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16 00: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石英和金刚石都是共价晶体,最小环上都有6个原子
②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③金刚石、金刚砂、冰、干冰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
④石墨晶体中碳原子数和C-C键个数之比为1:2
⑤Al2O3晶体中离子键成分百分数较小,所以可以当作共价晶体
⑥石墨晶体中只有σ键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2.某种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的离子液体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离子液体不具备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条件 B.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C.B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D.电负性大小顺序为N>C>B
3.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A.键角: H2O>PH3>NH3
B.熔点:金刚石<NaBr<NaCl<干冰
C.键的极性: N—H键>O一H键>F一H键
D.沸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均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解释
B.配位数为4的配合单元一定呈正四面体结构
C.[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
D.冠醚是一种超分子,可以识别碱金属离子
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硬度: B.沸点:
C.酸性: D.原子半径: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轨道的电子云轮廊图表示的是该轨道上电子运动的全部空间
B.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C.电子从3d轨道跃迁到3s轨道时,会产生发射光谱
D.X射线衍射法可以准确鉴别钻石和玻璃
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14NO和13CO混合气体中所含中子数为15NA
B.1molNa218O2与足量水反应,最终水溶液中18O原子的数目为2NA
C.2mol[Ag(NH3)2OH]中配位键个数为4NA
D.标准状况下,11.2LCH4和22.4LCl2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的分子数为1.5NA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晶体的是
A.玻璃 B.石蜡和沥青 C.塑料 D.干冰
9.我国用、等原料制备晶体,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在177.3m深紫外激光倍频输出,其晶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构成晶体的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中的阴离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所处的位置可推测与性质相似
D.1mol该晶胞含3mol
10.工业上通过Al2O3+N2+3C2AlN+3CO可制得高温陶瓷材料Al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为:
B.AlN是分子晶体
C.27Al用原子中的中子数为14
D.基态氮原子轨道表示式:
11.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每生成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B.标准状况下,的分子数目为
C.的溶液中,所含的数目为
D.熔融状态下的晶体中,所含离子数目为
12.下列对物质所属晶体类型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石英是原子晶体 B.干冰是共价晶体
C.银是金属晶体 D.氯化钠是离子晶体
二、填空题
13.Cu可形成多种配合物,某同学在探究配合物的形成时做了以下实验,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1)向盛有硫酸铜水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氨水,首先出现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请写出先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画出显深蓝色的离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不考虑立体构型)。
(2)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判断NH3和H2O与Cu2+的配位能力:NH3___________(填“>”“=”或“<”)H2O。
(3)若向盛有大量氨水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过量,现象是___________。
14.对于下列物质,请用编号填空:
①BeCl2 ②CH3CHClCH2CH3 ③金刚砂 ④石墨 ⑤NH4Cl ⑥SO3 ⑦Cu(NH3)4SO4 ⑧明矾 ⑨新戊烷 ⑩Pt
(1)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
(2)其晶体属于共价晶体的是____。
(3)其分子属于手性分子的是____。
(4)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
(5)属于配合物的是____。
15.回答下列问题:
(1)SiC、Si、金刚石中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理由是______。
(2)干冰、冰二者的熔点较高的是_____,其理由是_____。
(3)CS2的熔、沸点高于CO2的理由是______。
(4)NaF的熔点______(填“>”“=”或“<”)的熔点,其原因是______。
16.工业盐酸(俗称粗盐酸)呈亮黄色,已证明了这是配合物的颜色。请分析这种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和配体,并用实验定性证明这种配合物只有在高浓度的条件下才是稳定的。___________
17.参考表中物质的熔点,回答有关问题。
物质
熔点/℃ 995 801 755 651 776 715 646
物质
熔点/℃ -90.2 -70.4 5.2 120.0 -49.5 -36.2 -15.0
(1)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的熔点与________因素有关?规律是________?
(2)硅的卤化物及硅、锗、锡、铅的氯化物的熔点与________因素有关?规律是________?
