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3综合题
一、综合题
1.(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整理了秦朝的部分知识(如下表):
政治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文化 统一文字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和直道、开凿灵渠
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上表中“政治”一栏的内容,并为该表提炼主题。
材料二 在统治大一统国家的民族地区方面,清朝最重要的就是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有特点的行政管理。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并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目标,把少数民族视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贾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自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却具有特殊性、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现代化】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时期,一定的技术、经济、环境条件和思想力量下促成的社会发展进程。
——整理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中任选两个历史事实,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1978年 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化建设之路,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199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 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点。
3.(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邮政于2021年7月1日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以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为主线,从不同角度记录和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下表为其中部分邮票的相关情况介绍。
邮票序号 邮票名 表现元素
① 开天辟地 五四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旭日东升。
② 《论持久战》、延安宝塔山、抗日战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③ 跨过鸭绿江、凯旋门、和平鸽、橄榄枝。
④ 恢复高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雕塑。
⑤ 三峡大坝、香港金紫荆雕塑、澳门金莲花雕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APEC会议。
(1)任务一:从②—⑤序号中任选一枚邮票,并为其命名。
(2)任务二:根据材料中的表现元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任务一中所命的邮票名加以阐释。
(总体要求:明确写出所选邮票序号,邮票名与表现元素紧密关联,阐释部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统一全国后,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国范围内改设管理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10个行中书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
——摘编自许正文《论我国省制的沿革与发展》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极小,没有权力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各自为政,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这些情况使美国的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制定宪法,加强中央集权,才能使这个新生国家免于夭折。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制定宪法的背景,并指出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的相同点。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国家制度建设与地方治理的历史启示。
5.(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时代赋予责任,青年自觉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系天下,责任担当】
材料一 在王安石的成长过程中,“求学,当立追圣贤,为官,敢当天下事”是他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登第入仕后,纵论天下大事和时政的积弊,提出改革的设想,以求“国家太平”之治,这正是他早年欲为稷契担当情怀的自然逻辑。
——摘编自杨永亮《王安石早年的儒家政治理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列举两项变法的措施。
【民族觉醒,青年先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并对材料二中“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进行解读。
6.(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参观历史展览是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专题展览的部分场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故事展】
故事一: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1935年1月的召开,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故事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革命理想高于天”。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原。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补充故事一中横线处的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概括故事二体现的长征精神。
【国旗变迁展】
(2)根据展板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归属的不同,以及五星红旗被确定为国旗的会议名称。
【特色道路展】
主题:
子目 关键词
伟大 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色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平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3)根据表格内容概括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表格中任一关键词进行解读。
7.(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技术的成就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科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这部著作的特点。
材料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简表(部分)
子目 时间 主要成就 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等 ②_____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 ①____、内燃机、新交通工具、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等 ③_____
科学技术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整理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二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海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1990年国务院表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奖词
(3)请列举两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原因。
二、论述题
8.(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设计一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展览活动,梳理出部分重大历史事实。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历史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相应的历史事实(材料以外)并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说明,(要求:明确写出选择和补充的历史事实,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1)内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 主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原则:因地制宜,从俗而治。意义: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边防,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民族交融,推动中华民族文明多样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了现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认识:国家实施统一的制度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政府对边疆合理的治理方式,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首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了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了体现君王的至高无上,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确定了皇帝的称号和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治理,确立了郡县制,奠定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根据表格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以及疆域方面的措施可知,主题可以提炼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可知,清朝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原则式因地制宜,从俗而治。清朝巩固国家疆域的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等方面分析。清朝巩固国家疆域在政治上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巩固了边防,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在经济上促进了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文化方面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明多样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民族方面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根据材料“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可知,奠定了现代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根据材料“并且通过制度安排,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更把全国各民族都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家庭”,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为体现各民族平等进行的“制度安排”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可知,秦朝在各个方面实施统一的措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可以得出国家实施统一的制度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二三对边疆以及少数民族治理的措施可知,政府对边疆合理的治理方式,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等。