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2023.07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B A B D B A D B C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 D A D C D C A B B D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6分。
23.(16分)
(1)战国时期,国君任免官吏且官吏不得世袭,颁发玺印符节作为行政司法等的凭据,建立上计制度按年度考核官吏,实行俸禄制,加强了行政管理。(或:量才任官,打破血缘世袭。权力出于君主,有利于加强集权。重视考核官员政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俸禄制,强化君权。概括准确、表述清晰即可得4分)
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社会经济发展。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世卿世禄制受到冲击,士阶层崛起。各国进行变法,加强君主权力。(4分)
(2)变化: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监御史监察各郡,到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并沿袭秦朝对地方监察的办法;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派刺史监察地方长官和豪强;东汉后期刺史成为地方最高长官,地方行政从二级变为三级。(6分)
影响: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损害了中央的权威;汉武帝对地方加强监察,打击地方豪强(稳定地方),加强了中央集权;东汉后期地方长官权力扩大,地方豪强的势力逐渐膨胀,军阀割据损害了中央集权。(2分,写出两点得2分)
如果此问改为“评析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题目的难度加大,就要从“怎么变的?为什么变?变了有何影响?”等问题来思考并组织答案。
24.(11分)
(1)(5分)A——③;B——⑦;C——⑥;G——④;H——③;
(2)(6分)
史料①是古代政论文献(古代文集),是当时人的记载,有可信度。说明东汉时犁耕(牛耕生产工具)传播到辽东,并记载了耕作的技术与方式。(2分。只写“东汉农业发展”得1分)
史料⑤是古代正史(传世史籍),是官方编辑的史书,记述较为权威。说明东汉光武帝时,设尚书台作为新的中枢机构,三公权力和地位下降(加强了皇权)。(2分。只写“东汉中央官制设置”得1分)
史料⑦是古代正史(传世史籍),是南朝时编辑的记述南朝史事的官修史书,较为权威、可信。说明南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生产得到发展。(2分。只写“南朝时江南开发”得1分)
25.(10分)
赫梯人是印欧人的一支,迁徙到小亚细亚半岛后,由游牧进入农耕状态,文明发展起来。赫梯人建立起王权国家,使用铁和马拉战车等,对外扩张势力,一度征服巴比伦城。赫梯人在治理国家时有法治的思想,刑罚较轻。赫梯人在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促进了自身文明的发展。赫梯人的社会生活充满神权色彩。(概括四点,8分)
赫梯文明因受到海上民族的冲击而“失落”,近代考古学家对赫梯人遗留的泥板文书等文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证据“重现”了赫梯文明。(2分)
说明:可以从赫梯人迁徙、建立王国并对外扩张、运用法律治理国家、在经济文化交融中文明发展、遗留下来的泥板文书是认识文明的证据等方面论述。也可以按时序,从赫梯文明兴起、文明的特点、文明衰落、文明“重现”等阶段进行论述。
概括材料信息全面,并能综合运用三本教材中的相关知识,8分。表达了运用泥板文书等文献作为证据来认识赫梯文明的研究方法,2分。
26.(12分)
(1)原因:中国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西传;为克服抄写书籍的低效,欧洲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机;印刷业没有行会的限制,图书市场发展的需要,为印刷业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资金、技术和原料等方面投入),推动印刷业的兴起和发展。(4分)
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与教育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兴起)。(2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原因和影响中答均可,但不重复给分)
(2)(6分)背景不同:明末清初中国是独立的封建国家;晚清民初,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断沦丧。
翻译人员构成不同:明末清初的翻译人员主要为传教士和政府官员;晚清民初的翻译人员主要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开明士大夫。
翻译书籍的内容侧重点不同:明末清初翻译的书籍主要介绍西方的天文、历法、地理等知识,同时还把中国书籍介绍到西方,翻译具有双向性。晚清民初的翻译则集中介绍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等领域,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并促进了社会变革。
产生的影响不同:对比来说,晚清民初的翻译活动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更大的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教育的发展等。
说明:写三个方面,且答案完整、准确,得6分。
27.(7分)
表现:义务教育普及率极大提高(得到普及);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材料中的信息概括准确,3分)
20世纪50年代,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改革开放开始以后,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任意两个史实,2分)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发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贡献的评价与所用史事对应准确,2分)
