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第4课时 窦娥冤(节选)
Ⅰ 语言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做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戏曲的发展,为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②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
③前期散曲作家以关汉卿和马致远为代表,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风格趋于雅正典丽。
④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还有贯云石、张养浩和睢景臣等。
⑤元代还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即散曲。
A.⑤③④①② B.②①⑤③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⑤③
5.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个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实是,技术并不能真正赋予艺术新生命。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过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7.仿照下面所给对联的下联,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一点或数点为写作对象,拟写这副对联的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汉卿杂剧一腔热血震古烁今
Ⅱ 审美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丑扮解子押张驴儿、蔡婆婆,同张千上,禀云)山阳县解到审犯听点。
(窦天章云)张驴儿。
(张驴儿云)有。
(窦天章云)蔡婆婆。
(蔡婆婆云)有。
(窦天章云)怎么赛卢医是紧要人犯不到?
(解子云)赛卢医三年前在逃,一面着广捕批缉拿去了,待获日解审。
(窦天章云)张驴儿,那蔡婆婆是你的后母么?
(张驴儿云)母亲好冒认的?委实是。
(窦天章云)这药死你父亲的毒药,卷上不见有合药的人,是那个的毒药?
(张驴儿云)是窦娥自合就的毒药。
(窦天章云)这毒药必有一个卖药的医铺,想窦娥是个少年寡妇,那里讨这药来?张驴儿,敢是你合的毒药么?
(张驴儿云)若是小人合的毒药,不药别人,倒药死自家老子?
(窦天章云)我那屈死的儿,这一节是紧要公案,你不自来折辩,怎得一个明白,你如今冤魂却在那里?
(魂旦上,云)张驴儿,这药不是你合的,是那个合的?
(张驴儿做怕科,云)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魂旦云)张驴儿,你当日下毒药在羊肚儿汤里,本意药死俺婆婆,要逼勒我做浑家,不想俺婆婆不吃,让与你父亲吃,被药死了,你今日还敢赖哩!(唱)
(川拨棹)猛见了你这吃敲材,我只问你这毒药从何处来?你本意待暗里栽排,要逼勒我和谐,倒把你亲爷毒害,怎教咱替你耽罪责?(魂旦做打张驴儿科)
(张驴儿做避科,云)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大人说这毒药必有个卖药的医铺,若寻得这卖药的人来,和小人折对,死也无词。
(丑扮解子解赛卢医上,云)山阳县续解到犯人一名赛卢医。
(张千喝云)当面。
(窦天章云)你三年前要勒死蔡婆婆,赖他银子,这事怎么说?
(赛卢医叩头科,云)小的要赖蔡婆婆银子的情是有的,当被两个汉子救了,那婆婆并不曾死。
(窦天章云)这两个汉子你认的他叫做什么名姓?
(赛卢医云)小的认便认的,慌忙之际,可不曾问他名姓。
(窦天章云)现有一个在阶下,你去认来。
(赛卢医做下认科,云)这个是蔡婆婆。(指张驴儿云)想必这毒药事发了。(上云)是这一个,容小的诉禀:当日要勒死蔡婆婆时,正遇见他爷儿两个,救了那婆婆去。过得几日,他到小的铺中讨服毒药,小的是念佛吃斋人,不敢做昧心的事,说道:铺中只有官料药,并无什么毒药。他就睁着眼道:你昨日在郊外要勒死蔡婆婆,我拖你见官去。小的一生最怕的是见官,只得将一服毒药与了他去。小的见他生相是个恶的,一定拿这药去药死了人,久后败露,必然连累,小的一向逃在涿州地方,卖些老鼠药。刚刚是老鼠被药杀了好几个,药死人的药,其实再也不曾合。(魂旦唱)
(七弟兄)你只为赖财,放乖,要当灾。(带云)这毒药呵,(唱)原来是你赛卢医出卖张驴儿买,没来由填做我犯由牌,到今日官去衙门在。
(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下)
1.下列对这折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花酒既是回答窦天章的问题,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质问,并以三大誓愿应验证实了窦娥的冤情。
B.“你道是咱不该”中,“不该”指的是“认做药死公公”,再次引出了窦娥对冤情的怨愤和倾诉。
C.鸳鸯煞尾一曲表明窦娥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因此劝他杀尽贪官污吏为“万民除害”,而不说“为朝廷效力”。
D.本选文的曲词与道白搭配得非常好,曲白相生,通俗自然,道白引出曲词,曲词解释道白,推动情节的发展。
2.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鸳鸯煞尾一曲中“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性,请联系窦娥的悲剧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摘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
4.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为狱吏的母亲治病,感动了狱吏,他本想设法营救关汉卿,但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最终只得作罢。
B.舞台说明中“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由“关切”一词,可以看出叶和甫人性虚伪的一面。
C.叶和甫借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故意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D.“怒”“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他重重的一记耳光”这些舞台说明,表现了关汉卿在与叶和甫对话时的情感变化。
5.下列对戏剧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这句话用笔洗练,“昂然”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关汉卿傲视权贵的形象特点。
