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应用体验之旅训练 苏教版必修3 "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抶:击,笞击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按照(法律)
C.素不闻诗书之训 训:教诲,训诫
D.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
解析:B项,按:追究,查办。
答案:B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凭借。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但。D项,都是代词,……的人。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②以至于永嘉
③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⑤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⑥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⑦吴之民方痛心焉
⑧大阉亦逡巡畏义
A.①③⑤ B.④⑤⑧
C.②⑥⑦ D.③④⑤
解析:④社稷:古今均指代国家。⑤湮没:埋没,多跟抽象名词搭配。⑧逡巡:有所顾忌而徘徊不敢前进。①当道:古义为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义为路中间。②以至:古义为到达;今义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或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③首领:古义为头颅,借指性命;今义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⑥颜色:古义为脸色;今义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⑦痛心:古义为痛恨;今义为极端伤心。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按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去今之墓而葬焉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③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④安能屈豪杰之流 ⑤亦以明死生之大 ⑥不能容于远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④/⑤ D.①③/②/④/⑤/⑥
解析:①③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⑤形容词作动词;⑥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D
5.下列对各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②斯固百世之遇也 ③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④断头置城上 ⑤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被动句;②③判断句;④⑤省略句;⑥定语后置句。
答案:A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为他送行。
(2)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可用来说明死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周忠介公遗事
汪 琬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万历中进士,历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告归。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故给事中嘉善魏忠节公忤忠贤,被逮过苏。公往与之饮酒,三日,以季女许嫁其孙。忠贤闻之,恚甚。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遂削籍。
而会苏杭织造太监李实与故应天巡抚周公起元及公有隙,追劾起元,窜公姓名其中,遂遣官旗逮公。公知之,怡然不为动。
比宣旨公廨(xiè),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及道府以下皆在列。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诸生王节等直前诘责一鹭,谓:“众怒不可犯也。明公何不缓宣诏书,据实以闻于朝。”一鹭实无意听诸生,姑为奸语谢之。诸生复力争,稍侵一鹭,一鹭勃然曰:“诸生诵法孔子,知君臣大义,诏旨在,即君父在也,顾群聚而哗如此!”皆答曰:“岂惟君父,二祖十宗实式冯焉。诸生奉明公教,万一异日立朝,不幸遇此等事,决当以死争之。明公奈何教人谄邪?”巡按御史见诸生言切,欲解之,乃语诸生曰:“第无哗!当商所以善后者!”众方环听如堵,官旗见议久不决,又讶抚按官不以法绳诸生也,辄手锒铛擿之地有声,大呼:“囚安在?”且曰:“此魏公命,可缓邪!”众遂怒曰:“然则伪旨也!”争登阑楯,奋击官旗,官旗抱头东西窜,或升木登堂,或匿厕中,皆战栗乞命,曰:“魏公误我!”或谓公盍返私室,公不可,遂舍一鹭署中。
一鹭惧,召骑卒介而自卫,夜要御史上疏告变,檄有司掳民颜佩韦等十余人系之。越八日,公竟就逮。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而忠贤复矫旨杀佩韦等五人,杖戍马信等七人,又黜诸生王节等五人。
崇祯元年,忠贤败。公之长子茂兰刺血上书白公冤,诏赠太常寺正卿,谥忠介。予特祠。一鹭亦以忠贤党被罪家居,白昼见公乘舆,佩韦等骑而从,直入坐中堂。一鹭大怖,遂病死。
汪琬曰:“亡兄搢九尝私次忠介公事。予以示公之孙旦龄,以为信。乃稍节其冗者,参以殷氏所作《年谱》,授其家俾弆(jū,收藏)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御史倪文焕承忠贤指劾公 指:同“旨”,意图
