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3.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写作的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课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的生长、人的生长。
二、学习第3自然段“山河大地的生长”
1.(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圈画本段写了哪些事物。
(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预设2:这段话中写了“山、地、河、铁轨、柏油路”这些事物。
(4)教师总结:这段话围绕中心,通过不同方面具体描写。
2.(1)教师提出问题:“山、地、河、铁轨、柏油路”是如何生长的?
预设1: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一天天地变丰满。
预设2: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预设3: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预设4: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教师总结:描写独特巧妙,语言富有新鲜感。
(2)教师提出问题:铁轨、柏油路为何会在夏天“生长”?
预设:铁轨、柏油路会在夏天“生长”是因为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在内,受热后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膨胀现象,也会在受冷时出现缩小现象。
教师播放关于热胀冷缩小实验的视频,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播放关于热胀冷缩小实验的视频,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人的生长”
1.(1)教师提出要求: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文中是如何写人的生长的?
(2)学生朗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预设1: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预设2:文中是通过年级变化写人的生长的。
2.教师提出问题:“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两句谚语是什么意思?
预设1:“六月六,看谷秀”的意思是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预设2:“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的意思是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教师总结:引用谚语,从农作物说到人,构思巧妙。
3. 第4自然段两处引用农谚,其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农谚内容说一说。
预设:用农谚写出了农作物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快速增长,以此来类比人,人的成长也有关键期,告诫我们要抓住关键期,快速成长。
4.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预设:人也是一样,要趁年轻的时候,好机会的时候,趁热打铁,用力地生长,才能不断抓住生命中的机遇,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四、领悟“围绕中心意思写”
提出问题:如果把第2—4自然段的顺序调换或删去其中一个自然段可不可以?
预设:不可以,因为课文第2—4自然段是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层层递进地写的,调换顺序或删除其中一个自然段会破坏文章的条理性和完整性。
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本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事物成长的特征。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的生长、人的生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2.拓展延伸
夏天(节选)
梁容若
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和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苍蝇、蚊子、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一不小心,就会遭到非常的灾害。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 一场小病,会让草吃了禾苗。您要做商人,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赔光。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教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天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 减少了抵抗力。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您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鱗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六、课堂演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堂小结
本文采用总分的写法,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组织材料。接下来分写的自然段里围绕本段的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描写,形成了清晰的主体。
3.课后作业
小练笔:夏天里,你还发现了什么?去学校周围或者郊外走一走,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注意一定要围绕中心意思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学习生字词。同学们都能较好的完成预习任务,生词拼读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对课文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中心句以及围绕中心句所列举的事例来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够紧跟老师思路,快速准确的反应出问题答案。
2.对文章整体思路了解之后,进入重难点的讲解部分。重点在于找到第二自然段所列举的动植物并说明各种动植物在夏天如何生长。难点在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即“围绕中心意思写”并能够浅层次的体会本课主题。本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利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提升学生的感悟、朗读能力。在对于重难点的讲解上,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激烈,朗读较有感情。
二、成功之处
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和差异参与;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突破重难点。
三、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还需考虑。对字词、文章内容的讲述占用课堂较多时间,导致对于课文主题的讲述不够充足充分,重点不够突出。
2.教师引导还需加强。教师引导性的语言过多,不够简练,给学生自主学习、体会的时间和机会不够充足,课堂评价的多样性还需加强。
今后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抓住重点,注重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和完善性,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