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7 07:2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选择题
1.[南宁中考改编]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能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
A.严刑苛法 B.修筑驰道 C.北击匈奴 D.开凿灵渠
2.秦始皇时,李斯奏请:“……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李斯此举意在( )
A.提倡思想自由 B.加强思想控制
C.抵制法家思想 D.促进文化繁荣
3.[马鞍山模拟]《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在渔阳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4.《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材料所述事件最终( )
A.谋求了政治权位 B.歼灭秦军主力
C.结束战乱的局势 D.推翻了秦朝统治
5.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的相似点是( )
A.重用人才 B.统治残暴
C.统治仁慈 D.重视农业
6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
A.陈胜、吴广起义中
B.巨鹿之战中
C.楚汉之争中
D.刘邦建立汉朝后
8.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9.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统一中国
B.秦末农民战争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二、简答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 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
(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1.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秦朝统治篇】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功”具体有哪些。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启示感悟篇】
(4)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小文的观点吗 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5)由秦朝的衰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12.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你也试试吧!
【步骤一:搜集史料】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步骤二:解答疑惑】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南宁中考改编]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能说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 )
A.严刑苛法 B.修筑驰道 C.北击匈奴 D.开凿灵渠
2.秦始皇时,李斯奏请:“……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李斯此举意在( B )
A.提倡思想自由 B.加强思想控制
C.抵制法家思想 D.促进文化繁荣
3.[马鞍山模拟]《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在渔阳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根本不会斩首。由此可见( A )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解析】不同的史料反映的同一历史事件有差异,由此可见,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A项正确。
4.《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材料所述事件最终( B )
A.谋求了政治权位 B.歼灭秦军主力
C.结束战乱的局势 D.推翻了秦朝统治
5.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的相似点是( B )
A.重用人才 B.统治残暴
C.统治仁慈 D.重视农业
6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B )
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
B.秦朝法律的残暴
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拐杖是外来品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这个画面发生在( A )
A.陈胜、吴广起义中
B.巨鹿之战中
C.楚汉之争中
D.刘邦建立汉朝后
8.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B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9.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B )
A.统一中国
B.秦末农民战争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二、简答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 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
(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事件:焚书坑儒。
(2)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但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4)陈胜、吴广发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1.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
【秦朝统治篇】
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被活活累死。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的“功”具体有哪些。
【改朝换代篇】
材料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材料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垓下歌》
(3)两则材料分别是刘邦、项羽所作,是两人不同结局的写照,“楚汉之争”的结局是什么
【启示感悟篇】
(4)在历史课上,小文发言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如果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小文的观点吗 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5)由秦朝的衰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秦始皇的“功”: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项羽失败,刘邦胜利并建立了政权。
(4)不同意。小文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决定了秦末农民战争必然爆发。戍边途中遇雨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即使陈胜、吴广在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5)要施仁政于民,要以人为本。
12.学习秦朝的历史时,老师带领我们进行探究,在老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对秦朝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你也试试吧!
【步骤一:搜集史料】
材料一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秦朝民谣
材料二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步骤二:解答疑惑】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与材料二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的内容,说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怎样
参考答案 (1)秦的暴政。徭役、兵役繁重,赋税沉重,刑罚残酷。
(2)大泽乡起义。
(3)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遇雨误期,按法律当斩。结果被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