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
①青铜业 ②煮盐业 ③冶铁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诸侯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4.(2020·石家庄期末)“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竞相称霸,这一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瓦解(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炎帝、黄帝部落的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占据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是在什么时期( )
A.夏商周时期 B.河姆渡时期 C.春秋时期 D.西周时期
6.春秋时期,那时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
A.“牛”“耕”作为名、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8.《论语》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9.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0.《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 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 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二、判断题
1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改正:
【 】(2)周厉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改正:
【 】(3)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秦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改正:
三、简答题
13.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铁制农具在什么时期开始使用
(2)图2显示了当时什么技术已经得到推广
(3)铁制农具为什么能得到推广
14.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 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春秋时期的四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B )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2.春秋时期,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C )
①青铜业 ②煮盐业 ③冶铁业 ④漆器制作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 )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诸侯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4.(2020·石家庄期末)“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竞相称霸,这一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瓦解( C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炎帝、黄帝部落的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占据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是在什么时期( C )
A.夏商周时期 B.河姆渡时期 C.春秋时期 D.西周时期
6.春秋时期,那时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说明了( D )
A.“牛”“耕”作为名、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
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
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C )
A.分封制的推行 B.百家争鸣的活跃
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合纵连横的开展
8.《论语》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D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9.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D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10.《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B )
A.晋文公称霸 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 D.楚庄王称霸
1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主要是为了( C )
①争夺土地和人口 ②帮助弱小的诸侯国发展军事力量 ③争夺支配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④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二、判断题
12.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改正:
【×】(2)周厉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改正:“周厉王”改为“周平王”
【×】(3)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秦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改正:“秦国”改为“越国”
三、简答题
13.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的铁制农具在什么时期开始使用
(2)图2显示了当时什么技术已经得到推广
(3)铁制农具为什么能得到推广
参考答案 (1)春秋后期。
(2)牛耕技术。
(3)铁制农具与原始社会时期的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农具相比,更锋利、更坚硬,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春秋后期,冶铁业得到发展,能够生产大量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
14.阅读下列材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是在哪一年 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
(2)“政由方伯(指诸侯)”,请你举出春秋时期的四个霸主。
(3)请你试着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
(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