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谏太宗十思疏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08: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谏太宗十思疏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时间:40分钟 分值:65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翻译题9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休:美好,福祉
B.夫在殷忧 殷:深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简能而任之 简:挑选,选拔
解析: C项,“冲”意为“谦虚”。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善始者实繁     择善而从之
B.居域中之大 怨不在大
C.臣闻求木之长者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D.不念居安思危 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解析:A项“善”,做得好;好的意见。B项“大”,重大的地位;大小。C项“长”,高;长远。D项“念”,考虑,想到。
答案:D
3.下列对加点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B.两个“而”不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而”相同,两个“以”不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解析:①转折连词, 却;②顺承连词,就;③连词,用来;④介词,用。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②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③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④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⑤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⑤⑥
解析:①根本,古义指“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④以为,古义为两个词,即“以之为”,意为“把它当做”;今义为一个词,认为。⑤纵情,古义为“放纵情怀”;今义为“尽情”。
答案:C
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C.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D.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解析:A项“安”,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安定”。B项“正”,使动用法,解释为“使……端正”。C项“乐”,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乐”。D项“宏”,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光大”。
答案:C
6.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
A.何厌之有      B.震之以威怒
C.为巡船所物色 D.终苟免而不怀仁
解析: B项和例句都是状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C项,被动句,“为……所”表被动。D项,省略句,省略“免”的宾语“刑罚”。
答案:B
7.下列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尽人皆知的常识“固本”“浚源”设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B.本文第2段从历代人君不能善终的历史现象入手,进而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反面强调了“居安思危”的必要性。
C.文中的“十思”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虑壅蔽”“想谗邪”戒轻信人言;“恩所加”“罚所及”戒赏罚不公。
D.本文语言委婉,情真意切,文采斐然,让君主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劝谏。可见,要把道理说得能够让人信服,就必须讲究表达技巧。
解析: 本文说理直接明了,语言并不委婉。
答案:D
8.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听说,想要求得树木长得高,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2)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广施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二、类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徵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徵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徵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罚。’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注]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来所行得失政化   比:近来,最近
B.应由德义所加 加:施与
C.旋以海内无虞 虞:忧患
D.我已与其断当讫 断:推断
解析:D项,“断”,判决。
答案: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以”,都是“因为”的意思;B项“而”,前者表承接,后者表并列;C项“于”,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由于”;D项“之”,前者是代词,代“大家”,后者是动词,到,往。
答案:A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喜纳谏言的一组是(  )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
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
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
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解析:③是说太宗不听劝谏,滥用刑罚时,戴胄苦苦相劝;④是太宗对戴胄的评价;⑤从“意甚不平”可知,太宗并非从心里接受劝谏。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徵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为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徵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解析:C项,唐太宗是想杀柳雄,不是杀戴胄。
答案:C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言。(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苦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2)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徵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徵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的,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徵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徵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徵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价值百万钱。有人说:‘孙伏伽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达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难道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见你的分析(才知道)我的过失已足以令人吃惊。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是终究不会违背你的话的。”
三、语言运用(15分)
14.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改成一个长单句。(4分)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他是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受到人们崇敬的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领袖
15.在下文标号的横线处续写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要符合文意,与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①②处的句式要与它前面画线的句式相同;③句要从正反两面对整段文字作总结。(6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假若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②如果当初唐太宗不听取魏徵的逆耳忠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③善听人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或:纳谏者,昌;拒谏者,亡)
16.下图是法律援助中心的图标,命名为“携手同心”。请仔细观察,说明图标的构图特点并揭示其寓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图标由盾牌、一颗心、两只握在一起的手和“法律援助”四部分组合而成。(2分)寓意是法律援助中心伸出法律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突出了法律援助亲和的一面和爱心的汇聚。(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