,只得试一试再说!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碰碰运气吧。(出声)您要真是需要钱用,或是需要别的什么,我愿意立刻就给您办到。我的责任就是帮助过路客商。
赫列斯塔科夫 借给我钱,借给我钱,我这就去还清旅馆老板的账。我只要两百卢布,少一点也行。
市 长 (送上钞票)正好是两百卢布,您连点都不用点了。
赫列斯塔科夫 (收钱)谢谢,我立刻从乡下把钱给您寄来,这一回我可真没有想到……我看出来您是一个高尚的人。往后,咱们就好说话了。
市 长 (旁白)谢天谢地!把钱收下啦。现在事情好像有门了。我塞给他不是两百,是四百。
17.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初有点结巴,但后来,声音转洪亮”,这一舞台说明交代了赫列斯塔科夫初见市长有些紧张,但为了凸显他的钦差大臣的身份而故作镇定。
B.市长送给赫列斯塔可夫四百卢布,这是因为市长以为他就是钦差大臣,巴结他以便以后往上爬。
C.“谢天谢地!把钱收下啦。现在事情好像有门了”,这句台词既表现了市长善于媚上的特点,也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D.赫列斯塔科夫担心市长把他送进监狱,而市长担心他是钦差大臣而影响自己的仕途,这构成了戏剧选段的主要矛盾冲突。
18.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人都惊惧地瞪出眼睛,互相对望了一会儿”“稍稍恢复常态,双手垂直”等,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两人各怀鬼胎、彼此都怀有戒心的形象特点。
B.在市长与赫列斯塔科夫的对话中,作者运用了反复手法,如“那是造谣,实在是造谣”,突出了市长内心的慌乱与惊惧。
C.赫列斯塔科夫“勇气陡增”“用拳头擂桌子”,而市长则是“挺直身体,浑身发抖”“发抖”,在对比中突出了二人不同的心理状态。
D.在这幕戏剧中,作者通过大胆的夸张手法,极度地讽刺了俄国上流社会众官僚的丑恶嘴脸。
19.巧设误会是这篇戏剧的重要艺术特色。请你找出两处误会,并分析这样安排的戏剧效果。(4分)
误会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会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剧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这一场戏里,市长和赫列斯塔科夫各是怎样的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答案 D
解析 不稂不莠:原意是指耕作精细,没有杂草。后比喻人没出息,不成才。平淡无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前文是“譬如有些剧本”,这里是用来形容剧本,故用“平淡无奇”。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排出令观众________的好戏来”,这里用来形容“好戏”,应该用“耳目一新”。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前面主语是“情形”,应用“不胜枚举”。故选D。
2.答案 C
解析 本题中,前文是“导演创作不能仅仅停留于舞台艺术层面,跟在剧作家后面如法炮制”,主语是“导演”,因此后文为了保持主语一致,也应该是“导演”,又因为主语“导演”的后面有关联词语“不能仅仅”,后面应承接“更”,故排除A、D两项。根据语意,“应该”一词用来修饰“是”,排除B项。
3.答案 B
解析 本句主语有两个,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戏与角色”,关联词语“只有……才”应分别放在这两个主语的前面,故排除A、D两项。句子后半句的主语是“戏与角色”,前
面因为有“在……时”这个介词结构,C项就变得没有主语了。故选B。
4.答案 D
解析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不能用于坏事,故选D。
5.答案 A
解析 “在”与第一句中的“基础上”搭配,而“从”不能。“和”与“以及”都表示连接,而“以及”多用于句首,“和”则用于句中。“已”表示“已经”,副词;“以”表示连接或引进宾语。
6.答案 (示例)京剧源自徽剧,角色分类源自生活,表演程式化,表现形式绚丽多姿。
7.答案 ①把“一座”调至“难以企及”前面。②“戏剧和作品”可改为“作品”。③“情节的曲折动人”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④“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根据多重定语的排列顺序,应将第一句中的“一座”调至“难以企及”前面。第二句中的“戏剧和作品”并列不当,可删去“戏剧和”。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第三句中的“情节的曲折动人”可改为“曲折动人的情节”。第四句中的“放射”与“艺术技巧”不搭配,可将“以及”改为“体现了”。
8.答案 D
解析 D项宫调是正宫,端正好是曲牌名。
9.答案 A
解析 A项“王实甫”应为“郑光祖”。
10.答案 (1)有日月朝暮悬 (2)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3)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11.答案 D
