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 霍秀敏
一、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
《水的净化》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教材安排安排这个课题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于水质和水污染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净化水的方法。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因为本课题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课堂氛围会比较活跃,学生学得也会轻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 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难 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 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课
1.播放视频,
设问:生水为什么不能饮用
2.展示一瓶污水和一瓶生活用水
设问:如何将浑浊的天然水转换为生活用水呢?都有哪些方法?
提示学生参考课本P74图4-14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并展开讨论。
板书: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净化
板书净化方法。
1.回答
2.讨论,回答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的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走向化学。
二、水的净化
1.指导学生观察盛有河水的三个烧杯
1.观察现象并描述。
由此开始承上启下,引导观察分析。
一系列的净水方式的探究。
2.如何将悬浮在水中的杂质除去,让水变得更澄清呢?
2.讨论。
3.大屏幕展示实验4-1:向Ⅰ号Ⅱ号烧杯中分别加入明矾
陈述:如果想净化效果好,首先加入明矾的量要够,其次,静置的时间要足够。大屏幕展示明矾净水的视频。
提问:明矾净化水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4第二段。
陈述:明矾净水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加入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沉淀。
3.分组实验
看视频描述实验现象。
阅读课本后回答
听讲。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4.设问:如何将沉降于烧杯底部的杂质与水分开呢?
大屏幕展示生活中涉及过滤操作的图片,图片中是如何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呢?
引出过滤操作。
4.讨论。
思考并讨论。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5.大屏幕展示古代造纸术。
过渡到实验室的过滤操作。
5.观看视频
体验化学与生化密切联系。
6.介绍滤纸。
演示过滤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实验。
6.认真听讲、观察。
联系实际生活
7.大屏幕播放过滤操作视频并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小组同学间协作,然后请学生来汇报实验现象,结论。
7.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结论。
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8.请学生对比Ⅰ号Ⅱ号Ⅲ号烧杯中水的清澈程度。
陈述:Ⅲ号烧杯中的水最浑浊,Ⅰ号、Ⅱ号烧杯中的水分别于Ⅲ号烧杯中的水进行了比较,我们把这样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法。
8.对比汇报。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对比方法。
9.展示过滤操作中的一些问题。
9、回答。
引起注意。
10、教师总评: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那么现在同学来分析一下如果过滤完以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10、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小组分析原因。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1.出示一杯有颜色和气味的水
提问:用过滤操作能除去颜色和气味吗?为什么?
演示自制净水器净化水。
提问:是什么神奇物质既能除去颜色又能除去气味呢?大屏幕展示活性炭。
大屏幕展示净水器及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提问:为什么入水口在下面。
11观察并闻气味,描述颜色气味。
回答并说明原因。
观察操作及现象并描述。
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并听老师讲解。
讨论回答。
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大屏幕展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并展示课本P74图4-14.
12.观看大屏幕,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
13.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就是自来水呢?还缺少那一步,自来水厂是怎样净化水的呢?
讲解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
13.看课本图4-14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并进行P74的讨论。
14.大屏幕播放:焦点访谈-自来水何以浑浊,设问如何将这样的自来水变的澄清呢?指引学生自制净水器。
观看。
自制净水器。
三、本课总结:
请同学看投影。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和过滤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2.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四、课堂练习
大屏幕展示
练习
巩固新知识
五、作业:
1、课后作业P78 1.(1)、2、3
2、社会调查P56 4
3、预习课题3水的组成
记录
巩固知识,预习新课
板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件20张PPT。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乌海市第二中学 霍秀敏自来水厂净水过程ⅠⅡⅢ 实验4-1 明矾的净水作用在净水过程中明矾起什么作用ⅠⅡⅢ实验4-2 过滤操作图4-15 过滤器的准备
图4-16 过滤液体注意:
1.为什么滤纸一定要和漏斗贴紧,不能留有气泡?