说明:运用两个准确的史实,紧扣社会主义建设,史实与观点逻辑清晰,得4分。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7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碲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史记·夏本纪》载,大禹受命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卑宫室,致费于沟滅(住屋简陋,把财物用在疏通水道)”。后世君主凡与大禹“卑宫室"相反,大肆营建宫殿、奢享乐等则被认为是昏庸。“卑宫室”体现的观念是
A.天人合一B.明德慎罚C.俭约自守D.尊崇儒术
2.灭商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封邦建国”,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对西周历史理解准确的有
①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②中国历史进入到“万邦时代”
③体现早期国家的特点④周天子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河北辉县战国墓出土铁器179件,其中有锄36件,犁4件,镰1件;在石家庄市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质农具占到65%;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东到山东、西到四川和陕西均有战国中期的铁农具出土。这些材料能说明战国时期
A.广泛使用铁农具生产B.法律保护官营冶铁业发展
C.牛耕提高了生产效率D.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
4.《汉书·艺文志》记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一现象说明战国时诸侯
A.实行内外服制度巩固统治B.任用读书人解决现实问题
C设置太学以传授儒家思想D.运用律令治理大一统国家
5.《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率军攻占咸阳时,“(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项羽)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此记载可用于解释
A.秦朝用严苛法律治理国家B.秦朝征收的田赋税率非常高
C.汉朝依“编户"征发赋役D.楚汉战争中刘邦获胜的原因
6.汉初帝王都不同程度地尊崇黄老之学,如“文帝本修黄老之言,不甚好儒术,其治尚清静无为",景帝重用“善为黄老言”的士人;还采取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减免苛刑、节省开支、少修土木工程等措施。采用此治理思想和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B.“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
C.“(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
D.“匈奴....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
7.《史记·货殖列传》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开放关卡),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
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据此可知西汉商业发展的条件包括
①社会秩序稳定②生产恢复发展③道路交通畅达④察举制度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下列两则史料能用来说明西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有
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汉书·西域传》)
右图的简牍: 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甘肃敦煌的汉代悬泉置遗址,留下了该驿站与西域屯田官之间物资、文书传递的记载。
①护乌桓校尉的管理职责②加强对西域的治理和开发
③张骞探索西南丝绸之路④驿站和文书邮传制度运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据西汉农书《氾胜之书》记载,公元前1世纪晚期,小麦和大麦已经在关中得到广泛种植,逐渐成为北方重要的主食,同时,西瓜、黄瓜、葱、大蒜、芝麻、葡萄、苜蓿等也陆续出现。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关中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体系B.张骞通西域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C.租佃契约关系推动农产品商品化D.原产美洲的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10.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北魏孝文帝十分重视孝道,他认识到“孝顺之道,天地之经”;还多次下诏,要州郡地方
访查“力田孝悌”“孝友德义”者“具以名闻”;还在诏书中指出“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
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
A.奉行世卿世禄制任用官员B.完成了律令儒家化过程
C.将儒家思想融入治国措施D.迁都洛阳消除民族隔阂
12.《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每人腰系一宽大腰带,全悬小铃,俾其行时铃声远闻。彼等
竭力奔走一切道路,止于相距三哩之别铺,别铺闻铃声,立命别一铺卒系铃以待.....有无数铺卒....百日路程之文书消息,十日夜可以递至,此诚伟举也。”这反映元朝
①急递铺的运行②军政命令传递迅速③行省制的设置④丝路商旅往来频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清代学者赵翼在《檐曝杂记》中写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皆绝技也。......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这体现他的观念是
A.发展商贸以融合中西习俗B.举办新式学校以传播西学
C.修明内政以挽救国家危亡D.以开放心态对待西洋器物
