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一、地理概念(或地理规律)解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是初中生一项基本技能。
二、教材分析
在第五章认识中国地理差异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并在每章的第一节讲述该地理区域的概述。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七年级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引领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地理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本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
五、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地图和资料,说出北方地区内部存在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3.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树立人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北方地区自然要素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诗词《沁园春·雪》,激情导入。同时展示反映北方地区冬季雪景的图片、农业景观图片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对北方地区形成一个总体的、生动的、概要的认识。
【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中所选景观图片背景是由北方轮廓图的相应位置上逐渐扩展到全屏,以示这些景观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地理现象的空间概念。同时教师结合视频引发思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二)确定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说出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地图和资料,说出北方地区内部存在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3.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解决华北平原春旱问题的措施。
(三)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如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石家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1.位置和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 ____、 _________以东、 ________ _以南, ____________一线以北,东临_____海和_____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__________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有_________带 和__________带 (温度带)。①气温:冬季_______,最冷月平均气温在_____ 以下,夏季_____,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_____,
②降水: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____________毫米,属于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
③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气候
4.土壤:东北平原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被称为“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 ”。
【学生经过上学期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有所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转:前边我们认识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这种自然特征深刻地影响着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北方地区农业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协作学习:
①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补充、修正。并对课本P10的活动进行探讨。
②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a.北方地区发展农业有什么有利条件?
b.北方地区都有哪些主要农作物?
c.北方地区发展农业有什么不利条件?
教师总结提升:北方地区发展农业在地形、气候方面有有利的因素,但也存在限制性因素,那就是经常会发生春旱。
③深入讨论: 阅读课本P 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教师出示济南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小组交流讨论,完成活动。)
a. 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及降水特点。
b. 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c. 搜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对春旱的?
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学生利用屏幕上的济南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给同学介绍春季气温变化和降水的特点,分析春旱形成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
华北平原春季降水量少,而气温升温很快,此时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经常会发生春旱。
教师引导提问:针对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春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学生献计献策: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的新品种;种植耐旱的作物;打机井,采取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教师总结: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通过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利用这些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设计思路是先认识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再分析不利影响,然后再过渡到寻找解决措施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既全面立体地认识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特征,又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五)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上表现,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有所增强,读图分析和归纳的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也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看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就是一个顺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学习中,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农业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注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