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乡 愁 习题课件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乡 愁 习题课件 (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6 10: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4 乡 愁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乡愁是人在灵魂深处对本土文化的juàn恋,是诗歌创作历久mí新的主题之一。《乡愁》一诗选取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的意象,将思乡之情升华到国家、民族之愁,读来有一种震hàn人心的力量。多少游子,在读到这首诗时都潸然泪下。
juàn恋 , mí新 ,
震hàn , 潸然 ,
·
·
shān



解析:
应该是: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应在“乡愁”后停顿,且应重读“窄窄”,以突出船票“小”的特点,从而反衬“乡愁”之重,凸显“船票”对“乡愁”的承载能力。
· ·
· ·
· ·
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和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D.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
· ·
· ·
· ·
· ·
· ·
· ·
· ·
· ·
· ·
· ·
B
3.(21-22·枣庄滕州滨湖中学质检改编)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使我们体会到了海峡两岸亲人分离的切肤之痛。
B.《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
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D.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B
解析:
A.缺主语,删去“通过阅读”或“使”;C.搭配不当,将“宣传”改为“展示”;D.语句残缺导致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在“才能”前面加“只有这样”。
4.(22-23·菏泽牡丹区第十一中学阶段检测)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
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
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
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
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解析:这首诗结构明了,是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分别写了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最后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表达了作者渴望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诗中表现的对母亲、妻子的“小”爱熔铸在对祖国的“大”爱之中。所以A项表述最为正确。
A
5.(2022·青岛二模)“家乡”是根也是魂。小明参加“我和我的家乡”展示活动,准备用古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请你根据提示,帮他完成演讲稿。
  我的家乡青岛景色宜人,依山傍 水,身处青岛,随处都能感受到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的“① , ”那样的海水和山岛之景。春天处处可见韩愈《晚春》中所描绘的“草木知春不久归,② ”的美丽景象。青岛的山水养人,老人和小孩都如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③ , ”一般。青岛的景美人更美,我们始终秉承着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的“④ ,天涯若比邻”的态度对待朋友。如果你有时间,随时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感受我的家乡不同寻常的美。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百般红紫斗芳菲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海内存知己
6.根据语境,仿写句子。
乡愁,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朵。它是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承载着温柔的母爱;它是 ,承载着沉甸甸的父爱;它是 ,
, ;它是一朵春天里的野菊花,虽然普通,但却承载着游子对故土浓浓的思念。
一朵金黄的向日葵
解析:
从首句的“花朵”可以获得信息,“它是”后面必须是一种花,并且还应在后句中写出与这种花对应的象征意义。
一朵阳光下的郁金香
承载着父母对儿女浓烈的思念
解析:题干要求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要注意抓住要素,表达人物关系。从图片上看,这幅漫画中有作为祖国代表的“妈妈”,还有已经回归的两个“孩子”香港和澳门,他们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作答时,注意字数要求。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答案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当家园只剩下一个籍贯
徐则臣
①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
②在农业文明时代及其文学里,充满了此类坚实的叙述。这种叙述基本上成立,田园牧歌式的家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现实安稳,血脉相关,此心安处是吾乡,仅仅是想到那片熟悉的土地,你都是笃定的。中国有不少古话和俗语与此有关:出门靠墙,在家靠娘;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叶落归根;等等。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
③但是今天,很多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园也不能幸免。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正在失去家园,因为家园正在被迫失去它自己。
④十八岁出门远行,我自认是一个情感上患有严重“古典病”的人,从不相信“家园”有朝一日也能崩塌。祖先的坟墓在那里,父母至今生活在那里,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在那里。判断这世上的一切,我都会以家园为最初也是最终的参照;它是我判别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标尺。但是这些年,我发现正在失去这些参照和这把标尺。
⑤从二十多岁的某一年开始,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从来如此”不一定就对,但这制式的脸,肯定有问题。
⑥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物质生活当然变得更好,我不会矫情到无视父老乡亲的幸福生活,但我不得不说,当某一天我从村庄后面的一条路进入故乡,茫然地发现找不到自己家时,我以为走错了地方。当然也不会,不过是我在自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异乡人。从那个时候起,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
⑦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不仅是远离土地,远离修葺一新的房屋,也在远离“家园”。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
⑧儿子生在北京,八岁了也没回过老家几次。上一次带他回去,街坊邻居逗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北京人。又问他:那这是你的什么地方?他认真地答:是我的籍贯。
⑨我悚然一惊。我确曾跟他简要地解释过何为“籍贯”:一般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儿子的记忆力很好,回答也不能算太离谱,但答案还是让我心惊。惊的不是小东西胆敢忘了本,而是,震惊于他竟部分地说出了我的感受。我在那里出生、成长,我从那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它是我的原点和出发地,是我生根发芽的地方,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
(选自《无法返回的生活》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
8.文中所写的家园正在消失的表现有哪些?
9.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10.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
11.“家园”是很多作家情感的原乡,创作的源泉,比如徐则臣小说里常有一条充满故事的“花街”,莫言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请你再写出一位这样的作家,说说他的文学创作与故土家园的关联。
8.文中所写的家园正在消失的表现有哪些?
