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读不完的大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句。
课标 分解 学什么: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体会生动的语言。 学到什么程度: 1.“独立识字”是指自己通过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笔画顺序等方式识记生字; 2.“朗读”是指出声读、感情读,用眼睛阅读文章,并且保持较快地阅读速度; 3.“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是指能够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或者借助课文插图等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怎么学: 1.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观察汉字的结构特点、笔画顺序、利用对比、形声字规律或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方式识记字词; 2.出声读、感情读,用眼睛看文章,并且保持较快地阅读速度; 3.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观察课文插图、联想等方式理解难懂的词语,表达对于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材 分析 地位:课标教材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时一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好玩的东西。二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除了课后思考题二所列的4个句子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提出几个句子。讨论、交流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学情 分析 已知: 1.已经能对字有初步的认知,知道笔顺笔画结构等基础知识。 2.能够完整阅读课文,大体把握文章整体叙述的情感。有独立思考文章情感的能力。 困难和障碍: 1.对部分字还是有陌生的认知和遗忘。有时需要拼音的辅助。 2.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还是不甚了解,对本文的叙述方式感受不深。 措施: 1.加强字典的利用,及时对字形字音查漏补缺。 2.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多加体验文章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多读多体会
教学 目标 1、会读、写文中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从概括到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 3、体会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奇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由朗读课文,圈一圈生疏的字,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脱离文本,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结构特点,交流分享汉字书写时的注意事项(间架结构、笔顺、田字格占格),初步仿写后进行展示,生生、师生评价。教师点拨、范写,学生再次书写,进行展示。 难点:教师范读、个人读、齐读、赛读、师生对读、打节奏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出恰当的停顿和节奏。通过品词析句,领悟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观察课本插图和ppt图片、视频,在情境中加深理解和认识,体会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奇特之处。(对应目标3)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通过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来理解难懂的词语。
重难点 重点:通过预习、自读课文,自主识字;正确读写难读、易错的字词。 难点: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这本读不完的大书,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了解总起句。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1.导入课文题目: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看老师写课文题目。 2.指导写字:“读”左窄右宽,左边言字旁,右边“卖”字下半部分的“头”字的横画要穿插到言字旁空白处,撇、点要写得舒展。 3.读题质疑: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书是读不完的呢?这本大书是什么样的?里面写了些什么? 4.引导读题: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请再读课文题目,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 能正确朗读诗歌
环 节 二 1.自读课文。 (1)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课文哪些段落对此进行了具体描写? 预设:第2~5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请联系每个自然段中的关键句子或第1自然段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板书:飞鸟 昆虫 花草 树木) 2.学习写飞鸟的语段。 (1)引导:第2自然段写了哪些好玩的飞鸟?在作者的笔下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指名读。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 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麻雀和老鹰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 生字评价: 能正确认读词语;读准易错音;声音洪亮、清楚。
环 节 三 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活泼快乐) 老鹰——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雄健勇猛) (4)引导:飞鸟如此有趣、好玩,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动作)谁来演一演老鹰的这三个动作? (5)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麻雀的活泼,老鹰的勇猛!(指名读,师生评价) 3.学习写昆虫的语段。 (1)引导:作者写了什么昆虫?是怎么写的?(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2)提问:文中写到了哪两种情形?(蚂蚁搬家两军对垒) (3)引导:蚂蚁搬家时是怎样的? “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 (4)想象:蚂蚁搬家,井然有序是怎样的画面?(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 (5)提问:“两军对垒”是什么意思?你们见过蚂蚁“两军对垒”的情形吗?(指名交流)作者用哪个词来描述蚂蚁这种精神?(勇敢忠贞) (6)指导朗读。引导:两军对垒,攻守有序,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勇敢忠贞,真令人敬佩!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4.学习写花草树木的语段。 (1)引导:飞鸟、昆虫是如此好玩,那花草树木又是怎样有趣呢?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写字评价: 书写正确;笔顺正确;注意了关键笔画的位置和写字要点。