若有气泡,过滤的速度会比较慢防止过滤不干净2.为什么液面低于滤纸边缘?3.为什么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4.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引流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1)滤纸破损;
(2)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等。三靠
一贴二低过滤操作要点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 锅底的水垢是怎么回事? 阅读教材76页第2-4自然段,观察实验4-3和图4-18及4-19,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硬水?什么是软水 ?2、使用硬水给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 ?3、怎样区分硬水与软水? 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浪费肥皂,衣服洗不净; 锅炉结垢有爆炸的危险。肥皂水 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自下而上注水净水程度由低至高: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蒸馏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 )
A. 酒精和水 B. 食盐和泥沙
C. 食盐水 D. 铁粉和铜粉 B2、指出右图中明显的两处错误⑴ 。未用玻璃棒引流漏斗的下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⑵ 。3、过滤装置中用到了哪些玻璃仪器________A.试管 B.烧杯 C.胶头滴管 D.量筒
E.酒精灯 F.玻璃棒 G.水槽 H.漏斗
I.铁架台 J.锥形瓶 K.集气瓶B F H
4、自来水厂过滤池的作用是( )
A、除去矿物质 B、杀菌消毒
C、除去不溶性杂质
D、除去各种杂质
5、下列净化水的操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过程的是( )
A、沉淀 B、消毒
C、过滤 D、吸附CB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
3.如何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再见!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
斗的内壁
二低:
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待过滤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
小烧杯口要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漏斗的下端尖嘴要靠在烧杯的内壁上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 霍秀敏
一、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
《水的净化》是初三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教材安排安排这个课题是为了符合新课程与学生生活贴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为课题2的第一课时。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于水质和水污染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净化水的方法。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因为本课题跟生活联系紧密,所以课堂氛围会比较活跃,学生学得也会轻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和过滤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 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 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难 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 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课
1.播放视频,
设问:生水为什么不能饮用
2.展示一瓶污水和一瓶生活用水
设问:如何将浑浊的天然水转换为生活用水呢?都有哪些方法?
提示学生参考课本P74图4-14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并展开讨论。
板书: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净化
板书净化方法。
1.回答
2.讨论,回答
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联系学生生活的经验,引入新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走向化学。
二、水的净化
1.指导学生观察盛有河水的三个烧杯
1.观察现象并描述。
由此开始承上启下,引导观察分析。
一系列的净水方式的探究。
2.如何将悬浮在水中的杂质除去,让水变得更澄清呢?
2.讨论。
3.大屏幕展示实验4-1:向Ⅰ号Ⅱ号烧杯中分别加入明矾
陈述:如果想净化效果好,首先加入明矾的量要够,其次,静置的时间要足够。大屏幕展示明矾净水的视频。
提问:明矾净化水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4第二段。
陈述:明矾净水过程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加入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胶状物。这种净水方法称作吸附沉淀。
3.分组实验
看视频描述实验现象。
阅读课本后回答
听讲。
增加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
4.设问:如何将沉降于烧杯底部的杂质与水分开呢?
大屏幕展示生活中涉及过滤操作的图片,图片中是如何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呢?
引出过滤操作。
4.讨论。
思考并讨论。
引导,过渡到过滤操作的学习。
5.大屏幕展示古代造纸术。
过渡到实验室的过滤操作。
5.观看视频
体验化学与生化密切联系。
6.介绍滤纸。
演示过滤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实验。
6.认真听讲、观察。
联系实际生活
7.大屏幕播放过滤操作视频并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小组同学间协作,然后请学生来汇报实验现象,结论。
7.分小组做过滤实验。
汇报实验现象,结论。
训练过滤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团队意识。
8.请学生对比Ⅰ号Ⅱ号Ⅲ号烧杯中水的清澈程度。
陈述:Ⅲ号烧杯中的水最浑浊,Ⅰ号、Ⅱ号烧杯中的水分别于Ⅲ号烧杯中的水进行了比较,我们把这样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法。
8.对比汇报。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对比方法。
9.展示过滤操作中的一些问题。
9、回答。
引起注意。
10、教师总评:
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很多,我们总结为“一贴、二低、三靠”,请大家看投影。
那么现在同学来分析一下如果过滤完以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有哪些?
10、认真听教师讲解、记录。
小组分析原因。
辅导学习方法,理清思路,掌握好过滤的操作技能。
11.出示一杯有颜色和气味的水
提问:用过滤操作能除去颜色和气味吗?为什么?
演示自制净水器净化水。
提问:是什么神奇物质既能除去颜色又能除去气味呢?大屏幕展示活性炭。
大屏幕展示净水器及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提问:为什么入水口在下面。
11观察并闻气味,描述颜色气味。
回答并说明原因。
观察操作及现象并描述。
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并听老师讲解。
讨论回答。
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12.引导:对于少量用水,我们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是不是也这样净化水呢?
12.观看大屏幕,了解自来水厂水净化过程。
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感受身边的化学。
13.提问:自然界的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之后变澄清了,这样的水是否就是纯净的水?看大屏幕上的图片。引出硬水和软水。(板书:二、硬水和软水)
13.讨论。
三、硬水和软水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板书: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演示实验:硬水和软水的区分。
有硬水给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引出硬水的软化方法并板书: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蒸馏
大屏幕展示蒸馏过程。
阅读并思考。
观察实验。
记录。
观看。
自学教材
四、本课总结: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
3.如何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
认真听教师讲述,疏理一堂课的所学知识。
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五、课堂检测
大屏幕展示
练习
巩固新知识
六、作业:
1、课后作业P78 1、2、3
2、预习课题3水的组成
记录
巩固知识,预习新课
板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2 水的净化
二、硬水和软水
1.概念:
2.区分方法:用肥皂水
3.硬水的软化方法:煮沸、蒸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