B.“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这两句话,语言对仗工整,既凸显关汉卿的文人气质,又流露出他正直、博大的胸襟。
C.作者安排叶和甫这一次要人物,既推动了戏剧情节的发展,又有利于刻画关汉卿这一主要人物形象。
D.冲突是戏剧中方方面面的矛盾,节选部分的冲突主要有关汉卿与狱吏、叶和甫的正面矛盾冲突,王著等人和阿合马的矛盾冲突。
6.“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剧本“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C
解析 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精神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A项和B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C项和D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性。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
洁明确。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为C项。
2.答案 C
解析 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思。此处是说戏曲如果只是复制和模仿,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灭亡了,“无疾而终”不合语境,应用“寿终正寝”,体现“自行消亡”。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噪一时”用在此处语义程度与语境不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人都是流传至今的艺术大师。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从后面“还从化妆、灯光……大量的探索”可知,这里应选用“博采众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从前面尚小云等人努力超越前人和后面的“突破藩篱”可知,这里的“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是不满足于模仿,应选用“照猫画虎”。
3.答案 B
解析 “眼花缭乱”是人看东西时的感觉,前面应加上“令人”或“使人”等,排除A、D两项。后一句缺少主语,“才能”前应加上“这样”,代指前面所说内容,使文意连贯,排
除C项。
4.答案 B
解析 这段文字是介绍元代的文学创作,②“元代是我国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戏曲文学的黄金时代”是总领,后面应具体展现这一特点,故应放在第一处;①介绍元杂剧中的代表作品,⑤介绍另外一种抒情诗体,即“散曲”,由⑤中的“还”可知,⑤应放在①的后面;⑤提到“散曲”,③④介绍散曲的作家及作品,故应放在⑤的后面,③说“前期散曲作家……”,④说“其他重要的散曲作家……”,故③应放在④的前面,由此即可选出答案。
5.答案 (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一本的传统戏剧样式。
解析 先确定宾语中心语“传统戏剧样式”,然后提炼出材料中反映杂剧本质特点的有关内
容,如“唱”“念”“做”等表现手法,“每本四折”“盛行于元朝”等,把这些内容变为宾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并合理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就可以了。
6.答案 (示例)①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 ②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或:技术从未主宰过艺术创作) ③如果没有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
7.答案 (示例)窦娥刑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
解析 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对联的内容应与《窦娥冤》相关,拟写上联时,可以思考与窦娥相关的情节、《窦娥冤》表达的情感或者窦娥的形象特征等,比如窦娥的善良和反抗精神、对现实的怨恨等。
1.答案 C
解析 鸳鸯煞尾一曲中,窦娥确实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对父亲说的话也是她善良性格的体现,但不能说她“比她的父亲对社会的黑暗认识得更深刻”。
2.答案 起到了深化和拓展主题的作用,说明了当时社会冤狱的普遍性。
3.答案 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加重了窦娥的悲剧性:一个为他人甘愿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为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丑、恶无情地扼杀,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些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4.答案 A
解析 A项“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有误,从剧中看,这是叶和甫对关汉卿的诬陷。
5.答案 D
解析 D项剧中关汉卿与狱吏的正面矛盾冲突并不是作者要重点突出的。
6.答案 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征。
解析 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
“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
7.答案 ①语言描写,通过关汉卿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来展现人物的精神。②动作描写,如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一个耳光把叶和甫打倒在地,这有力地展现了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③神态描写,关汉卿在和叶和甫对话的过程中,由“怒”到“按捺住怒火”“怒火难遏”,直至最后忍无可忍。④对比衬托,关汉卿和叶和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正义凛然,一个唯唯诺诺。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还有对比衬托。先依据文本举出例句,然后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