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总理,你在哪里
一、选字词填空。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________(停息 休息)!
(2)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_______(流 闪 滴)着他辛勤的汗滴……
(3)你的人民世世代代________(想念 思念)你!
(4)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________(呼喊 呼唤):周——总——理——
二、选择。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àn) 谷穗(huì) 宿营(sù)
B.冓火(gōu) 伐木(fá) 海防(fánɡ)
C.辽阔(kuò) 足迹(jì) 心脏(zànɡ)
D.哄鸣(hōng) 呼唤(huàn) 柯岩(kē)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B.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C.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D.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寄托着全国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思。
B.诗中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用是表明周总理生前常抽空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
C.诗人让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来回答人民的发问,是为了展现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勤工作的生动画面,深化主题,营造山水有情的动人意境。
D.诗中多处运用省略号,表达了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无限深情。
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2)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
(3)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
四、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这所学院凝聚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者的殷切期望,在几代学校领导和教学人员的_________(辛勤 辛酸 辛劳)努力下,向海军输送了许多人才。
(2)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挫折和考验,与其空自嗟叹“我太难了”,不如鼓足勇气,____________(实事求是 安分守己 埋头苦干),用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五、综合性学习活动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们班要开展以“话说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把名人名言当座右铭。请根据示例,选取某位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主题阅读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富有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②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______、______,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④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中华儿女的一代又一代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语部分,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今人的歌声 B.古人的诗句
②从“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到“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______、______,无不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3)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
报国无门空遗憾 生不逢时辛弃疾
a有人说,南归后的辛弃疾虽未能重上战场,但他依然在战斗,只不过那是一场内心之战,是意志与情绪的交战。无法报国杀敌,仍显英雄本色。
b我们现在更多的是从文学的角度认识辛弃疾,他留下的经典词作数不胜数,他是宋词豪放派的一代宗师,与苏轼平分秋色。但苏轼写豪放词,倾注的是意境,而辛弃疾倾注的是心境。苏轼写英雄,是在写历史;辛弃疾写英雄,是在写现实,写人生。
c狂放时,他写:叹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黄英红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黄金印……此时方称情怀,尽拼一饮千钟。(《金菊对芙蓉·重阳》)
d失意时,他写: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e英雄迟暮,他写: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满江红·倦客新丰》)
f明明是国之大侠,偏偏成了“词中之龙”,这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却是辛弃疾个人的大不幸。
g辛弃疾很推崇陶渊明,但他对陶渊明的理解,相当独特。
h他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在他眼里,隐居乡间的陶渊明跟建功立业的诸葛亮,是一样的风流人物,只是人生境遇不同罢了。这怎么看都是常年赋闲乡下的辛弃疾的自况。借他人境遇,浇心中块垒。
i从1181年冬天,他41岁时遭到弹劾罢官起,直到去世的20多年时间里,除了偶有两三年被起用为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之外,其余时间,他基本都在江西上饶带湖边的家中栖居。
j他把这个后半生的家,命名为“稼轩”。你拿起他的词集,翻看这一时期的作品,扑面而来都是这样的意境:愁、酒、剑、白发……
k待到时代需要英雄时,英雄早已老去。
l南归整整40年后,辛弃疾终于等到了上前线的机会。此时,南宋的实权派人物韩侂胄,大量起用主战派人士,试图发起对金国的北伐。1203年,韩侂胄征召63岁的辛弃疾出山,出任浙东安抚使。
m尽管年纪大了,尽管蛰伏半生,但辛弃疾仍是整个国家最清醒、最冷静的主战派。他未被周遭叫嚣北伐的氛围冲昏头脑,而是上疏建言,北伐应进行精密的筹备,从士兵的训练、粮草的供应,到军官的选拔,都要力求完善,不能草率,否则将功亏一篑。
n开禧元年(1205),65岁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其间,他登上北固亭,写下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o这首词中,辛弃疾流露出深深的纠结:一方面,他以廉颇自喻,说自己虽老矣,仍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另一方面,他提醒韩侂胄,千万不要像以往的北伐一样,草率出兵,以致遭遇重创。
p任何年代都不缺邀功自赏的人,缺的是清醒自守之人。在主战派当权的岁月里,辛弃疾仍然遭到了弹劾。开禧北伐如期进行,辛弃疾却已辞官在家。
q战争的结果不幸被辛弃疾预见,南宋因为军事准备严重不足,先胜后败。韩侂胄想再把辛弃疾请出来,作为抗金的一面旗帜。这次他授予辛弃疾的职务是枢密都承旨——一个相当重要的军事职位。当皇帝的任命诏书到达江西乡下时,辛弃疾已经病重。他没有赴任,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符号。
r开禧三年(1207),67岁的辛弃疾病逝。临终之际,他还在大喊杀贼!
s可怜辛弃疾,至死,他的故乡山东仍是沦陷区,收复中原,魂牵梦萦,无期更无望。他越是不曾认命,生命的悲剧色彩就越浓烈。凡人无力,我们能抱以同情;但英雄无力,我们又当如何呢?
t“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
1.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大幸”和“大不幸”各有什么含义?请根据文章加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第⑧段中,辛弃疾为什么要把陶渊明与诸葛亮联系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引用了辛弃疾的多首词作,请概括总结这一写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说:“一个最需要英雄的时代,偏偏也是扼杀英雄最厉害的时代”,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已被校刊“爱国的力量”专栏选用。请你再推荐一篇学过的课文给该专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停息 (2)闪 (3)想念 (4)呼唤
二、1.C 2.D 3.B
三、(1)拟人 反复 (2)比喻 (3)夸张
四、(1)辛勤 (2)埋头苦干
五、1.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2.示例:名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批注:劝诫我们要抓紧时间读书,要抓住中心,读精读透,粗读十本,不如精读一本。
六、(1)富有家国情怀
(2)B A
(3)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七、1. “大幸”指的是辛弃疾作为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创作了许多名
篇佳作,对中国文学贡献很大。“大不幸”指的是辛弃疾空有一身好
本领却不能上阵杀敌、为国效力,至死也没能实现收复中原的远大志
向。
2.辛弃疾虽像陶渊明一样赋闲在家,但是他的理想并不在田园,他渴
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可惜的是他没有诸葛亮那样的机会,这
是辛弃疾借陶渊明和诸葛亮来诉说自己的人生境遇。
3.用辛弃疾的作品说话,避免了作者个人主观情绪过多地直接在文章
中流露;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
认识辛弃疾,感悟其情感,理解其心声。
4.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强烈愤慨,
表达了对英雄的同情,对英雄所处时代的批判,突出了主题;从结构
上看,收束全文,照应标题,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5.示例一:我推荐《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雪》描写了北
国壮丽的雪景,表现了词人豪迈的情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及当代英雄
的赞美。
示例二:我推荐《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通过这只鸟的歌唱,表达了自己对土地(祖国)的热爱。
示例三:我推荐《乡愁》。这首诗写了人生的四个阶段的不同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