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7 07: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
A.把汉献帝接到许 B.招揽人才
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
2.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在今天的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故事来自春秋到三国这段时间。下列成语故事与三国中的人物有关的是(  )
A.卧薪尝胆 B.三顾茅庐
C.围魏救赵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三国,是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6.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悲惨景象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
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8.四川绵阳西山的蒋琬墓,是著名的历史遗迹,蒋琬继诸葛亮之后辅政蜀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墓主人生活于(  )
A.秦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简答题
10.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1和图2中战役的交战双方各是谁 图1的战役有什么影响
(2)结合图1和图2,想想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图2对图3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请说出图3中各政权建立的时间、都城。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三个当时的“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哪一位 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周郎”指的是谁 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12.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王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 )
A.把汉献帝接到许 B.招揽人才
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
2.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B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在今天的成语词典中,有许多成语故事来自春秋到三国这段时间。下列成语故事与三国中的人物有关的是( B )
A.卧薪尝胆 B.三顾茅庐
C.围魏救赵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4.三国,是一个永远激起豪情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曹操,坚韧不拔的刘备,胆略超群的孙权构筑起三足鼎立的局面,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C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5.曹操与袁绍之间进行的官渡之战,其性质是( A )
A.军阀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6.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悲惨景象发生在( B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
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8.四川绵阳西山的蒋琬墓,是著名的历史遗迹,蒋琬继诸葛亮之后辅政蜀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墓主人生活于( B )
A.秦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D )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二、简答题
10.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图1和图2中战役的交战双方各是谁 图1的战役有什么影响
(2)结合图1和图2,想想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图2对图3局面的形成有什么作用 请说出图3中各政权建立的时间、都城。
参考答案 (1)图1交战双方是曹操和袁绍,图2交战双方是曹军和孙刘联军。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不要骄傲轻敌,战略战术要得当。
(3)图2奠定了图3局面形成的基础,也就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魏国建立,定都洛阳;221年蜀国建立,定都成都;229年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材料二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浪花淘尽英雄”是说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很多的英雄豪杰。请你举出三个当时的“英雄”。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哪一位 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 材料二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周郎”指的是谁 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3)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1)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张飞、关羽等。(答案不唯一,任答三个即可)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言之有理即可)
(2)魏、蜀、吴。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和曹军,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周瑜。诸葛亮。
(3)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12.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王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法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和孙权联军。④曹操。⑤曹操。A.魏,B.蜀,C.吴。
(2)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