B.比宣旨公廨 比:及,等到
C.众方环听如堵 堵:壅塞
D.又黜诸生王节等五人 黜:废黜,这里指除去功名
解析:C项,堵:墙。
答案:C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解析:B项“过”,经过。A项“归”,归籍,还乡/归属;C项“为”,作/向,对;D项“窜”,改动,文中指“加入”/奔逃。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太监魏忠贤乱政
B.官旗抱头东西窜
C.遂舍一鹭署中
D.夜要御史上疏告变
解析:A项,形容词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作动词。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顺昌因和周起元有旧受牵连,御史倪文焕秉承魏忠贤的意图,遣官旗前去逮捕周公。
B.文章叙写巡抚都御史毛一鹭的奸谗、官旗的色厉内荏,反衬出了民众、书生的正义感。
C.文章特意写到周顺昌在事变后住到了毛一鹭的官署里,用意是表现他的凛然之气。
D.文末补写毛一鹭见周顺昌等直入他家中因而惊惧而死,有“天理昭昭”的警世作用。
解析:A项,文中仅写到倪文焕弹劾周顺昌。
答案: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小民聚观者数千人,争为公呼冤,声殷如雷。(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京师,下诏狱,坐赃拷掠,瘐杀狱中。(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围观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争相为周顺昌鸣冤,声音洪亮如雷震一般。
(2)到了京城以后,被关进牢狱,(阉党)诬指周顺昌犯了贪污罪,受严刑拷打,伤重病死在狱中。
参考译文:
周忠介公顺昌,字景文,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请求回乡到苏州居住。当时,朝内太监魏忠贤揽大权,扰乱了全国政局,曾任给事中的嘉善人魏大中得罪了魏忠贤,被捕押解经过苏州。先生到他那儿和他饮酒,第三天,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愤恨。御史倪文焕接受魏忠贤的意图,弹劾先生,就此被削除官籍。
恰好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和曾任应天巡抚的周起元与先生有怨仇,追查周起元罪状弹劾他,把先生的名字也加进去一起弹劾。魏忠贤就派官差到苏州,要逮捕先生。先生知道这件事,却不放在心上,一点也不为其所动。
等到府衙门宣读圣旨的那一天,巡抚都御史毛一鹭、巡按御史徐吉以及道、府以下各级官员全部到场。围观的百姓有好几千人,争相为周顺昌鸣冤,声音洪亮如雷震一般。书生王节等人走上前去,责问毛一鹭,并说:“众怒不可犯,大人何不慢点宣读圣旨,把这里的实情奏告朝廷。”毛一鹭实际上无心答应这要求,假意说好话安慰他们。书生们又据理力争,说话里有点冒犯了毛一鹭,毛一鹭勃然大怒,说:“秀才读的是孔圣人的书,懂得君臣之间的大义,圣旨所在,就是皇上所在,怎么敢聚众喧闹到如此地步!”书生都回答他道:“岂止是当今皇上,大明王朝的二祖十宗都会公断的!我等在大人管教之下,万一来日做了官,不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拼死力争。大人如何教我们去奉承别人?”巡按御史徐吉看到秀才们言语愤激,想设法调解,他就对秀才们说:“不要只管吵闹了,好好商量应付的办法!”大家正在听交涉,人群像一层层围墙一般,哪知几个差役看见说了好久没有结果,又不明白抚按为什么不办秀才们的罪,就“当啷”一声把镣铐往地上一丢,大喊:“犯人在什么地方?”又说:“这是魏大人的命令,可以缓办吗!”许多人被他们激怒了,说:“那么这圣旨原来是假的!”大家抢着翻上栏杆,过去拉住那些差役就用力打。差役个个抱住头,东逃西躲,有的跑进公堂,有的爬上大树,有的躲进茅厕,个个吓得抖抖索索叫饶命,说:“魏公害了我!”有人劝周顺昌,应该回自己家里去,他不肯,就住在毛一鹭衙门里。
毛一鹭很惧怕,召了骑兵带甲保卫他。夜里,要挟御史徐吉上奏章报告苏州民变,命令主管官员逮捕颜佩韦等十几个百姓,并把他们关起来。八天以后,先生竟被逮捕。到了京城以后,被关进牢狱,(阉党)诬指周顺昌犯了贪污罪,受严刑拷打,伤重病死在狱中。魏忠贤又假传圣旨,杀了颜佩韦等五个人,棒打后流放了马信等七个人,革去王节等五个人的功名。
崇祯元年,魏忠贤罪行败露。先生的长子周茂兰刺指血写血书,奏闻皇帝给父亲诉冤。皇帝下诏书追赠先生为太常寺正卿,予以谥号“忠介”,为他造专门的祠堂。毛一鹭因为是魏党,革职戴罪住在家里。有一天,白天看见先生坐了车子,颜佩韦等人骑着马跟随着,直走进他家大厅坐下。毛一鹭吓得不得了,就这样生病死掉了。
汪琬附记:我已故的哥哥播九,曾经编写了忠介公的事迹。我把那篇文章给忠介公的孙子旦龄看了。他说记载的都是事实。我就删去了一些多余的文字,参用殷献臣编的《周忠介公年谱》,完成了这篇文章,把它交给忠介公的子孙,让他们收藏起来
三、表达交流(15分)
12.《五人墓碑记》中的“五义士”舍生取义,让人景仰。请你给“五义士”写一副挽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英雄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 大义凛然,壮志千秋泣鬼神
13.结合课文《五人墓碑记》的内容,为在苏州暴动中“激于义而死”的五位义士写一段颁奖词。(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面对阉党的势力,你们无惧无悔,挺身而出;接受斩刑的一瞬,你们意气扬扬,谈笑赴死。虽不闻诗书之训,但你们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你们的死,确实重于泰山,让后人知道“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14.请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
说明:棒子即玉米,色黄。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一位厨师笑脸盈盈地拿着一块写着“黄金粥,每碗5元”的新牌子,替换原来挂在墙上的“棒子粥,每碗5毛”的牌子。
(2)讽刺了商家在食品的名字上做“文字游戏”来蒙骗顾客,从中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