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古代诗文阅读
目录
01
阅读总览
阅读总览
1.熟读古诗文,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掌握其意义、用法,培养深度解读能力。
2.了解古代诗文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对比、衬托、反问等,体会这些形式在表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3.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类型诗文的特点,把握其论证或叙述的层次,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了解本单元所选诗词的风格,体会其形式特点和抒情方式,理解词作蕴含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
续表
篇名 阅读指引
《唐雎不辱使命》《韩适有东孟之会》 《望阙台》(比较阅读) 感慨悲歌之士。
《观书有感(其二)》《送东阳马生序》《送天台陈庭学序》(比较阅读) 有关读书求学的诗文。
(一)(15分)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
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韩适有东孟之会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①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②,自屠出肠,遂以死。
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
隆,是其轶贲、育③而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二》)
【注释】①韩王及相:韩哀侯及国相韩傀。②皮面抉眼:划破脸皮,挖出眼珠。③贲、育:孟贲、夏育。这两人与后文“成荆”均为勇士。
【丙】望阙台①
[明]戚继光
十年②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③。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释】①望阙台:戚继光命名的一个高台。阙,宫闱,指皇帝居处。②十年:指诗人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③宸(chén)銮(luán):皇帝的住处。
1.解词。(2分)
文言词句 学习策略 词语释义
父母既殁矣 联系课内积累推测:既加冠 (1)____________
韩适有东孟之会 联系常见成语推测:适得其反 (2)____________
已经
恰好
2.观句。(5分)
(1)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韩 傀 走 而 抱 哀 侯 聂 政 刺 之 兼 中 哀 侯 左 右 大 乱。
(2)结合加点字,分析人物说话时的情感。(2分)
勇哉!气矜之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哉”用在“勇”之后,加强了聂政姐姐面对弟弟尸体时,对于弟弟勇敢仁义的举动的赞叹之情。
3.品文。(8分)
(1)结合乙文聂政刺韩傀的表现,探究甲文中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聂政刺杀韩傀时,不顾韩傀身边的守卫众多,直冲上台阶刺杀,并且英勇地杀死了几十个人,体现了他作为“士”的勇敢无畏及做任何事都一定要成功的坚定决心。唐雎以此为例,是想告诉秦王,如果秦王仍旧要逼迫安陵君换地,那么唐雎就会效法这些刺客,与秦王斗争到底,借此来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否则是自寻死路。
(2)同为爱国英雄,甲文中的唐雎面对秦王,奋起反抗,以死相拼,而丙诗作者戚继光则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2分)
繁霜
秋叶
(3)甲文中唐雎“孤身”出使秦国,体现了他____________的气概;丙诗中戚继光自称为“孤臣”蕴含了特别情感,结合诗句,我的分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英勇无畏
戚继光称自己是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孤”字背后暗含他希望抗倭斗争能够得到朝廷充分支持的期盼之情
参考译文:【乙】恰好韩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哀侯及国相韩傀都在那里,他们身边有很多持着兵戟的侍卫。聂政直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边逃跑边抱住韩哀侯。聂政再刺韩傀,同时也刺中韩哀候,左右的人一片混乱。聂政大吼一声,杀死了几十人。(聂政)随后自己(用剑)划破脸皮,挖出眼珠,又割腹挑肠,就此死去。
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摆在街市上,以千金悬购(他的姓名)。过了很久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谁。聂政的姐姐听说这件事后,说道:“我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能因为吝惜自己的性命,而埋没弟弟的名声,这也不是弟弟的本意。”于是她去了韩国,看着尸体说:“英勇啊!你的壮烈浩气胜过孟贲、夏育,高过了成荆!如今死了却没有留下姓名,父母已经不在人世,
又没有其他兄弟,你这样做都是为了不牵连我啊。因为吝惜自己的生命而不宣扬你的名声,我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就抱住尸体痛哭道:“这是我弟弟轵地深井里的聂政啊。”说完便在聂政的尸体旁自杀而死。
(二)(15分)
【甲】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①,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①江边春水:指江中春水满堤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后常以春潮涌动喻指文思勃发。
【乙】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
【丙】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
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
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 ____________
(3)其气愈充 ____________
(4)而予齿益加老耄矣 ____________
羽毛
询问
更加
年岁,年龄
2.用“/”给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及 年 壮 方 可 出 而 四 方 兵 起 无 所 投 足。
3.甲诗形象地描绘了一个________的生活场景;乙、丙两文主要内容可用文中一个“_______”字概括。(2分)
/
/
读书
游
4.乙、丙两文都是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探究两文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记叙作者从乡之先达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求学应真诚谦虚。丙文称道游览名山大川对写作上的裨益,并热情地希望陈庭学要重视提高个人的修养。
5.仿照示例,根据文句用名句或成语提炼学习方法、读书心得。(2分)
文句 学习方法、读书心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或:实践出真知)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_________________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能生巧。
一日读书一日功。(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译文:【丙】天台陈庭学,擅长作诗,多次以中书左司掾之职而随从大将北征,建有功劳,提拔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经过水路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曾经在此生活过,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历观览、饮酒游戏、赋诗吟咏、歌唱呼啸。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他既游览,就必定写诗抒
发感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艺更加精湛。三年之后,庭学依惯例自己辞官归家,在京师和我相聚。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语气更加豪壮,志趣理想更加高远,这大概是他得益于山水帮助的缘故吧。
我内心很是惭愧,正当我年少时,曾经立志要出游天下,只是由于学业未成而不得空闲。等到可以出
游的壮年时,四方战乱,我无处落脚容身。到现在圣主兴起,天下太平,四海成为一家,然而我的年龄更加大了。想要像庭学那样游历天下,还有可能吗?然而,我听说过古代的那些贤士,像颜回、原宪,他们都处在陋室之中,野草都长得埋没了门户,而志向和意气却始终非常高远充沛,仿佛有一种囊括天地万物的胸怀。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有超出山水之外的东
西吗?庭学大概就是尝试着回去探索这方面的东西吧?如果(庭学)有什么收获,就要告诉我,那样的话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