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小结与复习
1.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分别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熟练地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和其他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使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准确地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巩固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建模意识.
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
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
一、情境导入 整体感知
本章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自主探究】
活动:基础知识梳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一定有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边c所对的角是直角.
3.反证法
步骤:(1)先假设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
(2)然后通过演绎推理,推出与基本事实、已知的定理、定义或已知条件相矛盾;
(3)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进而得出原结论正确.
【师生活动】①明了学情:关注学生对本章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学生遗忘的知识及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③生生互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相互释疑,相互查漏补缺.
三、典例剖析 再探新知
【合作探究】
例1:在高5米、长13米的一段台阶上铺上地毯,台阶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则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17__米.
例2:有4组木棒,长度分别为:①2,3,4;②12,16,20;③12,15,36;④15,36,39(单位:cm),小颖分别用各组中的三根木棒首尾搭成三角形,其中恰好能搭成直角三角形的是(B)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例3: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道数学问题:“枯木一根直立地上高二丈周三尺,有葛藤自根缠绕而上,五周而达其顶,问葛藤之长几何?”题意是:如图所示,把枯木看作一个圆柱体,因一丈是十尺,则该圆柱的高为20尺,底面周长为3尺,有葛藤自点A处缠绕而上,绕五周后其末端恰好到达点B处.则问题中葛藤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解:如图,一条直角边(即木棍的高)长20尺,
另一条直角边长为5×3=15(尺),
因此葛藤长==25(尺).
例4:用反证法证明:“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有三个”的第一步应该是假设__多边形的内角中锐角的个数超过3个__.
四、课堂小结 回顾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本章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存在哪些疑惑?请说出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检测反馈 落实新知
1.在等边△ABC的边长为2cm,那么△ABC的面积为(C)
A.cm2 B.cm2 C.cm2 D.cm2
2.在Rt△ABC中,已知其两直角边长a=1,b=3,那么斜边c的长为(D)
A.9 B.10 C.11 D.
3.有两棵树,一棵高6米,另一棵高3米,两树相距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__5__米.
4.一座桥横跨一江,桥长12m,一艘小船自桥北头出发,向正南方驶去,因水流原因到达南岸以后,发现已偏离桥南头5m,则小船实际行驶__13__m.
5.如图,甲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东南航行,乙船同时同地向西南方向航行,已知他们离开港口1.5小时后分别到达B、A两点,且知AB=30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解:由题意得,∠AOB=90°,OB=16×1.5=24海里,AB=30海里.根据勾股定理得,OA2+OB2=AB2,即242+OA2=302,∴OA=18(海里);乙船的速度为:18÷1.5=12海里/时.
答:乙船的速度为12海里/时.
六、课后作业 巩固新知
见学生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