(3)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原因是________?
18.下图为几种晶体或晶胞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晶体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冰、金刚石、MgO、CaCl2、干冰5种晶体的熔点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晶胞与MgO晶胞相同,NaCl晶体的晶格能______(填“大于”或“小于”)MgO晶体。
(4)每个Cu晶胞中实际占有________个Cu原子,CaCl2晶体中每个Ca2+同时吸引________个Cl-,MgO晶胞中每个Mg2+同时吸引______个O2-。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①石英是SiO2,其空间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小环中有12个原子,①错误;
②晶体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②正确;
③金刚砂为SiC。金刚石和金刚砂均为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小,化学键越强,熔点越高;键长C-C<Si-C,化学键的强弱C-C>Si-C,金刚石的熔点高于金刚砂。原子晶体的熔点比分子晶体熔点高。冰中水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熔点升高,使得冰的熔点大于CO2;因此金刚石、金刚砂、冰、干冰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③正确;
④石墨晶体中,C原子形成3个C-C,而1个C-C键由2个C构成,则碳原子数和C-C键个数比为2:3,④错误;
⑤Al2O3晶体中离子键成分百分数较小,可以当作共价晶体处理,⑤正确;
⑥石墨晶体中除含有的C-C键为σ键,还含有π键,⑥错误;
综上只有3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点睛】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但不一定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电子构成。
2.A
【详解】A.离子中含有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的氮原子、且有个N上有孤电子对,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故A错误;
B.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B正确;
C.B是5号元素,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价电子排布式为,C正确;
D.同周期越往后,电负性越大,故大小顺序为N>C>B,D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H2O、PH3、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H2O有2对孤电子对,PH3、NH3都有1对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间排斥力>孤电子对和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成对电子对间的排斥力,PH3、NH3相比,P原子半径大,共价键排斥力较小,所以键角:NH3>PH3>H2O,A错误;
B.金刚石为共价晶体,熔点较高,NaBr和NaCl都是离子晶体,其中氯离子半径较小,氯化钠晶格能大,熔点高,故熔点顺序为:干冰<NaBr<NaCl<金刚石,B错误;
C.氢化物中H和X的电负性差值越大,极性越强,则共价键的极性:F一H键>O一H键>N—H键,C错误;
D.对羟基苯甲醛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较高,邻羟基苯甲醛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熔点较低,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A.电子气理论是指:把金属键形象地描绘成从金属原子上“脱落”下来的大量自由电子形成可与气体相比拟的带负电的“电子气”,金属原子则“浸泡”在“电子气”的“海洋”之中,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均能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解释,A正确;
B.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可以为正四面体结构,也可以为平面四边形结构,如四氨合铜离子,为平面四边形结构,B错误;
C.[Cu(NH3)4]SO4是盐,属于离子化合物,[Cu(NH3)4]2+与SO以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Cu(NH3)4]2+中配位体NH3分子内存在极性键N-H键,配位体NH3与中心离子Cu2+之间以配位键结合,在阴离子SO中含有极性共价键,因此[Cu(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C正确;
D.冠醚与某些金属的包合物都是超分子,可以识别碱金属离子,D正确;
答案选B。
5.D
【详解】A.离子半径:Li+<Na+<K+,晶格能LiCl>NaCl>KCl,所以硬度LiCl>NaCl>KCl,故A错误;
B.氟电负性较大,HF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升高,所以沸点:HCl<HBr<HF,故B错误;
C.非金属性P<S<Cl,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O4<HClO4,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减小,原子半径:Na>Mg>Al,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A.电子云是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描述,电子云轮廊图通常是将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 = 90%的空间圈出来形成的,故A错误;