14.张謇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1914 年出版的《南通博物苑品目》中,将所有藏品按西方学科标准划分为“自然科学”与“历史和艺术”两部分,
据统计其中“自然科学"类占全部藏品的六成以上。这体现南通博物苑
①向公众提供自然和人文知识②借鉴西方建设经验
③倡导践行“科教兴国”战略④引入新的商业形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在中国近代史上,猛烈地抨击封建思想、使科学和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6.下列文化成就中,希腊化时代产生的成就包括
①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②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③《十二铜表法》④阿基米德提出的浮力定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7.对《罗马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评价准确的有
①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②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③是拜占庭文化标志性成就④深远影响了欧洲法学思想和法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 公元9-13世纪,在自称为智慧之城的巴格达,学者们翻译并研究了希腊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的著作,以及波斯和印度的科学论著,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这些翻译和研究活动的历史作用是
A.创造了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文字B.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叙事体撰史体裁
C.促进文化交流并发展阿拉伯文化D.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影响亚欧商贸
19.安的列斯岛原有三百万印第安人。1514 年减至14000人,最后只剩下200人。英国议会甚至厚颜无耻地宣布:杀戮印第安人是“上帝和自然赋予的手段"。欧洲殖民者如此暴虐屠杀,
给15—19世纪美洲历史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印第安人的数量锐减②种植园等大量使用黑奴劳动
③欧洲文化占主导地位④各国都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③①②
21.“十二月党人”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其历史背景是
A.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B.青年贵族军官受启蒙思想影晌
C.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不彻底D.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广泛传播
22.学习20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要紧扣“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20 世纪以来国际格局演变”等重要内容。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有
①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②自由、民主与独立思想在亚非拉更广泛传播
③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被反法西斯联盟确认④新兴民族国家融合了本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
A.①②③B.③②④C.①③4D.②③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5题,共56分。
23. ( 16分)官吏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进入战国后,诸侯国君逐渐演变为集权专制君主,实行官僚制度。这套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其一,在官吏任免方面,突破“亲贵合一”“世卿世禄”的旧制。选拔官吏,或因军功,或由荐举、游说,或择自侍从养士。被任命的官吏多非贵族,“官无常任”,不得世袭。其二,以玺印符节作为官吏权力的象征和凭据。国君任命官吏时授予玺印,免职辞官时回收玺印。将帅统兵发兵,也须持有兵符。派遣使臣,则用国君授予的“节”,国君颁赐给官吏玺印符节,赋予官吏行使行政、军事、司法诸权以合法性。其三,严格实行官吏岁终“上计”。每年地方官须向国君呈报财政预算。国君采用合券制,年终稽查两片符券所载数目的盈亏。盈者升官受赏,亏者降职问罪,以督促官吏尽责尽力。其四,推广俸禄制。发放数额,依官职高低而有等差。俸禄取代封色,国君可随时任免或调动官吏。
——李治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1)概括战国时期官僚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官僚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
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
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
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
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8分)
24. (11分)史料阅读与时空观念
①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
——东汉时曾任辽东太守的崔定的《政论》
②(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捶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残喘者不及一成。
——陈炽《续富国策》卷4中记载的列强贩运华工的情形
③托勒密埃及的纸草文书:“所有的谷物,除了用作种子,以及不能从水路运输的以外,
都发下(到亚历山大里亚和尼罗河去),这样就便于把谷物装上第一批供应的船....”
