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史)
一、中国近代史
1.(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时间轴就是依据时间顺序把多个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历史知识时序化、系统化。下图时间轴中的①②③应该是
A.①1840年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开国大典
B.①1919年②奴隶社会③抗美援朝
C.①1840年②封建社会③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①1919年②资本主义社会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A.电视剧 B.话剧 C.研究著作 D.志士手稿
3.(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朱汉国在《明确“十四年抗战”有重要意义》一文中指出: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其中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转折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中共七大
5.(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毛泽东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个马克思主义者了”。直接影响毛泽东这一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6.(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二、中国古代史
7.(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复兴 B.亚非文明的联系密切
C.文明进程的延续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8.(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人物 措施
秦始皇 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汉武帝 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9.(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10.(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11.(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12.(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台湾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指出:“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3.(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期“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在京师长安还有胡姬所开酒店,专卖胡酒,成为文人雅游饮宴之所。这些现象( )
A.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B.得益于民族交往与交融
C.反映了长安城布局严整 D.凸显手工制作水平高超
14.(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15.(2021·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历史事实,有可能同时被这两部著作记录的是
A.夏朝建立 B.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秦灭六国 D.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16.(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A.诸侯争霸 B.私学兴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17.(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
18.(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内容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这反映出司马迁( )
A.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 B.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 D.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
三、中国现代史
19.(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参考答案:
1.C
【详解】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故C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是1949年;排除A;抗美援朝是1953年,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1978年,排除D。故选C。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辛亥革命中的革命志士手稿是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D项正确;电视剧、话剧是后人编写演绎的艺术作品,研究著作是学术研究成果,均不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主张科学、合作精神,深受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观念的影响,D项正确;戊戌变法当时已经失败,排除A项;当时是民国初期,封建王朝已经覆灭了,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前六年是局部抗战,后八年是全国性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国共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是全面抗战,所以C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所以A不符合题意;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是指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所以D不符合题意。
5.B
【详解】从材料“到了1920年夏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B项正确;《共产党宣言》发表是1848年,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1921年,排除C项;俄国十月革命是1917年,不是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B。
6.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设计调整前将民族危机和近代化探索分别归类阐述,调整后突出了在每次民族危机后,中国人都有新的近代化探索,这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是表象,不是其主旨,排除B项;调整后,并不会更有利于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两者都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不能体现比较性,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可知,在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说明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材料只说了古典文化,没有涉及复兴,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了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没有体现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中除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其他的文明都中断了,所以没有体现文明进程的延续性,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汉武帝采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局的巩固。故A符合题意;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建议,促使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排除C项;D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A。
9.D
【详解】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北宋时期成型,并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在北宋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D符合题意;雕版印刷术是隋唐时期发明,排除A;造纸术是汉代发明,排除B和C。故选D。
10.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武举开科28榜取士的人数不及一帮文举取士的人数,主要是因为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A项正确;科举制促使社会阶层流动加强,但材料强调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项;北宋时,与辽、西夏并立,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初一直到汉景帝时期,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A项正确;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在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王朝,为了控制东部的广袤土地和众多民众,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C项正确;西周不再实行禅让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世袭制,排除B项;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高度繁荣的封建经济,以及民族融合和中外关系的发展,共同促成了唐人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B项正确;材料中的社会生活方式与中央集权强化没有关系,排除A项;长安城坊市制,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与手工业技术水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史”指的是杜甫诗歌中的内容,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瞄准现实,一方面表现自己流落江湖的事实,另一方面,更多地描写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生灵涂炭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所以B符合题意;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所以A不符合题意;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以C不符合题意;曹雪芹清代学者,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所以D不符合题意。
15.C
【详解】《史记》记载的历史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资治通鉴》 记载的是从战国到五代时期。二者都记载秦朝的历史。故C符合题意;夏朝不是《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排除A;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不是《史记》记载的历史,排除B项;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都不是二者记载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D项正确;诸侯争霸、商鞅变法是政治领域活动,排除AC项;“私学兴起”是“思想大爆炸”的背景,不是其表现,排除B项。故选D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作品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佐证了张骞通西域的史实,具有史料价值,同时,该壁画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刚有所交往,“交流频繁”说法夸大,排除A项;该作品不可能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排除B项;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设立,这标志着西域开始隶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张骞出使西域时,中原与西域才刚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社会的各方面,不虚美、不隐恶、真实、生动地再现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被誉为'实录'”可知,材料讲述了司马迁按史实真实生动地撰写《史记》,体现出司马迁秉笔直书的史家素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守卫国家的爱国情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司马迁个性浪漫的创作风格,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提高,私有制的比重降低,结合所学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年,排除A项;中共八大的召开阐明了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八字方针”的提出是196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