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2.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能力目标:
1.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2. 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三年级就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请看大屏幕。
二、新授
出示课件: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
师:从图上所给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爸爸和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张饼?(妈妈比爸爸少吃多少张饼?)
3、爸爸吃的是妈妈的几倍。(妈妈吃的是爸爸的几分之几?)
.
.
.
师:刚才谁提的第一个问题,列一下式子。
生:1/8+3/8=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预设1、因为我们想把两个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学生互相补充)
师:我们再来想一想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汇报
师:奥,原来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等于多少呢?
生:4/8
师:为什么呢?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讨论。
生:汇报,因为1/8是一个1/8,3/8是三个1/8所以一共是四个1/8,合起来是四个1/8所以是4/8。(可以让学生再多重复几遍,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那它的计算过程怎么书写呢?
生:(汇报书写过程)
师:是不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分饼图,从图中解决把4/8化成1/2)
练习,
填一填
2/5+2/5= 3/11+5/11= 3/10+1/10= (让学生说算理)
师:谁能说一说我们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让学生在重复几遍)
师:我们再看几个题。
练习
计算(做到练习本上,统一订正) (利用算法做)
2/9+5/9= 2/7+5/7= 5/8+1/8=
师:我们通过这个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解决了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你们还想决哪个问题?
生:第2个。
师:谁提出来的,说一说怎样列式?
生:用分数的减法,3/8-1/8。
师:是多少?
生:2/8
师:你们也是这个答案吗?
生:不是,应该是1/4。
师:(反问,前一个同学)你说那个结果合适呢?你能说一下它的意义么?
生:从3/8中去掉1/8。
师:你能说出什么是分数减法么?
生:就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
师:很好,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件法的意义相同,就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谁能再说一遍分数的意义?(可多找学生说)
生:(重复)
师:怎么计算的?(学生汇报)
汇报:(算理-算法-以及书写过程汇报)
练习:(练习本)
6/7-2/7= 5/6-1/6= 7/10-1/10= 7/9-2/7=
师: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谁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怎么计算?
生:同分母分数向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重复说, 互相说)
三、练习,
1、判断。
(1)1/8+3/8=4/16=1/4 ( )
(2)1-3/8=8/8-3/8=5/8 ( )
(3)4/7-2/7=6/7 ( )
2、(学生准备好卡片)
四、课堂检测(另见检测纸)
课题二: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例3“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二十一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2.依托知识的迁移,探求“以学生的自主研讨为主,以教师的宏观调控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实物展示台、投影仪、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答题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视算(课件显示).
(1)1===
(2)+= 1千米-千米= -=
汇报答案时,指名说说单位的写法,分数化最简分数的写法.
2.做练习
(1)发现了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2)发现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一个分数不变,另一个分数的分子越大,分数值就越大;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被减数不变,减数的分子越大,分数值反而越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1)出示课题: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板书)
(2)明确内容.问: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这节课学习什么内容?请每个同学自己出一道同分
母分数连加或连减的题目,老师板书其中几题.
(3)提出目标.掌握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是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以自学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2.阅读课本,自求自得.
(1)自读课本:例3.
同学集中精力静心自学,其间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巡视,了解阅读进度,回答学生的简单提问.
(2)组内活动:请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请各小组根据自学内容提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老师从众多问题中筛选一些供全班一起研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①为什么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可以直接计算呢?
②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一样的吗?
③书上的计算方法是唯一的吗?
(4)辨析明理.同学针对上述习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争辩,可补充,最终达成共识.(补充练习:++ )你是怎样想的?
问题1:因为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也相同,所以可以直接计算.
问题2: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样的,也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问题3:有两种不同的做法,请同学上台板书.
例 方法一:++ 方法二:++
┌┈┈┈┈┐
=┊┊─┐ =+
└┈┈┈┈┘ └→告诉学生计算熟练
= 后这一步可以不写. =
= =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卡片口算:++ ++ 1--
(2)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全班同学列式解答,投影集体反馈.
2.变式练习(课件显示):
(1) 选择.(学生点击A、B、C,点击对的,电脑显示“你真棒”,点击不对,电脑显示“请再想想”.)
①一块菜地,它的种茄子,种辣椒,其余的种黄瓜,种黄瓜的地占( )
A. B.这块地的 C.这块地的
②一根铁丝长米,比另一根短米,两根铁丝共长多少米,列式是( )
A.+(+) B.-+ C.-
3.自我尝试,反馈纠正.
(1)选择黑板上同学自己出的两道题让同学尝试做一做.(两人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做.)