解析:由选文第⑤段“每次回到故乡的村庄,我都发现它正在被简化。先是少一条河,再是少一条路,接着又少一条河,又少一条路,然后是我能一一叫出名字的庄稼和野草,也在一个种一个科地消失”和第⑥段“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可知,家园在去泥土化,被简化,河、路、庄稼、野草正在消失;由第⑤段“它的简化源于被篡改。这些年故乡的确出现了很多新东西,它被裹挟在某个不可逆的潮流中,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可知,家园在水泥化、标准化,被篡改,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由第⑥段“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可知,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由第⑦段“我这个年龄的人,比我再小一些的年轻人,都在一茬茬地离开故乡”“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可知,年轻人一茬茬地离开家园,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由第⑥段“一个最基本最朴素意义上的、古典情感中的家园,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溃散和消失”可知,“家园”传统的精神内涵、古典情感在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消失。
答案示例:①家园在去泥土化,被简化,河、路、庄稼、野草正在消失。②家园在水泥化、标准化,被篡改,笨拙地执行着“现代化”的规定动作,迅速向那些城镇样板靠拢。③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④年轻人一茬茬地离开家园,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⑤“家园”传统的精神内涵、古典情感在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消失。(答出三点即可) 
9.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
解析:本题要求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结合“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进行分析,是将篡改过的村庄描述为“板着”脸,将村庄拟人化。同时,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将“篡改过的村庄”比作“整过容的制式的脸”。结合“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分析可知,被篡改后的村庄千篇一律,从中能体会到作者的无奈、失望和痛惜。
点拨: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语句,要先明确修辞手法,表达效果要紧扣语句具体内容来表述。答题模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答案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被篡改的村庄”比作“整过容的脸”,(将村庄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村庄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篡改而僵化成千篇一律的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失望和痛惜。 
10.有人说“散文是一个时代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的投射,是醒着的心灵对于世相的观察”。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家园的情感。
解析:
由选文第⑤段“它变得和其他所有的城镇与现代村庄一样,横平竖直,条分缕析,板着一张被整过容的制式的脸”,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被篡改后的村庄的无奈与痛心;由第⑦段“日渐稀薄的认同和归属感,已然经不起格式化般的简化和篡改了”,体会到作者为对心中“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感到震惊和愧疚;由第⑨段“但这些年我的确无法遏制某种凶猛的感受节节生长:家园于我而言,很可能也只剩下一个籍贯”,体会到作者对迷失家园而产生的无措、迷惘;由第②段“家园乃是身之所系、心之所系、生之所系、根之所系。它是世界上最后一块可靠的厚土”,可体会到作者对心中朴素古典的家园的强烈呼唤和挽留;由第⑥段“故乡在水泥化、标准化、去泥土化……既是实实在在泥土的减少,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正在消失,建基于土地之上的人际关系和伦理也正在消失。故乡正自外向内、从形式到内容、从细节至精神地逐渐变成一个新时代的村庄”可知作者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命运的思考;由第①段“家园是个美好的词,美好到可以独立地被抽象出来,作为游子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永远存在于内心”可知,家园是永远存在于作者内心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是作者永远的依恋。
答案示例:
①对家园在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格式化般简化和篡改的痛心与无奈。②对心中“家园”的认同和归属感日渐稀薄的震惊和愧疚。③对迷失家园而产生的无措、迷惘。④对心中朴素古典的家园的强烈呼唤和挽留。⑤对家园在现代化进程中命运的思考。⑥家园是永远存在于作者内心的乡愁与情感寄托,是作者永远的依恋。(答出两点即可)
11.“家园”是很多作家情感的原乡,创作的源泉,比如徐则臣小说里常有一条充满故事的“花街”,莫言小说的故事多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请你再写出一位这样的作家,说说他的文学创作与故土家园的关联。
解析:根据题意,要紧扣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其故土家园的关联展开。解答此题,要熟悉作家家乡、相关作品名称及内容。
答案示例:①鲁迅是浙江绍兴人,他的笔下人物活动的背景常带有江南水乡的特点,比如《社戏》《五猖会》。②老舍是北京人,他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北京味,比如《骆驼祥子》《茶馆》。③沈从文是湖南湘西人,他的笔下展现了湘西传统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比如《边城》《湘行散记》。(还可举孙犁与白洋淀、刘绍棠与大运河、路遥与黄土高原等)
12.学习《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一个主题为“余光中与乡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
②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 ,
(2)诗人余光中曾参加过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他是白发老者,但他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说: ,
A.我这个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永不服老, 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同获奖,说
明他尚未落伍。
(3)活动中要求大家以“月”为触发点,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诗句: , 。
(1)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
②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 ,
陆岛有情
两岸(千古)深深的乡心
解析:
对联有以下几个要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本题可根据对《乡愁》一诗的理解作答。
(2)诗人余光中曾参加过一次文艺颁奖仪式,获奖者大都是黑发晚辈,只有他是白发老者,但他风趣睿智的致辞赢得了满堂喝彩,他说: ,
A.我这个老头子能与年轻人一同获奖,首先感谢评委的公正,一视同仁。
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年轻人能赶上我,我十分欣慰。
C.我虽然是个老头子,但我永不服老, 所以能与年轻人同台获奖。
D.一个人年轻时同老头子一同获奖,表示他已经成名。可年老时还能同小伙子一
同获奖,说明他尚未落伍。
D
解析:
作答时首先要分析空缺处上文的语境。前文中的提示信息是“风趣睿智”“赢得了满堂喝彩”,可见他的致辞首先是风趣的;其次致辞应既夸赞了年轻人,又表明了自己宝刀未老。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描述。
(3)活动中要求大家以“月”为触发点,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诗句: , 。
月是故乡明/天涯共此时
答案示例:露从今夜白/海上生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