解析 本题从混淆是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悲剧(的性质)”的理解。原文第三段中说“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第四段也说“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D项中表述的“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
12.答案 C
解析 本题从语义夸大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第四段中说“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C项表述为“不至于获得”“不至于介入”,语义程度加深,与原文不符。
13.答案 B
解析 本题从因果不当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选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欣赏悲剧的原因应是“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
悦”。
14.答案 C
解析 C项“解释说明”错,应该是“阻断停顿”的意思。
15.答案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他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无情地揭露了周朴园血淋淋的发家史,带有无产阶级斗争到底的决心。但从他的言语与行为当中,透露出他鲁莽、幼稚、不善保护自己的弱点,缺乏斗争智慧,反映了无产阶级在当时斗争过程中的时代局限性。
16.答案 这两句话饱含着鲁侍萍复杂的心情,鲁侍萍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同时感受到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17.答案 A
解析 A项“初见市长有些紧张,但为了凸显他的钦差大臣的身份而故作镇定”错,这是因为赫列斯塔科夫以为市长知道了他欠旅馆钱不还的事,开始有点心虚,后来虚张声势来掩盖自己做的亏心事;同时,此时他也并不知道市长把他当成了钦差大臣。
18.答案 B
解析 B项“反复手法”错,这不是反复,而是语句重复。
19.答案 误会一:市长讨好赫列斯塔科夫,请他搬到比旅馆好的住宅去,赫列斯塔科夫误会市长知道他的劣行而将他投入监狱。
误会二:赫列斯塔科夫虚张声势说要找总长申诉,市长以为赫列斯塔科夫抓住了把柄要加害他而吓得发抖。
戏剧效果:通过误会,增强了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增强了悬念,也深化了戏剧的主题。
20.答案 (1)市长是谦卑的、怯懦的、谄媚的;而赫列斯塔科夫起初是恐惧的,随后又是傲慢的。(2)二人又有着深层的相似性,那就在于他们的精神品格一致,都是扭曲的、败坏的。
21.佳作展示
泛娱乐时代需重拾思考之魂
一考生
以石木器物为工具,人类得以塑造万物;以爝火驱走黑暗,人类得以一跃千年。网络时代,以鼠标、手机为工具,人类获得了什么,最需要的又是什么?
谈论当代是困难的,因为我们“身在此山中”;谈论当代又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须识“庐山真面目”。今时今日,有人充分认识到万物互联的利好,为着更快的网速、更大的屏幕、更多的娱乐消遣绝尘狂奔;也有人在“娱乐越来越多,思考越来越少”的环境中反思,为时代把脉,力图重擎理性思考大旗。前者是存在的合理,后者则是最需要的存在。
不容否认,宽屏大幕带给我们舒适和便捷;不需强辩,世人皆知舒适与便捷曾是多少前人的向往。但问题是:我们有多大的可能沉浸其中,“反认他乡是故乡”,被娱乐消遣支配了闲时,甚至支配了忙时,以至于学习工作之余非娱乐节目不能留神,工作学习之中非网络消遣不能佐助?忙时也需频看手机,精力耗散,心猿意马;闲时更是奋力跳入娱乐之网,急急如欲奥运夺冠的跳水健将。这样的舒适便捷,早就反客为主,人们被它支配却不自知。
被娱乐支配是危险的。不自知时你会苦于学习工作效率的低下、日常精力的不济、理性伙伴在头脑中的频频走失;即便意识到,长久耽溺娱乐碎片之网的你也容易陷入短视,视网络如洪水,认休闲为猛兽,由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怨愤时代,恼怒工具,将过错统统推给环境,仍旧是毫无反思的任性妄为。
我们无法脱离时代前行,我们无法彻底远离网络,我们无法根除自己对娱乐休闲的天然亲近,我们无法遗世独立,逃奔到喜马拉雅山上去。
因此,在泛娱乐时代,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制造对立,而是把握根本;不是怨天尤人,而是重掌理性的主导权,重拾思考之魂。前代有人身处市井而无车马喧闹,那是他心
之本性做主,不把对人生、对时代的思考拱手让人;今时有人置身科技爆发、网络席卷一切的时代而不与时俯仰,借助网络的便捷与科技的进步,在道德、学问、事业上昼夜奋进,成就有为人生。发觉时代之弊,坚持思考之根,才是网络时代人们行事为人的正解。
宽屏巨幕的娱乐浪潮下,你是要随波逐流,裸游其中,还是立足理性思考的冲浪板,借势助力,独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