B.金属发生形变时,自由电子仍然可以在金属子离子之间流动,使金属不会断裂,金属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金属晶体的导热是由于晶体内部,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的碰撞,所以电子气理论可以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故B正确;
C.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因此电子从3d轨道跃迁到3s轨道时,会产生发射光谱,故C正确;
D.钻石的成分是金刚石,金刚石是晶体,玻璃的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是非晶体,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故D正确;
答案选A。
7.B
【详解】A. 14NO和13CO的中子数均为,故1mol14NO和13CO混合气体中所含中子数为1mol×15×NA/mol=15NA,A正确;
B.1molNa218O2与足量水反应,生成1molNa18OH和0.5mol18O2,最终水溶液中18O原子的数目为NA个,B错误;
C.1分子[Ag(NH3)2]OH中存在2个配位键,则2mol[Ag(NH3)2]OH中配位键个数为4NA,C正确;
D.甲烷与氯气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的物质的量,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反应前分子数为1.5NA,则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后,所得混合物的分子数仍为1.5NA,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8.D
【详解】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玻璃、石蜡、沥青、塑料均属于非晶体,综上所述,故选D。
9.B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A正确;
B.中的阴离子为,中心原子为B,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杂化方式为,故B错误;
C.根据对角线规则,处于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位置的某些主族元素,性质具有相似性,故C正确;
D.该晶晶胞中实际拥有的K的数目,因此1mol该晶胞中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0.C
【详解】A.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2个N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使物质分子中每个原子都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N2的电子式为:,A错误;
B.AlN是高温陶瓷材料,物质的熔沸点很高,说明AlN的存在状态是原子晶体,而不是熔沸点比较低的分子晶体,B错误;
C.Al是13号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3,27Al中的中子数为:27-13=14,C正确;
D.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成单排列,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样排布使原子的能量最低,故基态氮原子轨道表示式是:,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A
【详解】A.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时,反应0.15molN2,转移电子数为:,故A正确;
B.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B错误;
C.无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故C错误;
D.熔融状态只断开离子键,晶体为0.2mol,熔融状态下只生成和,熔融状态所含离子数目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B
【详解】A.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A正确;
B.干冰是固体CO2,属于分子晶体,B错误;
C.银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C正确;
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晶体,D正确;
故选B。
13.(1) Cu2++2=Cu(OH)2↓+2 Cu(OH)2+4NH3. H2O= [Cu(NH3)4]2+ +2OH- +4H2O
(2)>
(3)降蓝色的透明溶液
【详解】(1)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所以难溶物溶解得到降蓝色的透明溶液,涉及的离子方程式:Cu2++2=Cu(OH)2↓+2、Cu(OH)2+4NH3. H2O= [Cu(NH3)4]2+ +2OH- +4H2O。降蓝色的离子为[Cu(NH3)4]2+,其结构式为:,故答案:Cu2++2NH3 H2O=Cu(OH)2↓+2NH4、Cu(OH)2+4NH3. H2O= [Cu(NH3)4]2+ +2OH- +4H2O;。
(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后生成了[Cu(NH3)4]2+离子,说明氨气与Cu2+的配位能力大于水与铜离子的配位能力。故答案:>。
(3)因为氨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水过量时,氨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铜氨络合物,难溶物溶解得到降蓝色的透明溶液,所以若向盛有大量氨水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至过量,现象是产生深蓝色的透明溶液,故答案:产生降蓝色的透明溶液,故答案:降蓝色的透明溶液。
14.(1)①②③⑥⑨
(2)③
(3)②
(4)①⑥⑨
(5)⑦
【解析】(1)
①元素周期表中,Be和Al在同一斜线,二者的性质相似,AlCl3是共价化合物,故BeCl2是共价化合物;
②CH3CHClCH2CH3属于有机物,是由CH3CHClCH2CH3分子形成的,属于共价化合物;
