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习题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 2课 周总理,你在哪里 习题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6 09:3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与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征途(zhēng) 谷穗(suì) 湎怀(miǎn) 大地轰鸣(míng)
B.辽阔(liáo) 宿营(sù) 外宾(bīn) 鞠躬尽粹(cuì)
C.足迹(jì) 砍伐(fá) 悼念(diào) 丰功伟绩(jì)
D.山巅(diān) 篝火(gōu) 沉甸甸(diàn) 日理万机(jī)
·
·
·
·
·
·
·
·
·
·
·
·
·
·
·
·
D
解析:
A项,湎怀—缅怀。B项,鞠躬尽粹—鞠躬尽瘁。C项,“悼念”的“悼”读作dào。
解析:
本诗感情基调是深沉舒缓(深沉缓慢)的。
C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作者是柯岩,当代作家,诗人。
B.本诗既是抒情诗也是自由诗。
C.朗读诗歌要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本诗感情基调是高昂豪放的。
D.“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中,“刚”要重读。
·
·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
(2)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
表示意思的递进
表示声音的延长
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的亲切感,巧妙暗
示周总理“虽死犹生”,寄寓了人民的无限哀思。
B.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是为了让高山、大地、森
林、大海来当人民寻找周总理的见证人。
C.诗人以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独特构思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思念之
情。
D.本诗成功运用了反复咏叹的写法,既表达了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又形
成了诗歌章节的排比,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拓展,富于节奏感、整齐美。
解析:是为了展现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形成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B
5.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组织全班在线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大家围绕电影歌曲《英雄赞歌》的歌词的修辞手法展开了讨论,有下面四种观点,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英雄赞歌》
①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②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③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⑤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A.①②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青山”和“大海”以人的思想感情,青山肃穆,大海呐
喊,突出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B.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凶残的敌人比作“虎豹”,歌颂人民战士为保卫和平置生死于
度外,打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C.④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英雄的鲜血为战旗增色,突出了英雄流血牺牲的崇高价值。
D.④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一唱三叹,使英雄形象更加高大,增强了歌词的感染力。
D
解析: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赏析有误,这两句自问自答,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21-22·威海文登区阶段检测)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棠花祭①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
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
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
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已经过去了,这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己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
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
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
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革命的前进,建设的发展,将是无限光明的、美好的。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们无数的英雄儿女和爱国革命志士,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山河。无数的战士倒下了,我们这些幸存者,为继承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双肩上的任务很重很重。
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
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邓颖超
一九八八年四月
【注】①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此文为其妻所作。有删节。
6.海棠花在文中有特殊的意义,结合全文内容,理解题目《海棠花祭》的含义。
7.本文回忆了“我”与周总理之间的哪些事?请概括出来。(至少答三点)
8.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①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
·
·
6.海棠花在文中有特殊的意义,结合全文内容,理解题目《海棠花祭》的含义。
解析:
海棠花是周总理喜爱的花,周总理去世后,“我”仍住在这里,周总理曾在海棠树下和“我”散步赏花,这海棠树下有“我”和周总理的许多美好回忆。因此,“海棠花祭”的含义,一方面是关于西花厅的海棠花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海棠树还在,海棠树还年年开花,但是当年一同看花的人已经不在了,作者借写海棠花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答案示例:
一方面是关于西花厅的海棠花美好的回忆,另一方面是作者借海棠花表达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
7.本文回忆了“我”与周总理之间的哪些事?请概括出来。(至少答三点)
解析:
结合第五、六、八、十二、十五等段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
“我们”一起散步,并肩赏海棠花;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我”因为周总理看不到那年的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周总理;有一次,“我”突然接到周总理送的明信片,里面写了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鼓励“我们”一起战斗;“我们”的几十年的爱恋与战斗的生活。
解析:从人称的作用的角度作答,第三人称便于直接客观地展示事实,第二人称往往可以拉近距离,便于抒发情感。①用一种直接平常的语气,虽然有深深的情感,但还是较内敛,直接陈述周总理离开的事实。②用第二人称,好像在和周总理对话,表达了对周总理不会再回来的难过、遗憾之情。
答案示例: ①用第三人称是对周总理去世、周总理离开“我们”的直观的叙述。
答案示例: ②用第二人称,表达“我”对周总理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也好像在和周总理对话,表达对周总理不会再回来的难过、遗憾之情。
8.试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①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②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
·
·
9.(2022·日照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新华中学将举行“回望百年,青春向党”系列活动。校团委组织活动项目征集会,团员代表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1)讨论过程中,广志同学一直滔滔不绝,其他同学得不到发言机会。你作为主持人,怎样提醒他最得体?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广志同学,你有很多想法,但我作为主持人得提醒你,要给其他人留点发言
时间。
B.广志同学,请不要再高谈阔论了!现在是其他同学的发言时间,所以请保持
安静。
C.广志同学,你的发言很精彩,我们很受启发。现在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
好吗?
