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2单元 地球的运动
2.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和宇宙的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的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目标
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地球的运动状态
地球到底在怎样运动?
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异同
“地心说”和“日心说”
阅读文献,比较“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记录在下图中。
“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异同
“地心说”和“日心说”
两种学说的依据
地心说——直观观察而来。
“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的依据源自什么?“日心说”呢?
日心说——长期观测,通过可靠数据得出的结论。
分析比较,排除假设
“地心说”和“日心说”
“日心说”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排除
×
认识地球自转
“地心说”和“日心说”
多条轨迹
傅科由此宣布:“我们的地球是时刻转动着的!”
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地轴稍微倾斜
增加“地轴”,使地球模型能够自由转动。
贴反光片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①号反光片
贴上反光小圆片并标号,便于观察。
②号反光片
做模拟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选择一个反光小圆片,用组图记录其昼夜交替的全过程
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
集体研讨,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总结
(1)填空题。
①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创立了“ 说”。他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②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 说”。他认为, 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③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 )
②“地心说”不能用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 )
③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就是不断否定错误认识、得出正确认识的过程。
( )
④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是错误的。 ( )
⑤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 )
(3)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之处是( )。
A.地球是球形的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
基础达标
②船出海时,站在海岸上的人总是看到船身先消失而桅杆最后消失。这一现象能说明的观点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
③对于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变化的正确解释是( )。
A.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B.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C.地球自转
④关于地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轴是倾斜的
B.地轴是真实存在的
C.地轴与地球两端的交点是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⑤现在我们可以通过( )观测到地球确实在自转。
A.放大镜 B.望远镜 C.人造卫星
基础达标
综合探究
小明在参观天文馆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傅科摆”,这让他想起了科学课上学过的“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一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出现过两种学说:“日心说”和“地心说”。下面是“日心说”和“地心说”的示意图,其中甲图表示 ,乙图表示 。
综合探究
②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做了一个超级大摆的实验。摆长67米,摆锤重28千克,摆下的地面画有一个刻度盘。做这么大的一个摆,主要是为了( )。
A.观察方便
B.让实验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C.更吸引注意,影响力更大
③“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 )。
A.地球在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月球在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