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雷雨(节选)
核心素养一课两练
Ⅰ 语言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可否认至今依然有为数不少的戏剧爱好者,可现在戏剧对大众的影响远远不及广泛传播的电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大城市到小县城,很多人看过许多次电影,却没看过一次戏剧。戏剧对很多人依然是陌生的。比起电影而言,我们接触戏剧的机会要少得多,甚至对它产生许多误解。有人认为戏剧________,是不可靠近的__________,避而远之。也有人进了剧院坐在观众席里看得一头雾水,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反而埋怨票价是电影票的好几倍。
即使是常看戏剧的人依然会有苦恼:该如何在水平________的市场里挑一部好戏,避免自己花钱遭罪看烂戏呢?
( )?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__________甚至有点儿蠢的问题,却是我们必须弄明白的问题。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遗忘,因为其生动的现场总是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让我们站在生活之上俯瞰生活。通过戏剧创作,我们学会如何来观察那些本来显而易见,但由于不擅长观察而经常视而不见的东西。我们最习惯的东西变得无法看到:进行戏剧创作能够使日常生活的舞台变得更加亮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人对戏剧依然是陌生的。比起电影,我们接触戏剧的机会要少得多,同时对它产生许多误解。
B.戏剧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比起电影而言,我们接触戏剧的机会要少得多,甚至对它产生许多误解。
C.戏剧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陌生的。比起电影,我们接触戏剧的机会要少得多,甚至对它产生许多误解。
D.戏剧对很多人依然是陌生的。比起电影,我们接触戏剧的机会要少得多,甚至对它产生许多误解。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高深莫测 阳春白雪 参差不齐 不可思议
B.不可捉摸 下里巴人 良莠不齐 不可理喻
C.不可捉摸 阳春白雪 参差不齐 不可思议
D.高深莫测 下里巴人 良莠不齐 不可理喻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了戏剧,为什么会出现电影这项发明
B.有了电影,为什么人们还需要看戏剧
C.电影和戏剧,哪一种艺术形式最终会永远为人所铭记
D.电影和戏剧,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关于这一点,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中国化了的产物。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是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A.⑤②④①③ B.④③②①⑤
C.⑤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⑤②
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主要信息,介绍开展“戏剧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材料一:
某校中学生对戏剧了解情况的调查
材料二:
戏剧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音乐舞蹈、多彩的服装布景,都会使观众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对美的追求。无论是欣赏《屈原》这样的历史剧,还是观看富有时代生活气息的《天下第一楼》,伴随着动人的情节,观众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了解了更多的民俗文化。莎士比亚、曹禺等优秀剧作家用戏剧展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引人思索,这对观众美好人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毫无疑问,文学可以抚慰人的心灵。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一些人虽然家境富裕却也依然爱好文学。只要真心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②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真正爱好文学的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7.学校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请你结合剧情内容,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40个字。
第一个节目《雷雨》演出结束
串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观看第二个节目《罗密欧与朱丽叶》,由高一(1)班演出。
Ⅱ 审美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雷雨》第四幕(节选)
[第四幕概括:侍萍和鲁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说出真相,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侍萍如晴天霹雳,因为她知道四凤与周萍是同母异父的兄妹。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她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
蘩漪带周冲来阻止周萍带四凤走,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了,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蘩 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蘩 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蘩 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 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蘩 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蘩 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蘩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蘩 漪 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蘩漪渐渐地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 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 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 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 (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后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 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 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1.下列对节选的这段戏剧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蘩漪倨傲地向周朴园说“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这句话的意思是,来看看周萍和周朴园当初一样,都不遵守礼法。
B.周萍“难堪”是因为和四凤相爱之前没有告知父亲,现在被发现了,有一种“负罪”的心理。
C.周朴园“明白地”是因为,认为鲁侍萍最终还是到周公馆来认儿子了,出于一种本能的提防心理。