D.广志同学,你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安静地倾听也很重要。现在有请其他同学
发言。
(2)经讨论,学校确定了活动项目,首先举行“回望百年,青春榜样”活动。请从下面四位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你的青春榜样,并说明选择理由。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名言,突出事迹和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有感染力,不超过55字。
青春榜样 青春格言 选择理由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陈祥榕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钱学森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苏炳添 “努力与天赋相比,我觉得努力更重要”
(3)活动持续开展。本次庆祝活动的第二个项目,是以“坚定信念,青春向党”为主题,开展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①本诗选自《 》,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 和太阳。
②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1)讨论过程中,广志同学一直滔滔不绝,其他同学得不到发言机会。你作为主持人,怎样提醒他最得体?请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广志同学,你有很多想法,但我作为主持人得提醒你,要给其他人留点发言时间。
B.广志同学,请不要再高谈阔论了!现在是其他同学的发言时间,所以请保持安静。
C.广志同学,你的发言很精彩,我们很受启发。现在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
D.广志同学,你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安静地倾听也很重要。现在有请其他同学发言。
解析:
A.语气生硬,不得体;B.语气生硬,“高谈阔论”带有讽刺意味,让人听了不舒服,不得体;C.得体,委婉客气,让人易接受;D.不得体,带有批评意味。
C
(2)经讨论,学校确定了活动项目,首先举行“回望百年,青春榜样”活动。请从下面四位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你的青春榜样,并说明选择理由。要求:结合所选人物的名言,突出事迹和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有感染力,不超过55字。
青春榜样 青春格言 选择理由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陈祥榕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钱学森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苏炳添 “努力与天赋相比,我觉得努力更重要”
答案示例一:周恩来,无时无刻不展现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奋发有为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答案示例二:赤子之心,天地可鉴。陈祥榕烈士用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实践了对祖国清澈的爱的诺言。
答案示例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钱老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引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答案示例四:苏炳添,你是田径赛场上的骏马,不待扬鞭自奋蹄;你用努力的汗水,浇灌青春之花,你用奋力拼搏的精神,赢得世界瞩目。
(3)活动持续开展。本次庆祝活动的第二个项目,是以“坚定信念,青春向党”为主题,开展读书交流会。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鲜艳的红色的方布上/缀着金色的斧头镰刀
被阳光浸浴着/被风吹拂着
旗,庄严地飘荡着/在亚洲的广阔的土地上
人类解放的信号/旧世界崩坍的标记
眼泪所栽培的欢笑/血所灌溉的花朵
旗,欣喜地飘荡着/在中国的古老的土地上
一九四二年四月
①本诗选自《 》,书中的诗歌,出现最多的意象是 和太阳。
②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破了旧体诗的束缚,上下两节整齐划一,每节用近乎散文的诗行,自由抒发。
B.“红色的方布”“金色的斧头镰刀”,意象色彩鲜艳,体现出新诗绘画美的特点。
C.通过对“旗”的印象、感觉的捕捉,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光明和希望。
D.诗歌每节的最后两句,句式一致,运用了复沓的手法,回环往复,具有音韵美。
艾青诗选
土地
A
解析:
A.有误,“上下两节整齐划一”表述有误,阅读诗歌可知,诗句长短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