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0 21:3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21cnjy.com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www.21-cn-jy.com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1·c·n·j·y
3.作家、作品简介
4.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逛( )来逛去 矮墩墩( ) 砖砌( )
昵( )称 蹑( )手蹑脚 苔藓( )
气吁吁( ) 殡( )仪馆 一筹( )莫展
一幢( )楼 撒( )手 咆哮( )
窗槛( ) 瞥( )见 掺( )假
唠唠叨叨( )
【自主学习】
(1)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合作探究】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请说明原因。
2.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作者是如何来塑造贝尔曼这个人物形象的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 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不是“杰作” 为什么 它对琼珊来说意味着什么 试分析琼珊能康复的原因。21·cn·jy·com
4.贝尔曼为琼珊冒着风雨画藤叶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
【当堂练习】
想像片段:贝尔曼画最后一片藤叶
要求: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有适当情境描写,100字左右。
【学习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导学案答案答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略 )
三、合作探究
2、①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
请一生读第30节。
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头。
②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十分有所改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第二次见面,大家对贝尔曼是不是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呢?
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
3、
杰作:逼真,连两个画家都没有看出那是假的;
这片叶子给予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意味:最后的常春藤叶让琼珊重新燃起生的希望,给了琼珊巨大的精神鼓舞,支撑着她活下去。可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琼珊的精神支柱。21教育网
原因:
(1) 贝尔曼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
(2) 苏艾
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
(3) 医生
尽力医治琼珊的病。
(4) 琼珊自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