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7 07: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选择题
1.[合肥瑶海区模拟]1957年,我国考古学者在陕西西安发现了西汉古纸残片;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葬中发现一块纸质地图残块。由此可知( )
A.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B.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C.东汉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D.西汉时纸的应用十分普遍
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了疫情增量,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国家安全。下列提倡预防疾病的东汉医学家是( )
A.扁鹊 B.张角
C.董仲舒 D.张仲景
3.《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材料所述成就的创造者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扁鹊
4.《汉书》有言:“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这说明司马迁记事( )
A.客观公正 B.仗义执言
C.关注民生 D.生动形象
5.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少数民族列为天子臣民。司马迁的这一做法( )
A.反映当时华尊夷卑的思想
B.适应了汉朝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C.推动了“华夏民族”观念的形成
D.为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做了铺垫
6.西汉文学家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的奏本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改变了这种携书不方便的现象得益于发明了(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 D.制墨技术
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
A.毕昇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
8.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9.下列属于生活于东汉时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所著的作品的是(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10.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生活的年代是(  )
A.秦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1.马小虎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他在书中不可能读到的是(  )
二、简答题
12.以下图片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 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从不同方面说出两点即可)
(2)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这个主题 (至少说出两条途径)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请你说出蔡伦受人尊敬的原因。
13.阅读下列材料: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编成《史记》一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14.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并感受它们。
【名人荟萃】
(1)图1人物是      ;图2人物是     ;图3人物是     。
(2)这三位人物各有何重大成就 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经典之作】
图4
(3)某校举行【经典之作】图书展。假如你是解说员,你会怎样向其他同学介绍上图作品
(4)在【名人荟萃】和【经典之作】两个栏目中有对应关系的人物与作品是        。
【你的感悟】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合肥瑶海区模拟]1957年,我国考古学者在陕西西安发现了西汉古纸残片;1986年,又在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葬中发现一块纸质地图残块。由此可知( A )
A.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 B.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C.东汉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D.西汉时纸的应用十分普遍
【解析】据材料可知,1957年、1986年先后在陕西和甘肃发现西汉古纸残片,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A项正确。
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预防为主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了疫情增量,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维护国家安全。下列提倡预防疾病的东汉医学家是( D )
A.扁鹊 B.张角
C.董仲舒 D.张仲景
3.《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材料所述成就的创造者是( B )
A.张仲景 B.华佗
C.蔡伦 D.扁鹊
4.《汉书》有言:“皆称迁有良史之材……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夸大好的方面),不隐恶(不隐瞒坏的方面),故谓之实录。”这说明司马迁记事( A )
A.客观公正 B.仗义执言
C.关注民生 D.生动形象
5.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少数民族列为天子臣民。司马迁的这一做法( B )
A.反映当时华尊夷卑的思想
B.适应了汉朝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C.推动了“华夏民族”观念的形成
D.为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做了铺垫
6.西汉文学家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的奏本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改变了这种携书不方便的现象得益于发明了( C )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造纸术 D.制墨技术
7.“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B )
A.毕昇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
8.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B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9.下列属于生活于东汉时期,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所著的作品的是( D )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10.张仲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生活的年代是( C )
A.秦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1.马小虎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史记》,他在书中不可能读到的是( D )
二、简答题
12.以下图片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大发明是什么 结合图片,说说此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从不同方面说出两点即可)
(2)你打算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来探索研究这个主题 (至少说出两条途径)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请你说出蔡伦受人尊敬的原因。
参考答案 (1)造纸术。优点:①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②经济,相比丝帛成本低廉,价格便宜等。
(2)例如:可通过社会上专业的文物馆、博物馆、大学专业研究所及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探究有关的文物、图片、影片、文字记录等原始资料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等。
(3)改进了造纸术,方便了书写,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编成《史记》一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1)《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素质:勤奋学习,博览古今书籍;不怕困难,多参加社会实践;不畏权贵,敢于秉笔直书,等等。
(3)从中应得到的体会有: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言之有理即可)
14.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这一发展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又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前人取得的成就,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并感受它们。
【名人荟萃】
(1)图1人物是      ;图2人物是     ;图3人物是     。
(2)这三位人物各有何重大成就 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经典之作】
图4
(3)某校举行【经典之作】图书展。假如你是解说员,你会怎样向其他同学介绍上图作品
(4)在【名人荟萃】和【经典之作】两个栏目中有对应关系的人物与作品是        。
【你的感悟】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有何感受
参考答案 (1)蔡伦 华佗 张仲景
(2)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发明“麻沸散”;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勤于实践、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4)图3与图4
(5)我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居于先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