③金刚砂是由Si和C形成的共价晶体,属于共价化合物;
④石墨属于非金属单质;
⑤NH4Cl是由和Cl-形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
⑥SO3是由SO3分子形成的,属于共价化合物;
⑦Cu(NH3)4SO4是由[Cu(NH3)4]2+和形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
⑧明矾是KAl(SO4)2 12H2O,属于离子化合物;
⑨新戊烷是C(CH3)4,属于有机物,是由C(CH3)4分子形成的,属于共价化合物;
⑩Pt属于金属单质;
综上所述,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①②③⑥⑨。
(2)
其晶体属于共价晶体的是③;①②⑥⑨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⑤⑦⑧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⑩的晶体类型是金属晶体;④的晶体类型是混合晶体。
(3)
其分子属于手性分子的是②,其手性碳原子是连有氯原子的碳原子。
(4)
由(1)可知,由分子形成的有①②⑥⑨,其中①BeCl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⑥SO3的空间构型为正三角形,这两种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⑨新戊烷的分子中的5个碳原子的呈正四面体构型,与甲烷的空间构型相似,其分子也属于非极性分子;②CH3CHClCH2CH3是CH3CH2CH2CH3的一氯代物,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其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综上所述,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①⑥⑨。
(5)
属于配合物的是⑦,其中,Cu2+是中心离子,NH3是配体。
15.(1) 金刚石>SiC>Si C-C、C-Si、Si-Si的键长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熔点依次降低
(2) 冰 冰晶体中分子间存在氢键
(3)CS2和CO2均为分子晶体,CS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
(4) > 两者均为离子化合物,且离子所带电荷数均为1,但后者离子半径大,离子键较弱,其熔点较低
【详解】(1)SiC、Si、金刚石都是共价晶体,共价晶体中,共价键越短,键能越大,晶体的熔点越高;C的原子半径小于Si,则C-C、C-Si、Si-Si的键长依次增大,键能依次减小,熔点依次降低,故熔点:金刚石>SiC>Si。
(2)干冰和冰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但冰晶体中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冰的熔点高于干冰。
(3)CS2和CO2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CS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分子间作用力大,故CS2的熔、沸点高于CO2。
(4)NaF和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晶体的熔点越高;NaF和的离子所带电荷数均为1,但的离子半径大,离子键较弱,其熔点较低。
16.将亮黄色的浓盐酸加水稀释,溶液的颜色褪去。
【详解】将亮黄色的浓盐酸加水稀释,如果溶液的颜色褪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FeCl4]-, 证明这种配合物只有在高浓度氯离子的溶液中才能存在。
17.(1) 与晶格能有关 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2) 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更高
(3)晶体类型不同
【详解】(1)钠的卤化物及碱金属的氯化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其熔点与晶格能有关,离子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形成的离子晶体的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氟离子到碘离子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导致钠的卤化物晶格能减小,沸点降低;钠离子到铯离子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导致碱金属的氯化物晶格能减小,沸点降低;
(2)硅的卤化物及硅、锗、锡、铅的氯化物均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熔沸点更高;到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变大,物质熔沸点升高;硅、锗、锡、铅的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加,分子间作用力变大,物质熔沸点升高;
(3)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原因是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要高于分子晶体的沸点。
18. MgO、CaCl2 金刚石 小于 4 8 6
【分析】冰晶体为分子晶体,金刚石晶体为原子晶体,铜晶体为金属晶体,氧化镁为离子晶体,氯化钙为离子晶体,干冰为分子晶体。
【详解】(1)上述晶体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MgO、CaCl2;
(2)一般情况下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所以五种晶体的熔点最高的是金刚石;
(3)Mg2+、O2-均带两个电荷,Na+、Cl-均只带一个电荷,所以MgO晶体的晶格能更大;
(4)根据均摊法每个Cu晶体占有的铜原子个数为=4;根据氯化钙晶体的晶胞,以顶面面心Ca2+为例,该晶胞中钙离子周围有4个氯离子,其上方晶胞中还有4个氯离子,所以每个Ca2+同时吸引8个Cl-;根据MgO晶胞结构,以顶面面心镁离子为例可知,每个Mg2+同时吸引6个O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