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新月派诗歌,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重难点:能够通过赏析诗歌语言,分析诗歌独特的意象,感受徐志摩的诗歌特色,体会新月派诗歌的“三美”特征。
多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和赏析诗歌语言,感受作者对康桥的喜爱和不舍之情,体会诗人感情的浪漫热烈,和表面的深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图片导入
同学们请看PPT。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校园记忆。在离开校园时,也总是依依不舍。徐志摩也不例外。他在离开自己的母校时,也是心中思绪万千。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徐志摩念念不忘的校园-剑桥大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的校园记忆,一起学习诗歌《再别康桥》。
作者简介
徐志摩生平,所处时代背景,新月派简介和主张。
解题:为什么是再别?
因为不是第一次离开。
准字音
自己初读课文,对照PPT,读准字音(仍不知道怎么读的字,举手示意)。并尝试划分朗读节奏。
诵读
请一位同学朗读(评价他的节奏划分和读音是否正确)
播放示范音频
全体齐读
文本分析(按诗歌段落顺序)
思考开篇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写了作者什么样动作,营造了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这个位置用这个词有什么好处。
四节诗描绘了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为这四幅画命名。
河畔金柳 水底青草 榆阴清潭 撑篙漫溯
分别找出诗中含有色彩和动作的词,并分别分析用这些色彩和动作的词,有什么好处?
①云彩 金柳 夕阳 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 青草
意象的丰富的颜色,给人多样的视觉色彩想象,写出了康桥的美,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
②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漫溯 挥一挥
用动作性很强的词描写意象,像是康桥的景色活了起来,给读者生动流动的美。
(四)诗歌中有一些特别的比喻,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下面两句。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一潭清泉”比作“彩虹似的梦的天上虹。”
(五)拟人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中,“甘心”一词用的好,你认为他好在哪里?
心甘情愿,身不由己,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喜爱,不舍
怎样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 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八)阅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思考两段有什么异同?
六·情感
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歌感情起伏变化
七·艺术特点
形式
语言
画面
和新月派的理念完全契合。
作业:
用夸张的比喻,写一节小诗。
板书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建筑美 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音乐美 节奏
绘画美 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