第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卡顿,读出恰当的停顿和节奏。 2..通过课本插图、生活经验,能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内容。
重难点 重点:教师范读、个人读、齐读、赛读、师生对读、打节奏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读出恰当的停顿和节奏。 难点:观察课本插图和ppt图片、视频,在情境中加深理解和认识,同时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书的奇妙
环 节 一 自学提示: 自由读课文,思考:(1)这一部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关键句子。(2)花草树木是怎样有趣?用横线画出描写生动的句子。 (3)根据学生交流,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品读中心句。 课件出示: 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①提问:“暑寒荣枯”是什么意思?(季节不断变化,草木有荣有枯。) ②点拨: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有着——(不同的趣味);花草树木的一荣一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③齐读句子。 预设2:品读写花草的句子。 课件出示写花草的句子。 课件出示: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指名朗读。 提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花儿的有趣的?(颜色多、形状多)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吗?(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引导:作者又是怎样写草的有趣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形态各不相同) 教师引读:花儿颜色有——(学生接读),形状有——(学生接读),草的叶子各不相同——(学生接读)。 学生合作朗读:女生读写花的句子;男生读写草的句子。 预设3:品读写树木的句子。 能正确读写难读、易错的字词,生生互评。
环 节 二 过渡:作者写了哪些树木?你觉得哪些描写特别有趣?课件出示写竹子的句子。 课件出示: 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①指名读。 ②提问:哪些画面很有趣?作者是怎么写的?(先用作比较的方法写雨后春笋长得快,再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竹叶的沙沙声。) ③指导朗读:读前面一句要突出强调竹子长得快,读后面一句要读得轻而温柔。(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写棕榈树的句子。 课件出示: 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通过自主阅读“阅读链接”,更好的理解、熟悉总起句
环 节 三 1.①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棕榈树的有趣?(风吹树叶、鱼戏倒影) ②引导:“超凡脱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棕榈树的这副样子是超凡脱俗的? ③“倒映”和“倒影”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画,让学生指出倒影。) ④引导想象:棕榈树在水中的倒影是怎样的?鱼在倒影间游玩是怎样的情景呢? ⑤指名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⑥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总起句,女生读写竹子的句子,男生读写棕榈树的句子。 设计意图: 遵循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每个自 然段的主要意思。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圈画文中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和体会语言、形象、情感之美。 引导:这本看不完的大画册、这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呢?请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3.学生交流。 课件相机出示第1自然段中的句子。 课件出示: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水里的虾蟹游鱼…… (1)提问:作者列举了哪些好玩的事物?这些事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 (2)指名交流,齐读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浮云飞鸟 走兽昆虫 花草树木 虾蟹游鱼 (3)理解省略号。引导:读不完的大书里只有这些好玩的东西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用了省略号)课文哪个词概括了所有好玩的东西?(板书:世界万物) 4.引读第1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5.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教师引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大自然真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呀! (2)课件出示句子,学生接读。 (3)引导:这部大书读到这儿读完了吗?这本读不完的大书里还会有些什么呢?(指名交流) (4)课件播放大自然中好玩的画面。 (5)课件出示中心句,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6.梳理结构。 (1)引导: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预设: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7.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预设: 从第1自然段发现:寻找、沉思、遐想。(观察自然,留心生活) 8.小练笔:在大自然这本“读不完的大书”中,你读到了什么? 请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学生能举例说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得到锻炼。
作业 设计 1、学生练习写字,展示评价。 2、布置作业:抄写“昆虫、蚂蚁、画册”等词语。
板书 设计 读书 昆虫 麻雀 蚂蚁 梨树 几寸 温柔 池塘 画册
教学 反思 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向着这个核心目标出发、着力、落脚。在了解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后,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方式,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感受生动的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是“读”。通过配乐朗读、合作读、接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文中生动的语言,读出意思,读出画面,读出感受,体现读与想象、思维训练的紧密结合,有效地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课文生动的语言、传神的描写在多读、美读中根植于学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