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七年级地理
人教版
《地图的阅读》说课
第一章第三节
第一课 《地图的阅读》
目
录
CONTENTS
01
说教材
02
说教法学法
03
说教学过程
目
录
CONTENTS
01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第一部分的内容“学会阅读地图”, 这部分内容相对第一、二节来说,内容比较简单,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能够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本节课既是第一章第一、二节地球相关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 选择适用的地图“和以后的读图和用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地理课标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图的阅读》这节课可以很好的落实这个地理学习理念,学好这节课的意义十分重大。
学情分析
1.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在课堂上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做积极思考和讨论。
2.学生通过前面地球的知识学习,对地理这个学科有了初步的接触和了解,对地理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兴趣,这节课继续挖掘地理学科的乐趣,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小学已经积累了有关比例尺和方向的学习基础,但对于地理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记住地图的三要素,学会利用比例尺量算出地图上两点的距离。
2.掌握在地图上根据经纬网或指向标确定方向的方法。
通过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让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过程与方法
1
重点
不同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方法
2
难点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目
录
CONTENTS
02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情景教学法
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以中学生在阅读校园地图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课堂的教学。
小组合作探究法
根据地图的三要素设计了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自主学习法
课堂中需要识记的内容“图例”,通过自主的学习记忆,小组比赛认图,达到教学目的。
讲授法
由于学生自主总结能力有限,课堂中概念性的内容采用直接阐述、讲授的方法。
目
录
CONTENTS
03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四位中学生进入新校园时,查看了学校的平面地图,产生了好多的问……
食堂在主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从学校的大门直行多少米可以到食堂?
学校的运动场地实际上有多大?
学校的环境如何呢?
【设计意图】情景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初步感知地图的作用,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实际的运动场地
地图上的运动场地
地图是什么?
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环节二: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对比,学生直观感知地图与实际之间的差异,由此引出地图的概念,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活动探究1—认识比例尺】
从学校的大门直行多少米可以到宿舍楼?
学校的运动场地实际上有多大?
概念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情景导入中的两个问题来培养学生探究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比例尺”这个要素,由此让学生明白比例尺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过渡:回忆小学数学学过的比例尺知识,想想比例尺还能怎么表示?
表示形式
线段式
数字式
文字式
在图上用线段标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在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活动探究1—认识比例尺】
【设计意图】这里利用学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公式计算
从学校的大门直行多少米可以到达食堂?
学生计算活动: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
图上距离:5.5cm
实地距离:5.5×50=275米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景问题的思考,学生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此掌握比例尺的实际公式计算。
【活动探究1—认识比例尺】
1:100000000
1:10000000
1:2000000
小嘉使用手机查找了中国、广东省、揭阳市地图,发现了一个问题,左下角的比例尺一直在不断变化着?这是为什么?
比例尺比大小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生活会使用手机查看电子地图,以这个情景引出比例尺的大小变化与范围和详略的关系,贴近生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促进学生更好利用该知识点。
【活动探究1—认识比例尺】
比例尺比大小
【活动】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并完成下列的表格。
哪幅地图比例尺最大?
哪幅地图表示的范围最广?
哪幅地图的内容最详细?
表示范围大或小 表示内容详或略
比例尺较小
比例尺较大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对比的思考方向,得出结论后再由此总结出其特点,由点及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清晰和深刻。
【活动探究1—认识比例尺】
食堂在主教学楼的什么方向?
西
南
北
东
正北方向
花园在校史陈列馆的什么方向?
西南方向
西
南
北
东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轻易得出结论,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会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顺势讲解这种方向判断方法称为“一般定向法”。
一般地图定向法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方向。
假期,小远和父母打算去广州长隆游玩,小远提前查阅了地图,他认为长隆酒店在欢乐世界的西北方向。
小远的判断正确吗?
北
【设计意图】展示广州长隆游乐园的地图,学生容易以自己的惯性思维,默认方向为一般定向法,所以我以小远对地图的方向的错误判断来引出第二种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提醒学生要注意查看地图上是否有指向标,有的话则要根据这个方法来判断正确的方向。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指向标地图定向法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指向标一般指北。
北
南
东
西
北
思考问题:
1.长隆酒店在欢乐世界的什 么方向?
2.你能说出长隆大道的大致走向吗?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指向标定向法这种方向判断方法后,利用原来的地图,尝试判断出正确的方向,对于这个知识点给出及时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前面两种方向的判断方法是否适用这种地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了前面两种方向的判读方法后,展示经纬网地图,让学生思考:前面两种方向的判断方法是否适用这种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前面学过的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应用。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知识回顾
经线指示____________方向
同一条经线上只有______、 ______之分
纬线指示____________方向
同一条纬线上只有______、 ______之分
南北
正南
正北
东西
正东
正西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尼皮贡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东
西
北
南
正东方向
西北方向
经纬网地图定向法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回顾,学生知道通过经纬线来判断方向,这里两道题目,巩固学生对经纬网定向法的判断。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难度指数
S
A在B的_________方向
A在D的_________方向
B在C的_________方向
A
B
C
D
正东
东南
正东
【设计意图】以“极地俯视图”的经纬网方向的判断,这里需要结合第二节的地球的运动的内容进行判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提升,这里更加注重方法的指导。
【活动探究2—方向判断】
学校的环境如何呢?
同学们,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学生活动】讨论并找出代表得出结论。
【活动探究3—认识图例和注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查看地图上的图例,思考这个问题,并鼓励学生从图例的内容来描述更多学校的环境情况,使学生感知图例的作用和如何使用图例来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设计意图】知识讲解,明确图例和注记的概念。
图例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是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或数字
如说明山脉的海拔、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活动探究3—认识图例和注记】
活动
3分钟时间记住常用的图例,小组派出代表挑战,最短时间内说出图例的内容。
【设计意图】图例是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内容,通过小组活动比赛,增强记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活动探究3—认识图例和注记】
说一说在地图上发现的信息。
看图名
看图例
看内容
反映什么内容
符号的信息
获取有用信息
环节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展示“全国羽绒服预警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的三要素,说出在图上发现的信息。学生发言说出看到的信息后,最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读图的步骤,即对这节课进行课堂小结。
【环节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读的方式进行板书设计,条理清晰,方便学生理解掌握,构建知识框架。
1.若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120千米,图上距离为1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 ( )
A 1:120000 B 1:1200 000 C 1:12000000 D 1:12 000
2.下列地图图幅相同,选用比例尺最大的是( )
A.学校平面图 B.亚洲政区图 C.世界地形图 D.中国地形图
【环节五:课堂练习】
3.下列图例中,表示河流的是( )
A.
B.
C.
D.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