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47。
2.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中的《数墙》,属于“数与运算”板块。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前继内容是第三单元中20以内加减法运算,以及加进来,减出去,加减法关系的初步体验。后续内容是第五单元组算式,以及加减法关系的再认识。
“数墙”这一教学内容采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同时为探究加减法关系、探索规律进行数学表达等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载体。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中已经认识了0-20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有一定的运算基础,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数感。
本课中,学生需通过观察数墙的搭建过程,发现数墙的总体规律、数墙中数与数的加减法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这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在情境中体验搭数墙的多种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多方面思维方式的形成以及对数感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数墙”上数的规律,能根据“数墙”的规律,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进行填数。
2.通过在“数墙”上填数,巩固2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品字格”中三个数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感悟加减法关系。
3.锻炼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理解“数墙”上数的规律,会根据规律在不同的“数墙”上填数。
教学难点
有策略地在“数墙”上填数。
教学准备
学习单、数卡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对应目标 师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评价关注点
环节一: 情境引入。认识数墙和数砖。 对应目标:1、3 由生活情境引入,认识数砖、数墙。 2.揭示课题:数墙。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情境,自然而然的引出数墙和数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通过观察认识数墙和数砖。
环节二: 探究新知。通过观察、猜测、归纳、验证等活动探究数墙上数的规律,学会搭数墙的方法。 对应目标:1、2、3 探究一:探索“数墙”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填数。 (1)观察“数墙”,探究“数墙”上填数的规律。 1.讨论交流,探究数墙上数 的规律。 举例验证规律。 初步归纳:下面2个数的和等于上面的数。 理解“相邻”的含义,得出完整的规律:相邻两块数砖上数的和等于它们上面一块数砖上的数。 认识“品字格”。 发现数墙中其它规律:品字格中的不仅能找到加法关系,还能找到减法关系;数墙最上层的数最大。 (2)根据规律,填“数墙”上缺失的数,探究在数墙上填数的策略。 1.找到合适的品字格在数墙上填数。(在seewo上拖动品字格组件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计算。)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找到合适的品字格,把下面2个数相加就能得到上面这个数。 通过拖动seewo组件,找到多个品字格在数墙上填数,并理解它们可以互相验证。 小结:中间这一层数砖很特别,它们同时在两个品字格中,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一个品字格中的两个数算出第三个数,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品字格验证我们的推断。 探究二:探索品字格中填数的条件。 (1)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顺序一定)。 小结:只有知道了品字格里的2个数,才能确定第三个数。所以在数墙上填数时,要先找这样的品字格。 (2)根据规律,在“数墙”上填数(顺序不一定)。 小结:在数墙上填数时,只要知道了品字格里的2个数,就能确定第三个数。 【设计意图】 讨论探究,让孩子经历观察、猜测、验证、归纳的过程,发现上数墙上数的规律,并尝试应用找到的规律。会灵活使用品字格探究解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能通过观察发现数墙上数的特点和规律,利用品字格中的已知数,学会灵活的解题。
环节三: 练习巩固。 通过利用品字格,进一步巩固在数墙上填数的方法。 对应目标:2 小象的“数墙”搭对了吗?只改动一次使数墙变正确。 根据规律,在四层的“数墙”上填数。 搭“数墙”(无干扰信息)。 边拖动数字搭数墙,边交流讨论搭数墙的思路。 搭“数墙”(有干扰信息) 独立操作,分享思路 【设计意图】:巩固数墙上数的规律,感悟在数墙上填数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能利用数墙上数的规律,判断和独立搭出数墙。
环节四: 课堂总结。通过对学习知识和方法的回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1.课堂回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过程的回顾,帮助学生在学习行为与活动目标之间建立起有意识的联系,渗透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板书设计 数墙
作业与评价 共同发现“数墙”的多种填数方法。 引导学生继续有序思考,将所有情况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