本题为哦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1)史实: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在联系: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意识的觉醒,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2)特点:领导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详解】(1)开放性设问,根据材料一,从时间轴中任选两个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可,如选取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再论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史实: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内在联系: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意识的觉醒,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思想意识的觉醒,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可知,特点是领导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化建设之路,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可知,特点是坚持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根据材料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知,特点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1)选择③;名称: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2)阐释: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英勇作战,最终通过一系列战役,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元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展示了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再加上凯旋门、和平鸽、橄榄枝元素的组合设计,寓意铭记历史、保家卫国、维护和平,进一步突出邮票主题是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详解】(1)根据材料表格信息,可以从②—⑤序号中任选一枚邮票,并为其命名即可,如选择③,根据表格信息“跨过鸭绿江、凯旋门、和平鸽、橄榄枝”,可以命名为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2)根据材料中的表现元素“跨过鸭绿江、凯旋门、和平鸽、橄榄枝”并结合所学知识,直接阐述即可,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如: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英勇作战,最终通过一系列战役,打败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元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展示了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再加上凯旋门、和平鸽、橄榄枝元素的组合设计,寓意铭记历史、保家卫国、维护和平,进一步突出邮票主题是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4.(1)制度:行省制。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提高了管理效能,对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2)背景:美国独立之初,中央权力极小,各州权力过大,不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制度:联邦制。
(3)相同点:都规定了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都强调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启示:从国情出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地方治理相匹配;要进行制度创新。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上确立了行省制。历史意义:根据“忽必烈为了便于处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根据“提高管理效能”得出提高了管理效能,对后来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2)背景:根据“ 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极小,没有权力管理州际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各自为政,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得出美国独立之初,中央权力极小,各州权力过大,不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指出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相同点:根据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摘编内容,得出都规定了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都强调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启示: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得出国情出发,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根据材料三得出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与地方治理相匹配;根据三则材料得出要进行制度创新。
5.(1)目的: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
措施:富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2)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捍卫中国主权,中国民族意识进一步的觉醒。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代出现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是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措施有:富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人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主权转交给日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誓死捍卫中国主权,中国民族意识进一步的觉醒。
6.(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精神:革命理想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
(2)清朝晚期国家权力属于皇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 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选择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 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 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详解】(1)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重要的会议是遵义会议。该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依据材料二“革命理想高于天”可得出革命理想主义;依据材料“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可得出革命影响主义;依据材料“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革命乐观主义。
(2)依据展板一 “朕及国家”可知清朝晚期国家权力属于皇帝;依据展板二中信息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3)依据表格中改革开放等信息可以归纳出主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关键词介绍。可以选取材料中任意一个关键词。比如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从该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阐述作答。
7.(1)《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①“电”的发明和应用;②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③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钱学森、邓稼先;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指导、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详解】(1)根据材料“宋应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所有生产、加工部门…”,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由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因而,①“电”的发明和应用;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带入到了“蒸汽时代”,因而,②人类社会开始进入“蒸汽时代”;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成就是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电气时代”,因而,③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3)结合所学可知,两弹元勋有: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等;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可以概括成功的原因有:中共中央正确决策的指导;根据材料“1962年成立中央专委会,全国协同攻关。大批科技工作者包括归国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可以概括成功的原因有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根据材料“和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经济、技术基础海弱和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可以概括成功的原因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8. 主题: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逐渐符合中国国情
选择的历史事实:中共一大
补充的历史事实:中共二大
阐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一大上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但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并没有掌权,真正掌权的是反动的代表帝国主义及封建主义的北洋军阀。在之后的实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认清了这点。因此,1922年中共二大时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性质,提出当时党的奋斗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这是最低纲领,同时又表明了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纲领。可见,从一大到二大,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奋斗目标。
【详解】根据材料任选一个历史事实,拟定一个主题,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逐渐符合中国国情。然后明确写出选择的材料中的历史事实,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一个补充的历史事实。接着,根据主题,运用这两个历史事实对该主题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最后,简要地对论述加以总结即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