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历史中考试题汇编世界历史部分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四川省历史中考试题汇编世界历史部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6 13:1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四川省历史中考试题汇编世界历史部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
1. (202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一名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位贵族公民,有机会参加的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主席团 B. 执政官 C. 公民大会 D. 庄园法庭
2. (2023·四川省遂宁市)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拿破仑法典》 C. 《十二铜表法》 D. 《大宪章》
3. (2023·四川省宜宾市)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这说明,古罗马(  )
A. 成为欧亚文化发祥地 B.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C. 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 D. 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
4. (2023·四川省宜宾市)“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一誓词指向中世纪西欧的(  )
A. 庄园经济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自治制度 D. 宗教文化制度
5. (2023·四川省广安市)下列各项,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权利法案》
6. (202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是(  )
A. 葡萄牙 B. 英国 C. 西班牙 D. 美国
7. (2023·四川省宜宾市)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8. (2023·四川省自贡市)它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基础,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英国“宪政”的奠基性文件之一。材料中的“它”指(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1787年美国宪法
9. (2023·四川省达州市)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光荣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B 《独立宣言》发表 标志着美国独立
C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D 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A. A B. B C. C D. D
10. (2023·四川省泸州市)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权利法案》 B. 启蒙运动 C. 马克思主义 D. 十月革命
11. (2023·四川省内江市)1883年,马克思与世长辞。在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庄严讲话:“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只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一意识最早出现于(  )
A. 《共产党宣言》 B. 《哈姆雷特》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和平法令》
12. (2023·四川省南充市)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科学巨著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部巨著是(  )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战争与和平》
C. 《夜间的咖啡馆》 D. 《物种起源》
13. (2023·四川省遂宁市)在电影《我的1919》里,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段话中的“和约”是指(  )
A. 《凡尔赛条约》 B. 《联合国家宣言》C. 《九国公约》 D. 《开罗宣言》
14. (2023·四川省广安市)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的缔结者之一、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  )
A. 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 B. 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C. 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D.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15. (2023·四川省自贡市)《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开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D. 采取计划经济体制
16. (2023·四川省乐山市)20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发生在非洲地区的是(  )
A. 纳米比亚的独立 B.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D.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7. (2023·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大危机爆发后,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平均税率提升约40%,其他国家也纷纷提高关税。这导致了(  )
A. 新政实施受挫 B. 国际合作加强 C. 世界局势缓和 D. 经济危机加剧
18. (2023·四川省内江市)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残部宣布投降,包括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在内的23位将官被俘,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这一会战(  )
A. 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B. 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19. (2023·四川省眉山市)1943年12月初,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知该宣言(  )
A. 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 B. 维护了中国各项主权
C. 承认中国战胜国地位 D. 加速中国半殖民地化
20. (2023·四川省宜宾市)1947年,时任美国总统在国会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集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来抵抗外来的压力。为此,美国(  )
A. 出台杜鲁门主义 B. 积极促成联合国建立
C. 支持欧洲共同体 D. 恢复了华沙条约组织
21. (2023·四川省广安市)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背景是(  )
A.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C. 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D. 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22. (2023·四川省眉山市)自“9 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由此可见(  )
A. 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 B. 国际社会应该重建经济新秩序
C. 美国的“反恐战争”成效卓著 D. 美国霸权主义是国际动荡之源
23. (2023·四川省自贡市)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为了促进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国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
A. 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 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 (2023·四川省达州市)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过程中绘制的时间轴。下列组合中时间与对应的史实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②——巴黎公社成立 ③——十月革命胜利
C. ③——第一国际成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④——实施新经济政策 ⑤——苏联解体
25. (2023·四川省成都市)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福利国家”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
26. (2023·四川省南充市)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不断崛起,其历程值得我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法案”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写出该法案颁布的意义。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 230年的历史,……(至今)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大国崛起》解说词
(2) 材料中“这个国家”是哪国?它的出现和哪次战争有关?根据材料指出“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
材料三
(3) 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7. (202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近代史上欧洲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一场思想文化大运动的评价:“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材料二:“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和黑暗……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恩格斯说的是哪场思想文化运动?写出“巨人”们的两部代表作,(任意两部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有何影响?
(2) 材料二所说“思想解放运动”是哪场运动?中心在哪里?分析该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28. (2023·四川省达州市)“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天文、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研究,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鹏《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3)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9. (2023·四川省达州市)如今,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战争给俄乌两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市某班同学要召开一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主题班会。以下是各小组同学查找的资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业,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等《世界通史 现代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 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 材料二中“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是指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哪次会议上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美苏两国由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进行了长达 40多年的对抗。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
(3) 材料三中“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的是什么?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末,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
(4) 材料四中提到的“新的世界格局”正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有哪些?
