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宜宾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6 19: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宜宾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中国古代史)
一、选择题
1.(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陕西西安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为唐朝时期所建,“雁塔题名”成为当时进士及第的代称。与其相关的是(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2.(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中医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下表信息反映了,中医学( )
姓名 时期 主要成就
扁鹊 东周 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李时珍 明朝 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
屠呦呦 当代 萃取中医文化的精华,开创了有效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A.成果丰硕,守正创新 B.实验为主,技术先进
C.中西结合,影响深远 D.着眼著书,传播世界
3.(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下列信息可说明,宋代( )
“苏湖熟,天下足”——宋代民间谚语
A.海外贸易兴盛 B.民族政权分立
C.制瓷技术高超 D.南方经济繁荣
4.(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5.(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 )
A.商品经济发展 B.女性地位提高
C.作者个人喜好 D.君主专制衰落
6.(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这一观点代表( )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7.(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文物承载着历史的信息。运用图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炎黄联盟 D.早期国家产生
8.(2023·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下列能直接佐证这一史实的是( )
A.影视作品《大秦赋》 B.司马迁的《史记》
C.许慎的《说文解字》 D.出土的里耶秦简
9.(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见图1、2),并注详解。其意在( )
图1 图2
A.丰富绘画艺术 B.改进著书体裁
C.注重推广运用 D.汇集历代成果
10.(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将“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土尔扈特部回归”纳入同一主题学习,该主题应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中外文明互鉴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11.(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吏治关乎国运兴衰。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与此对应的制度是( )
A.分封制、册封制度 B.察举制、军功爵制
C.行省制、皇帝制度 D.科举制、刺史制度
12.(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入木三分”多比喻见解、议论、分析、刻画很深刻,原形容书法的笔力极为强劲。与此成语原意有关的人物是( )
A.司马迁 B.王羲之 C.汤显祖 D.孔尚任
13.(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可用来判定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某处古人类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是( )
A.用火场景想象图 B.出土的生产工具
C.北京人复原头像 D.上古时期的传说
14.(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汉代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盘鼓舞多采用“七盘一鼓”,象征着月亮和北斗七星,其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它可反映( )
A.儒家学说的地位 B.丝绸之路上物质交流
C.汉代疆域的变动 D.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
15.(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此行为( )
A.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B.代表了周王的利益
C.表现了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D.实现了人民的愿望
16.(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
A.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17.(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 )
A.《韩非子》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梦溪笔谈》
18.(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19.(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图),其主题是( )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20.(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D.宣政院
21.(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在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 )
A.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B.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C.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D.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22.(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开元时期,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当时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3.(2021·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雁塔题名’成为当时进士及第的代称”和所学可知,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创立;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进士及第与科学考试有关,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中央机构组织的制度,排除B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西汉,不符题意,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主要看门第,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根据“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编写《本草纲目》,丰富了中医药学宝库,广为流传”等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中医学成果丰硕,并不断有所创新,A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中医学以总结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都是中医学方面的内容,没有反映中西结合,排除C项;着眼著书,传播世界与“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两宋时期南北财政收入比较”分析可知,南方收入明显高于北方,依据材料信息“苏湖熟,天下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方粮食产量占据重要地位,依据材料“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南方经济繁荣,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政权分立”,排除B项;C项概括不全面,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可知,材料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举行祭典由按照北土旧俗到按照华夏礼制,这一变化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北魏孝文帝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大融合,C项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没有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排除A项;北魏没有统一南北,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举行祭典的变化,没有反映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成为明清小说和戏曲的主人公,是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带来了社会娱乐活动日益丰富,A项正确;女性地位提高没有反映“商人、工匠、市井游民”等内容,排除B项;作者个人喜好不是“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戏曲主人公”的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不是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是无礼义教化、求赏逐利的‘盗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这一观点代表儒家,儒家主张以德治国,注重礼义教化,C项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商鞅是法家支持者,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河姆渡骨耜、河姆渡猪纹陶钵、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遗址稻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会制造陶器。所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原始农耕生活,B项正确;早期人类起源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排除A项;远古炎黄联盟生活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图片没有涉及,排除C项;早期国家产生是在夏商周时期,图片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秦统一后统一文字为小篆,这一史实的佐证需要秦朝当时的历史文物来佐证,里耶秦简是秦朝的历史文物,D项正确;《大秦赋》作为影视剧,里面有一定的改编的成分,排除A项;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本历史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不是秦朝的历史文物,排除B项;《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种书”,不是秦朝的历史文物,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这一医药学巨著,宋应星是我国明朝时期著名学者,著有《天工开物》一书,该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李时珍和宋应星都在其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并注详解,有利于推广和运用,C项正确;李时珍和宋应星都不是画家,他们在著作中插入大量图示图例,其目的是为了所著内容能得到推广,而不是为了丰富绘画艺术,排除A项;在著作中插入图示图例,与改进著书体裁并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在著作中插入图示图例,并无法直接表明其著作汇集了历代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和土尔扈特部回归”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土尔扈特部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些史实都体现了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民族交融,共同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C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民族交融与民族政权并立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不是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排除B项;秦朝开始建立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不符合题干,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是隋朝以后选拔官员的制度;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刺史制度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地方监察制度。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督,与此对应的制度是科举制、刺史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并非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A项;军功爵制并非监察制度,排除B项;行省制度是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笔力雄健,工匠用刀刻字时,发现墨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与“入木三分”成语原意有关的人物是王羲之,B项正确;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著有《史记》,排除A项;汤显祖创作昆曲《牡丹亭》,排除C项;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旧石器时代的直接证据”可知,考古出土的生产工具是第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对历史史实进行判断,B项正确;用火场景想象图,是人们的想象,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排除A项;北京人复原头像,是复原头像不是第一手史料,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排除C项;传说的可信度不高,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盘鼓舞”“舞姿被形容为‘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描绘了汉代的一种舞蹈,据此可知,它反映汉代的社会生活风貌,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家学说和汉代疆域的情况,排除A项、C项;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社会风貌,与丝绸之路上的物质交流无关,排除B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面对‘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的局面,诸子百家提出各自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用以解决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个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因此材料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责任感。A项正确;百家争鸣的各学派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排除B项;百家争鸣的局面无法体现民本思想深入人心,排除C项;百家争鸣的这些行为与实现了人民的愿望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江”“外江”“鱼嘴”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因此C项正确,A项排除;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防洪和灌溉功能,B项排除;“清除”的说法错误,D项排除。故选C。
17.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作品,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其中材料是对北宋毕昇的活体字印刷术的描述,因此D项正确;《韩非子》的著作主要强调加强君主专制,A项排除;《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B项排除;《伤寒杂病论》是医术,C项排除。故选D。
1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时期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原文化,巩固统治,A项正确;避免思乡之苦、消灭鲜卑贵族及减少洛阳的人口均与材料无关,且不符合史实,BCD项排除。故选A。
1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设置伊利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关系,抗击沙俄维护了东北地区的安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项正确;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仅是材料的一方面,说法片面,AD项排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项排除。故选B。
20.A
【详解】材料“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是对元朝的中书省及行省制的描述,是中国省制的开端,A项正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及宣政院均与材料信息不符,BCD项排除。故选A。
21.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因此“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属于一手史料,D项正确;小说、连环画及邮票的史料价值很低,不属于一手史料,ABC项排除。故选D。
2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
23.C
【详解】“以人民为中心”体现的是民本思想,因此民贵君轻的说法与其最为接近,C项正确;A项与学习方法有关,排除;B项强调的是法治,排除;D项属于道家思想,排除。故选C。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