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达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6 18: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达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
一、中国现代史
1.(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2.(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改革开放以来,归国华侨钱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回国投资兴办企业,其投资办企业最早应该在以下哪个城市?( )
A.上海 B.重庆 C.厦门 D.海南岛
3.(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4.(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5.(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望大陆》,表达了作者对大陆故乡的浓浓思念。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D.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6.(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社会生活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资料图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解读。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图1: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B.图2: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C.图3:2008年9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D.图4: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
二、中国近代史
7.(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④赔款2100万银元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8.(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若按照事件发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9.(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目前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有误的是
A.八七会议——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0.(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中,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是( )
A.强渡乌江 B.四渡赤水河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11.(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
C.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
D.图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12.(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以下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京 ②天津 ③重庆 ④上海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13.(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中国共青团达州市委员会组织中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有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邓世昌黄海御敌
C.聂士成收复新疆 D.张自忠枣宜殉国
14.(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创办的新式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外时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国闻报》 C.《新青年》 D.《劳动者》
15.(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7.(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1945年,《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抗日战争胜利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平解放
三、中国古代史
18.(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 )
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 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
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
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
A.①⑤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19.(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时,小组成员寻找到一些相关的素材。下列寻找的素材与史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无为而治”,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B.张仲景是西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称为“医圣”
C.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黄帝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20.(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下面图示中空白处应是( )
A.科举制 B.八股取士制 C.军机处 D.行省制度
21.(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请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22.(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3.(2021·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当前,达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行动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倡导节俭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
24.(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A.四羊方尊 B.利簋 C.司母戊鼎 D.青铜面具
25.(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的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而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是在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实现的,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所以说法有误的是C,C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三项均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C
【详解】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起步,因此钱先生投资办企业最早应该在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C正确;1990年中国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88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因此都与题干中“最早”不符,ABD排除。故选C。
3.A
【详解】根据“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可得出这主要是受到改革开放的影响,扩大了对外交流,A项正确;材料没有特指是去日本,排除B项;C项提出于1953年,排除C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于新时代,时间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本题是逆向性选择题,根据“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和所学可知,农村改革中,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不是土地所有权,说法不正确,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农村改革的形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本项说法有误,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40年隔绝状态被打破,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图3信息“翟志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C选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C项正确;根据图1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A项与史实符合,排除A项;根据图2信息“辽宁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B项与史实符合,排除B项;根据图4信息“美丽乡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人们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搬进了规划整齐的居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单元房。D项与史实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1901年《辛丑条约》内容;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是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④赔款2100万银元是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序B符合题意。排除A、C和D。故选B。
8.A
【详解】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发生在1934-1936年的长征时期;②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发生在1927年;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发生在1949年;④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差耻发生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②①④③,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9.A
【详解】根据所学,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没有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A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2 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B项正确;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排除A项;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排除C项;在长征中,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牺牲,戊戌变法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符合题意;图1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从军事工业逐渐发展到民用工业,A排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C排除;《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礼教、礼法,D排除。故选择B。
12.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的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1895年的《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①②③,B项正确;而ACD项排序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5月,在湖北枣宜会战中,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与日军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所以,材料中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应该是“张自忠枣宜殉国”,D项正确;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排除A项;邓世昌黄海御敌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排除B项;聂士成牺牲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A项正确;《国闻报》《国闻报》于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戊戌变法后遭清政府查办,1898年12月被迫停刊,不符题意,排除B项;《新青年》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不符题意,排除C项;《劳动者》在1920年10月3日在广州创刊,1921年1月停刊,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根据”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可得出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结合所学,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都是五四运动的口号,C项正确;②“反对华北自治"反映的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根据“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可得出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D项正确;A项是1912年,排除A项;北洋军阀政府在北伐战争时期基本被推翻,排除B项;广州国民政府时间是1925-192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这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题干材料所示的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抗日战争胜利的信息,排除B项;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①“五禽戏”是在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明朝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 ;②《桃花扇》清朝文学家孔尚任的作品,在明朝不可能经历,符合题意;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在东晋时期出现,不符合题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在宋朝已经流行,不符合题意;⑤《红楼梦》是在清朝所著,符合题意。所所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
1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寻找的素材与史实相符合,C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元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项正确;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排除A项;明朝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排除B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排除C项。故选D项。
2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选项A符合题意;明朝末年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农业百科全书,B排除;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C排除;明朝宋应星的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排除。故选A。
22.B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B项正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工艺简单,使纸张价格便宜,排除A项;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于航海,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排除C项;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排除D项。故选B项。
2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因此据材料“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指的是墨子的提倡节俭,此外他还提出“兼爱”“非攻”,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是法家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是儒家孟子的主张,排除。故选C。
24.C
【详解】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青铜器,C项正确;四羊方尊重量34.5公斤,利簋重7.95千克,青铜面具可重达100公斤,排除ABD。故选C项。
25.A
【详解】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A项正确;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其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司马光与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排除B项;C项是小说,排除C项;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是《牡丹亭》。排除D项。故选A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