30. (2023·四川省宜宾市)学校围绕“国际关系”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请你按要求参与。
项目一 ______
(1) 根据图拟定学习主题,任选图中两个人物写出与主题相关的史实。
项目二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见图)
(2) 完善图中A、B处空格,结合所学分析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
项目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见图)
(3) 参照示例并结合现代史,举一史实说明中国力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示例:1955年,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1. (2023·四川省遂宁市)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探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追寻先贤的足迹】
材料一:儒家学派创始人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情;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唐太宗也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科书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创始人”是谁?唐太宗对大臣所言彰显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回望伟人的身影】
材料二:小刚同学在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论断时,整理了如表部分知识:
伟人 A 毛泽东 邓小平
设想或政策 平均地权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位或作用 成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C
(2) 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充完整A ______ ,B ______ ,C ______ 。
【聆听世界的声音】
材料三: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阅读了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等
材料四:……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举办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侯波等《世界博览》2009年第一期
(3) 阅读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为摆脱民生困境实施的政策,指出美国政府成立民政工程署等机构的背景。
【把握时代的脉搏】
材料五:党的二十大作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
——《人民日报》2023年3月16日04版
(4) 结合材料五和你的思考,请就改善民生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1.【答案】C
【解析】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C项正确;主席团是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之一,排除A项;在罗马共和国,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排除B项;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共和国,重点掌握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机构。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共和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C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排除A;《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排除B;《大宪章》是英格兰1215年颁布的,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3.【答案】B
【解析】根据“在埃及太阳历的基础上创新了儒略历;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穹顶;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可知,材料反映古罗马借鉴古埃及历法创制了新的历法,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创新出石拱门等建筑,还制定了法律,对后世影响深远。说明古罗马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B项正确;欧洲的发祥地是古希腊,古代罗马更不是欧亚文化发祥地,排除A项;古代罗马建立完整的法学体系,但不能全面反映题干表达的古代罗马的文化成就,排除C项;题干仅仅反映的是古代罗马的文明成就,没有涉及到亚洲,更没有涉及搭建了欧亚和平之桥,排除D项。
故选:B。
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契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体现的是封君与封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故B正确;ACD都不能揭示材料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排除。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历史信息,排除A。
B.《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排除B。
C.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虽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C正确。
D.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D。
故选:C。
6.【答案】B
【解析】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B项正确;日不落帝国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不会在其领土上落下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历史上一共有两个国家先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它们分别是西班牙帝国和大英帝国,排除AD项;西班牙是16世纪的海上霸主,后被英国打败,排除C项。
故选:B。
7.【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美国没有国王,排除A;18世纪后期法国爆发大革命,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度,并且与题干“17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C;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1889年颁布《明治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与题意不符,与题干“17世纪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注意题干图示的正确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8.【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它”指《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B符合题意;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排除A;《独立宣言》是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排除C;1787年美国宪法与英国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的“它”指《权利法案》。
9.【答案】B
【解析】A.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排除A。
B.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故B正确。
C.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C。
D.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当时并未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排除D。
故选:B。
10.【答案】C
【解析】通过工业革命,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故C符合题意;《权利法案》、启蒙运动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B;图片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十月革命无关,排除D。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据材料“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只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及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正确。
B.《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排除B。
C.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C。
D.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和平法令》是在1917年颁布,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A
【解析】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A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排除B项;《夜间的咖啡馆》是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的画,排除C项;《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生物学著作,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和约”是指《凡尔赛条约》。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凡尔赛条约》,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力转让给日本。故A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是1942年,排除B;《九国公约》签署是1922年,排除C;《开罗宣言》发表是1943年,排除D。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美国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
B.“中国仍未摆脱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与《九国公约》的签署有关,排除B。
C.三国同盟成立于1882年、三国协约成立于1907年,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排除C。
D.根据材料“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凡尔赛和约》……‘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1月巴黎会议召开,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的企图参加会议,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德国承担了战争的责任,巴黎和会通过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B
【解析】1921年苏俄政府实行“急剧的转变”表现为实施新经济政策。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B符合题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1年,排除A;开始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排除C;采取计划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与列宁无关,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
16.【答案】B
【解析】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等,影响深远,各具特色,其中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发生在非洲地区,B是正确的选项;纳米比亚独立时间为1990年3月21日,排除A;墨西哥所属的洲是北美洲,排除C;印度位于亚洲,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7.【答案】D
【解析】A.1933年罗斯福当选新任总统,开始实施了新政,排除A。
B.材料未涉及经济大危机期间国际合作加强的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B。
C.经济大危机期间,提高关税,设置关税贸易壁垒,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排除C。
D.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为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提高进口关税,西方国家纷纷以邻为壑,大搞关税战、贸易战,这使得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化受到了阻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D
【解析】A.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排除A。
B.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
C.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排除C。
