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地理 案序
课题 祖国的首都——北京2 课型 新授 教师
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教材分析 《祖国的首都——北京》是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知道的区域,北京还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现在已是一座现代化都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学习一个城市区域的思路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由此可以自学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生分析 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已有了基本的认识,7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网络搜集资料的能力,基于此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2、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学习查找资料并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总体把握北京城市职能。3、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众多,了解我国曾经的辉煌,增加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放式导入 【师】展示图片故宫、城城、天坛、颐和园等。漫步北京街头,我们可以感觉到北京是一座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城市。今天的北京是由老北京逐渐发展而来的,比如二环线就是在老北京城墙的基础上修建的。北京已有3000年历史,她以故宫为中心轴线,古老的北京城镶嵌在繁华的现代城市中央,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流光溢彩的现代建筑遥相辉映,每天都吸引大量游客观光。 【生】欣赏观赏传统建筑图片 发表自己的见解。 创设情境。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首都北京的现代都市气息。
核心过程推进核心过程推进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师】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历史为北京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师】查找北京的世界遗产展示相关图片。【讨论】如何更好地传承北京的城市文化?如何更好地保护北京的名胜古迹?三、现代化的大都市【师】北京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外围形成一批卫星城,像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央商务区等。【师】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 【生】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生】欣赏【生】谈看法学生看北京市的市区交通图。在小组之内讨论一下。 了解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学习,先从感性上认识现代化大都市的特征,而后通过讨论明确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现代化大都市发展趋势,拓展知识领域。
开放式延伸 【师】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举例说明:“首钢”的搬迁,公园、绿地和广场建设、现代化建设等。【师】北京既具有现代风貌,又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认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和关心北京发展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分层作业 1、必做作业:地理填充图册2、选做作业:课本上的“活动与探究题”
板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一、历史悠久的古城《世界遗产名录》与名胜古迹保护二、现代化的大都市立体交通网 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