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乡村四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乡村四月》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6 15: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领会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富有情趣的四月的乡村。
3、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乡村风光的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淳朴。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想象、创设情景对话,让学生领会诗意、感受诗境。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乡村风光的美丽,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淳朴。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古诗词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凝聚的遗产瑰宝。从诗的内容上可以分为叙事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等等。老师这里有几句山水田园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年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其七》
2、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世界,去感受宋代诗人翁卷笔下的乡村四月。(板书课题)在这里,“卷”读三声。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慢一点,轻一点。
3、谁知道这里的四月指的是什么季节?(农历的四月是春末夏初,正是农忙之际)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节奏
1、孩子们,学诗的第一步就是读诗,在读之前,老师这里有一个自读要求。每人至少读两遍,第一遍把字音读准确,字正腔圆;第二遍看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2、(出示整首诗)谁来给大家读读?生评价,师评价。
我们都知道,诗和音乐一样,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讲究的是四三或是二二三这样的节奏,大家自己再试着读一遍,这一遍一定要读出诗的节奏,可以在书上把节奏划分出来。
根据节奏,再来读读,谁愿意给大家再读读。
品读赏句,想象悟情
学习一、二句
咱们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俗话说好诗不厌百回读。
现在请同学们在一、二句中圈出表示颜色、声音的词语。
出示:绿、白、子规声、雨(强调有“雨”)
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翁卷去感受这乡村的美景。
“山原”:你们觉得什么是山原?生汇报。
孩子们,你们瞧,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山原,出示图片。
谁能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绵延的、起伏的、交错的……)
诗人笔下的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丘陵。无论这些山是绵延的、起伏的还是交错的,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绿。
“绿”:你们看,四月的乡村,遍地都是绿的,山是绿的,田野也是绿的,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是绿的?(路旁的树、菜园子里的菜、美丽的春江水……)
“遍”:同学们,此时此景,好像绿色的墨水瓶被打翻了,到处都是绿的,到哪去找这么多的绿啊?
当我们来到山间,看啊,山间的原野怎么样了?——绿了
走进山脚下,怎么样了?——绿了
当我们爬到山腰上,怎么样了?——绿了
再往上爬,我们来到了山顶上,怎么样了?——绿了
那座小山怎么样了?——绿了
那片原野怎么样了?——也绿了
是啊!一座座小山绿了,一片片原野也绿了,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一个绿色的世界呈现出来了,是哪个字?(遍)
这就是诗人笔下的“绿遍山原”。遍地都是绿的,让你想到了那些词可以形容这绿色的世界?
(生机勃勃、生机盎然、富有生命力……)
(拓展)同样是描写绿色的世界,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在杜牧的眼里,江南的春是绿叶映衬着红花。
王安石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送闼青来。
在王安石眼中,两座大山打开门为人们送去绿色。
而在诗人翁卷眼里,全班齐读!出示一、二句。
此时此刻,我们来到山下,眼前翠色欲滴,个别生读;
我们来到田间,一片片郁郁葱葱,个别生读;
我们又来到里河边,碧波荡漾,全班一起读。
“白满川”:除了绿色的世界,这句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在这里,“川”指的是稻田,平坦的稻田里映着天空的白云,波光粼粼,白茫茫的一片。
“子规声里雨如烟”:在这江南的乡村四月里,这样的青山水色,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中,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杜鹃鸟的叫声”、“春雨沙沙的声音”、“蒙蒙细雨的声音”……
“杜鹃”:诗句中的“子规”就是我们常说的杜鹃鸟,它还叫“布谷鸟”,每当布谷鸟啼叫的时候,就是在提醒农民们赶紧播种了。
诗写文:(配乐)闭上眼,我们仿佛走出了家门,看着自己美丽的乡村,这里有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清风、细雨在抚摸着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熟悉的歌声“布谷、布谷……”
这是布谷鸟在歌唱,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是那样的悦耳,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我们屏住呼吸,继续听,我们听到了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草丛中、池塘边,小溪旁,树林里,田野里……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你想到了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样的景色?生答。
这些词语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美。
师板书:景美
学习三、四句
过渡语:绿色山野,白满平地,如烟的细雨中,响起了子规歌声,这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优美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呀!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他们又在忙碌着什么呢?
请齐读三、四句。
“蚕桑”:清晨农民要担着箩筐去桑园采摘新鲜的桑叶,采叶回家后把它们擦干净,一片片放在蚕筐上,每天至少要四次这样的喂养。在这江南的乡村四月里,家家养蚕、户户忙蚕。
“插田”:刚忙完了“蚕桑”,又得去插田,插秧的时候,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农民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弯着腰一根一根地插着秧苗。
“才、又”:在这样的乡村四月里,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只用了两个字就把它们串联了起来,是哪个两个字?(才、又)
乡村的四月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啊!
拓展“才、又”:孩子们,在江南的乡村四月里,除了蚕桑、插田,还会有什么农事?
(喂鸡、养牛……)
所以你的诗句可以这样写: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其实除了四月,在乡村生活中每个月都有不同的农事。
如果你是翁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来到了繁忙的五月,你会怎么写?
转眼间,我们又来到了六月,你会怎么写?
不知不觉中,已经七月了,你会怎么写?
何止是四月忙啊,真是:乡村月月闲人少,忙了春夏又秋冬。
师板书:人忙
拓展:同样是写乡村繁忙的景象,范成大这样写: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还有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总结:同学们,乡村的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翁卷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师板书:热爱、向往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翁卷!
拓展延伸,了解田园诗
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乡村四月》,去感受诗人翁卷笔下简约中的那份清淡。
除了今天学的这首《乡村四月》,我们还诵读了杜牧的《江南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以及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水田园诗。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山水田园诗?
除了以上我们诵读的这些诗篇,其实还有很多诗也属于山水田园诗,比如:唐代王维的《春中田园作》、张籍《野老歌》、孟浩然《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等等。
课后,我们可以去积累更多的山水田园诗。
学到这里,老师发现在这首诗当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我们都知道通过这首诗,翁卷想要表达乡村四月独特的美景和繁忙的景象,而他为何不说“乡村四月忙人多”?
(诗歌不押韵)
孩子们,这就是诗人的独特之处,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才让这首诗有了押韵、有了意境,也更因为如此,才能让这首诗在众多的山水田园诗作中独树一帜、流传至今。也正因为诗人的那句“闲人少”,才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业
课后积累并背诵更多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