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
11—13世纪(宋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一个新世界诞生了。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繁荣的时代
变革的时代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的统一
课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本课课标: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经济之变” 《清明上河图》中市场各处可见各色的酒家酒肆,可以说“酒”是《清明上河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宋人对酒的消费量也是惊人的。宋人爱酒,称酒为“天之美禄”,连女子也喜欢小饮几杯。每一年,京城酒店用于酿酒的糯米就要消耗掉30万石。酿酒需要使用大量的粮食,粮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物资。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国,农业是国之根本,阅读课本第64页,归纳宋元时期农业有何新变化?
1. 农业新变化:
①耕作制度:稻麦复种制的普及,粮食产量提高
②经济结构: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③棉花种植:宋开始,元推广
④边疆开发:边疆农业获得发展
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阅读课文第64-65页内容,概括宋元时期手工业的新变化
制瓷业——锔瓷场景
书坊
驼煤炭的毛驴
2. 手工业的新变化
(1)制瓷业: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使用煤作燃料,提高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雕版印书的兴盛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辽、北宋、西夏制瓷中心
示意图
课本第65页图片
景德镇是元青花的生产地,但元青花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精神,却源自草原。他们崇尚自然,热爱蓝天白云,蓝白两色对草原民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正是在打通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元朝的多民族融合、多宗教文化并存,互相影响、交流互融,使青花瓷受到高度重视,最终成为那个时代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产品之一。
——《中国艺术报》“青花瓷色彩之美与民族审美的交融” 2018.8.
农业发展
原料
商品
商品
商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宋元时期商业繁荣有哪些表现。
宋代商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行铺稗贩进行各项贸易交换活动;只有农业提供更多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可以这样说,农业手工业发达的程度是确定商业发达程度的测量器。或者说,农业手工业是商业发达与否的决定性条件。
——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一: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
——《宋会要辑稿》
材料二:宋朝在宋辽榷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
——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问题:榷场设置起到了哪些作用?
1. 边境贸易:官方设榷场进行贸易,民间贸易活跃。
北宋与辽、夏榷场分布图
南宋与金榷场分布图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 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中统元宝交钞
宋代大量使用铜、铁钱,其官方数量铸造得很多,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地主的窖藏,岁币和海外贸易的需要,“钱荒”十分严重。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四川商人印发了交子使用,后来官方发现有利可图,改交子为官办。交子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还发明了会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运钞车(铜钱)
北宋交子
西市
东市
坊:居民居住区
唐长安
北宋东京
问题:唐宋城市布局有何变化?
市的范围扩大,突破时空限制
肉店酒楼
茶坊
客栈
勾栏
斗茶
外卖
就门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辣熝、香药果子”,或者“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日用器具)、铜铁、器皿、衣箱、磁器之类”。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北宋城市的繁荣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东京街市
3. 城市兴盛,坊市制被打破,经济功能增强
(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
宋太宗曾感慨“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
——《宋史·河渠志》
对内:漕运
宋代漕运定额情况(万石) 时间 漕运定额 汴河运额 实运数
宋太宗 550 400 580
宋真宗 750 600 700
宋仁宗 650 550 600
宋英宗 650 550 676
宋神宗 720 600 670
北宋四通八达的河流,便利了商品的运输和流转,带来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繁荣。
◎宋代海外贸易图
4. 对外: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材料四 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它与元代并处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历史曲线的最高段。宋代贸易港的数量、繁荣程度和管理制度都超过前代……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港口以十数,数量有明显增长。这些港口大致可以分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相对自成体系的区域,各区域中大小港口并存,形成多层次结构。
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中国商船开始了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的航行,与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宋代进出口商品种类明显增加,数以百计……商人贩运的规模、朝贡往来的数量、政府的抽买数额都显著增加。宋代以后……对外贸易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东南海上,西北丝路独占鳌头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外贸税、商品、港口
造船技术、指南针;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边境贸易活跃:榷场(少数民族)
1.基层市场涌现:市坊制度被打破,早市、夜市、草市繁荣
3.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重要财源
4.货币需求量剧增,出现纸币
5.城市兴盛:东京、临安、大都等商业兴盛,经济功能增强
市场化
货币化
城市化
三、经济重心南移
唐中叶后 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北宋 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定型。
南宋 ①北宋灭亡,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元朝 ①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②为将南方财赋北运,重新开通大运河,缩短了航程;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1、南移的过程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元朝重修大运河;开辟长途海运航线(创举)
材料五: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
课本第67页思考点:如何认识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2、南移的影响
三、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之“变”
经济之变
活力迸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之变
4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第一》
从以上四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①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
商业发展
思想观念变化
政府管理
政策松动
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
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
②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四.社会的变化
平民化
平等化
自由化
▲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分别有哪些变化?试分析经济与社会变化之间的联系。
经济变化
社会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商业和城市繁荣
课堂小结
课本第68页学思之窗:“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 非宋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
——明代史家陈邦瞻
问题:如何看待此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变动?
你理解他的观点吗?他是怎样看待宋朝历史地位的?
作者对宋朝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视,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第三阶段的开端,该阶段直到明朝尚未结束,明朝的制度、习俗、观念各方面都深受宋朝影响。
感谢聆听!
材料六:(唐文宗)“民间修昏(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计崔卢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材料七: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十万贯)再嫁。士大夫
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相互闹得不可开交。
——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1.门第观念淡化(平民化)
问题:唐宋择偶标准的变化说明什么?
四、社会的变化
整幅《清明上河图》长卷里,能看清官员身份的,大概只有虹桥上争道的那一文一武,文官乘轿,武官骑马——剩下的千百人,无论富贵贫贱,都是市民阶层的一部分,也可坐轿,也可骑马。商业发达的结果,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士农工商的分界在淡化,阶级至少在这个清晨的街市上变得模糊起来。
——《新民周刊》: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市民生活
诸行百户,各司其职
2.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平等化)
四、社会的变化
▲ 宋朝土地买卖契约残片
(课本第64页插图)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自由化)
材料八: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
——《宋会要辑稿》
▲清明上河图——解字铺(当铺)
国家针对民间的土地交易制定了详细的法律规范,只要经由官府办理合法手续,订立契约并纳税,土地交易就会得到承认,受到法律保护。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据宋代地契残片及材料指出土地买卖要经历哪一重要步骤,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九: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内藤湖南
材料十: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宋代社会可以看到显著的资本主义倾向,呈现了与中世社会的明显差异”。
——宫崎市定
日本学者观点是否符合中国历史真实情况?
问题:如何看待此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