D.这一幕戏剧冲突非常紧张、尖锐,令人惊心动魄,主要是靠外部动作的紧张和人物内在心理状态的紧张来掀起高潮的。
2.当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感情纠葛一下子都呈现出来之后,周朴园反而平静了不少,你是怎样看待周朴园的这种“平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雷雨》第四幕的结尾部分,也是全剧的结尾。有人说,这种悲剧性的结尾是蘩漪一手导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曹禺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不丁地眼前居然从岩石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残篇断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激起他的愤怒,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情绪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他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既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为他所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他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为他所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4.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禺创作《雷雨》时,正处在人生的朦胧阶段,并没有什么高度自觉的创作使命和明确的创作目的。
B.曹禺在创作《雷雨》之前,已经有过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准备,对人物和世态已有过思考。
C.曹禺在开始创作《雷雨》的时候,即受一种情绪激流的推动,要毁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发泄被抑压的愤懑。
D.曹禺在《雷雨·序》中,明确写出了他的创作宣言和创作纲领,因而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
5.在《雷雨·序》中,作者是“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这句话是否自相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前半部分多次引述曹禺未曾发表的手稿,后半部分则较多地引述《雷雨·序》,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C
解析 A项不合逻辑,“我们接触戏剧的机会要少得多”与“对它产生许多误解”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B项“比起……而言”结构混乱,应删去“而言”。D项“戏剧对很多人依然是陌生的”主客倒置,不合逻辑。
2.答案 A
解析 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不可捉摸:抓不住、摸不透真相与本意,形容难以预测。根据语境,应选“高深莫测”。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根据语境,应选“阳春白雪”。参差不齐:形容不整齐。良莠不齐: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根据语境,应选“参差不齐”。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根据语境,应选“不可思议”。
3.答案 B
解析 语段内容主要围绕电影和戏剧展开,结合“电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可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的戏剧,也不能被我们遗忘”分析可知,括号后的内容是在阐述即使有了电影,人们还需要戏剧的原因,故B项正确。
4.答案 C
解析 ⑤是总起性句子,②用“而”表递进。①用形象句验证②的内容。④结尾“改造与发展”与③内容联系密切。
5.答案 ①促进学生对戏剧的了解。②使得学生获得美的熏陶。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积累。④促进学生形成美好的人格。
6.答案 (示例)①有些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 ②文学就会回馈他们许多 ③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体
解析 第①处是对前面句子“有些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的仿写,同时要结合后面句子的转折词,可以填入“有些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之类的语句;第②处结合后面的内容“内心充实、自信、淡定、美好”等,此处应该是讲爱好文学所带来的好处,可以填入“文学就会回馈他们许多”之类的语句;第③处结合后面的内容“即使”“坏不到哪里去”,此处应该是讲“爱好文学的人”是善良的,可以填入“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体”之类的语句。
7.答案 (示例一)旧社会的雷雨令我们震撼。让我们走出雷雨,穿越时空,去聆听一曲爱情与自由的赞歌。
(示例二)雷雨震荡,埋葬了旧社会一个错乱的时代;爱情悲壮,谱写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赞歌。
解析 本题要求写一段串联词,串联《雷雨》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段文字的基本结构应该是上句总结《雷雨》,下句引出《罗密欧与朱丽叶》。《雷雨》写的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毁灭,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动荡。《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首对自由爱情的赞歌。了解了这些内容,即可写出令人满意的串联词了。
1.答案 C
解析 A项蘩漪的意思是“看看周萍干了些什么,竟然与周家的佣人有这种关系”。目的是嘲讽周朴园,阻止周萍与四凤来往。B项应是因有这样一个身份低下、家庭贫穷的“岳母”,
感到对不起父亲和这个有地位的家庭,有一种“负罪”的心理。D项这一幕并没有多少外部动作的紧张。
2.答案 周朴园的“平静”,是其一贯伪善的最好体现,面对这些无法摆脱的纠葛,他想用亲情来安慰周萍,用金钱来稳住鲁侍萍,用“人伦天性”来维持风雨飘摇的“家庭”。
解析 当各种矛盾公开后,周朴园先是让周萍认母,接着是对自己“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进行忏悔,然后是对鲁侍萍进行“补偿”。这些行为的背后,有周朴园的目的:维护其“善良”的面孔,表现其“道德”的一面。
3.答案 (示例一)仅就节选部分,从第四幕的矛盾冲突看,是蘩漪使矛盾趋向于尖锐,直接引起了矛盾的集中爆发,可以认为是蘩漪一手造成的。
(示例二)周朴园是家庭罪恶的制造者,这些矛盾,即使不是由蘩漪点燃,也势必会爆发,蘩漪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罢了。
解析 这是一个探究讨论的题目,既可以结合第四幕矛盾的纠葛情况分析,也可以结合全剧的情节理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4.答案 B
解析 A项原文表述为“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并非曹禺。C项原文为“也许写到末了……社会”,并非创作之初即如此。D项这并非创作的“关键”,而是创作的真相。
5.答案 这句话并不矛盾。“含糊”是指“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明确”是指“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他虽没有故作高深地谈创作的法则、创作的理论、创作的规律、创作的精髓,却深深蕴藏于其中。
6.答案 手稿朴实、真切地记述了《雷雨》创作前的基本动因以及作者的酝酿和准备过程;《雷雨·序》中则较理性地阐述了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思想,创作的纲领、规律等,二者起到一种互为补充、相互印证的作用,不可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