D.根据材料“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残部宣布投降,包括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在内的23位将官被俘,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及所学可知,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1943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故D正确。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可知,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必须归还中国,因此,该宣言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故A正确。
B.该宣言仅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而非各项主权,排除B。
C.1943年,二战仍然在进行,并未结束,排除C。
D.该宣言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并不是加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开罗宣言》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开罗宣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时任美国总统在国会演说,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集权政体’,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来抵抗外来的压力。”可知,材料与美国的杜鲁门主义有关。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A项正确;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排除B项;欧洲共同体是在1967年建立,排除C项;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在1955年建立的,排除D项。
故选:A。
21.【答案】D
【解析】A.区域集团化有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与题意不符,排除A。
B.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被认为是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排除B。
C.互联网全球普及是20世纪90年代,而欧洲联合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
D.根据材料“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临苏联威胁和美国政治控制和经济渗透,欧洲各国为了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而走上了联合以自强的道路,故D正确。
故选:D。
22.【答案】D
【解析】A.材料主旨是美国以“反恐”为旗号对各地区行霸权主义,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
B.材料属于政治问题,与建立经济秩序无关,排除B。
C.美国的“反恐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排除C。
D.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世界多地造成了灾难,表明是国际动荡之源,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准确解读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3.【答案】C
【解析】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国的关税普遍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欧盟的成立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排除A;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的宗旨,排除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倡议提出的,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排除D。
故选:C。
24.【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①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爆发,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⑤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所以对应正确的是B选项,故B正确,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的相关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巴黎公社运动的相关内容,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5.【答案】B
【解析】A.1918年至1921年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等,排除A。
B.根据材料“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及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商品自由贸易,故B正确。
C.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建立“福利国家”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C。
D.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
故选:B。
26.【答案】【小题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稳定,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小题2】美国;独立战争;世界第一强国。
【小题3】美国工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南北战争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大国的崛起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美国独立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
27.【答案】【小题1】文艺复兴运动。《神曲》、《十日谈》、《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雨叶》等(任意两部即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小题2】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点掌握文艺复兴的成就及影响、启蒙运动的中心及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侧重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8.【答案】【小题1】大学的课程种类多,专业面广,学习进度相对科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题2】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电力的广泛应用;规模广泛,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发明以重工业为主等。发明: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制造技术(或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
【小题3】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反过来也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大学的相关内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识记中世纪大学的相关内容,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9.【答案】【小题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小题2】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会议:雅尔塔会议。
【小题3】美苏冷战;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小题4】多极化趋势发展。
【小题5】教训:战争的残酷性,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战争的根源;不应由于政治上的偏见而排斥他国,应该共同合作;切勿以牺牲他国利益来维护自己利益等。
【解析】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美苏冷战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识记美苏冷战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0.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唐朝的鉴真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马可 波罗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郑和下西洋,增加了中外国家的友好往来,所以拟定的学习主题围绕:古代中外交流即可,再任选两个人物写出与主题相关的史实即可。如主题:中国古代中外交流的代表。史实1: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史实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 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 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 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史实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无论是在时间上,规模上,还是在航海的范围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代表了同时代世界航海事业的最高水平,充分展示了明朝强大的综合国力。
(2)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格局,所以图中A处答案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图中B处答案为冷战。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根据所学可知,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主要有国家的综合实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大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3)参照示例并结合现代史,说明中国力量发挥了作用,如史实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史实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故答案为:
(1)主题: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史实1: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历经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史实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在忽必烈时代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 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 波罗行纪》一书。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 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史实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A:第一次世界大战;B:冷战。因素:国家的综合实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大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3)史实1: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史实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冷战政策、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冷战政策、影响国际格局演变的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等知识。
31.【答案】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唐太宗对大臣所言彰显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成为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领导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阅读材料三“1921年,苏俄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居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阅读了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为摆脱民生困境实施新经济政策;据材料四“……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举办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可知,美国政府成立民政工程署等机构的背景是经济大危机。
(4)结合材料五和我的思考,就改善民生问题可以提出的合理建议是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故答案为:
(1)孔子;以民为本。
(2)A孙中山;B土地改革;C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新经济政策;经济大危机。
(4)要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本题考查孔子、贞观之治、苏俄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贞观之治、苏俄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罗斯福新政等相关史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