——《对管理人的指示》,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④《汉谟拉比法典》前言中说:“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
不凌弱......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林志纯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⑤(光武皇帝)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巳。
—— [南朝] 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
⑥我已经撒销了宗教裁判所......我已经废除了封建权利,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经营旅舍、
烤炉、磨坊、捕捞金枪鱼的器材、渔场,并让他们的工业自由发展。
——《统一司法,废除封建权利——告伊比利亚丰岛居民》,《拿破仑书信文件集》
⑦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佘粮栖亩,户不夜扃,
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沈约《宋书〉
(1)在下面图示中的字母处,填写一个相应的史料序号。(5分)
在A、B、C三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时间先后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
在G、H两个字母处。按史料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地理位置各填写一个史料序号。
(2)分别指出史料①⑤⑦的史料价值。(6分)
25. ( 10分)赫梯文明
材料一
赫梯人是古代印欧人的一支。公元前19-前18世纪,赫梯人从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进入到定居、建设城邦和建立王权国家的阶段。大约在公元前1595年,国王穆尔什里一世率领军队洗劫了巴比伦城。此事在古巴比伦人的编年史中只是轻描淡写,而赫梯人在文献中写道:“他远征巴比伦,征服了巴比伦城,并且打败了胡里特人。他把俘虏和战利品带回(首都)哈图沙。”
赫梯人的法的思想体现在诉讼文献、训诫文献、祷文和政令等文献之中。赫梯法典在传承、修改过程中,量刑趋于缓和,刑罚趋于减轻,最终留下了200条。
赫梯人是创造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唯一创造者。土著的哈梯人从事农业、冶铁等手工业
生产,并主持宗教生活。来自两河流域的专门人才在文字、语言、医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叙利亚等地的经济文化成就也通过商贸往来得以传入。赫梯人掌握了楔形文字的书写方法,使用的象形文字完全不同于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赫梯王国受“海上民族”的冲击而崩溃,赫梯文明从此“失落”,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才使赫梯文明“重见天日”。
——摘编自李政《赫梯文明研究》
材料二
出土的赫梯人泥板文书的内容包括:(a)一系列的王室《年代记》,叙事性地记载了国王的
军事功绩;(b)国王和外国统治者以及臣属统治者之间签订的条约;(c)国王(有时是王室成员)外国统治者、臣属统治者和高官之间的往来信件;(d)寅布王位继承等事项的敕令或公告;(e)节日文献,阐述了很多年度敬神庆典中要遵循的程序---也 告诉我们很多赫梯人的宴会和娱乐活动;(f) 200条赫梯法典的副本,它告诉我们当时社会的罪行与处罚,包括婚姻、农业和商业等条款;(g)传说和神话文献,有些源于赫梯人之前的安纳托利亚居民,有些源自相邻的其他居民。
——摘编自[澳]特雷弗·布赖斯《安纳托利亚勇士:赫梯人简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赫梯文明及其研究方法的认识。( 10分)
26.(12分)印刷书
材料一
15世纪中期,德意志人古登堡发明了印刷机。到15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共开设了50多家印刷所,从事印刷业的工匠超过200人。印刷书也从德意志传往欧洲各国。
——[俄罗斯]亚历山大·马克西莫维奇·茨冈年科《世界图书出版与印刷博物馆》等
材料二
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行业,原因是印刷业属于新兴企业,行会的束缚不那么厉害;同时,建立印刷厂需要大量资金,而且所需原料也比较复杂,工种要求也较高;印刷业还与市场需要密切联系,威尼斯和塞维利亚的印刷业主必须注意莱比锡每年春天的图书贸易会,尽管二者相隔半个欧洲的距离。资本的投入、生产的组织、生产的标准化以及市场状况,都使印刷业较早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兴行业。
——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欧洲印刷业兴起的原因和影响。(6分)
材料三
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
——摘编自刘波《明末清初科技翻译与清末民初西学翻译比较研究》
(2)翻译书籍促进文化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对比两个时期翻译活动的差异。(6分)
27. (7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数据来自《辉煌70年: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1949- 2019》和《十年伟大飞跃》
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教育事业发展的史事说明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