(2)第109的习题5.(投影集体反馈,做错的同学找到原因后及时纠正.)
4.自行小结,深化思维.
围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展开讨论,学生得出:学到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法则。
(2)(课件显示)想一想:五年级同学为学校铺一块草坪,第一天只铺了全部的,第二天改进了铺设方法后,铺了全部的,哪天铺的多?两天共铺了草坪的几分之几?
3.游戏(课件显示):你认为下面成语分别用哪个分数来翻译比较恰当呢?
十拿九稳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九死一生 大海捞针 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四、独立作业
1.计算 -- ++ --
2.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3.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板书设计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用吹塑纸将例1中的两幅图制成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调查、收集资料
本课教学的前1~2周,教师将收集的“城市、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及资源的回收利用”方面的文章、图片,印发给学生,并完成一项调查活动:自己生活的社区(或村镇)的生活垃圾主要有哪些?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学生可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生活垃圾种类
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可回收的垃圾
二、教学例1第(1)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1.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入环境教育中。然后教师以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或以教材呈现的扇形图换成统计表显示出来(如下表):
种 类 纸 张 食品残渣 废金属 危险垃圾
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可回收的垃圾 纸张、废金属
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 =
2.探讨“ + ”的算法。
(1)个体尝试计算。
让每个学生尝试计算“ + ”。
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 = + = =
+ = + =
+ = = =
(2)集体说理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教师用图加以说明,如下图。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动态显示 + 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就变成,变成,如下图。所以 + = + = 。
师:“通过计算 + ,谁来说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个人归纳的基础上,教师请学生翻开书第110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2)题(异分母分数减法)
1.由验算引入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先做左边两道题:- = ( )
- =( )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式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1)利用关系式“减数 + 差 = 被减数”。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2)利用关系式“被减数 - 差 = 减数”。
因为 - = - =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 - (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写在黑板上)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自己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如何计算 - 。(先通分,将化成再相减)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第2题中的右边两小题。
师:“你会验算右边两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重算一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 ),然后请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或-)、- (或-)?引导学生用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来。
师:“通过计算 + 、 - 等算式,你能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让学生先自言自语地说,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四、巩固练习
1.例1第(2)题:学生独立作业。列出算式-后,告诉学生书写的主要步骤是:①写出通分后的结果,即书中第一个等号后的填空;②可以不写同分母分数相减的过程,直接写出结果,即书中的第二个等号后的填空。
2.完成“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作业时,应提醒学生看清每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互质呢还是倍数关系,视其特点来通分,可算得又对又快。
3.课后作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教学重点
能运用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 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1.出示例1:计算1/2+3/10-1/5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1/2+3/10-1/5 1/2+3/10-1/5
=5/10+3/10-1/5 =5/10+3/10-2/10
=8/10-1/5 =8/10-2/10
=8/10-2/10 =6/10
=6/10 =3/5
=3/5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习:
(2) 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1. 出示例1(2) 计算
2. 你是怎样列试的?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列式计算,引入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3. 对比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和1-(+)。
4.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5、.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6.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3.计算.
五、布置作业.
1.从 里减去 ,所得的差与 相加,和是多少?
2.从 里减去 与 的和,差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5、6、7、8、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2、 使学生能够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利用运算定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
教学步骤:
1、 复习引入:
1、①53+36+64+97 ②1.5+3.8+6.2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明理由。
全体学生完成以后,让学生说出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在黑板上。然后对着用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提问:“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数的范围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揭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当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我们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
2、 新授:
1、 出示例2:
2、你能很快的写出答案吗?
3、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你是怎样想的?
4、让学生自主归纳例2中两组算式的特征。
1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互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2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推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三、练习巩固:
1、第1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习。要求人人独立,正确地完成。集体评价时应关注两点:①运算顺序对吗?②书写美观吗?
2、第2、3、4题,利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这几题的解题方法都不是唯一的,练习时,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一方面可验算解题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培养灵活解题的能力。
3、第5、7题是直接运用加减的运算定律填空的练习。第5题填运算符号,第7题填分数,通过这两个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提高分数加法运算的灵活性。练习后,应提醒学生检查,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是否符合运算定律揭示的特征。
4、第6题,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变式练习。讲评时,可将三个算式并为一个,即:X+-,当X分别等于、、时,求X+-的值,这样,既复习了求用字母表示的式子的值,也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5、拓展:第8*题,引导学生探索运算规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的练习。通过给出4个有序的算式,让学生自主观察、计算、猜想,归纳出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 (≠0)然后应用这个模型计算+++
四、小结:
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