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专题2《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专题2《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07: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学案
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反思战争的危害,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2.能够理解与领悟在特定情境下,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3.学习本文细节描写的艺术手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写作。
1.连线作者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名作家。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他们为祖国而战》等。
2.探寻背景
这篇短篇小说发表于1956年。卫国战争期间,肖洛霍夫曾为随军记者,战争结束时,他遇见了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并根据这位军人讲述的不幸遭遇,创作了这篇小说。小说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的角度来写,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在国外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当代苏联军事文学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瓦砾( ) 泥泞( ) 嗜好( )
哽咽( ) 胡诌( ) 邂逅( )
狙击( ) 脸颊 ( ) 梗概( )
和睦( )
(2)多音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字形辨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词语释义
(1)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义辨析
(1)震荡·振荡
辨析:同:两个词语都是动词,都指物体的运动。
异:“震荡”指的是震动,使颤动,或者指动荡。“振荡”指的是振动或者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判断正误:①《纽约时报》撰文称,美国市场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者要为市场重回大幅震荡局面作好准备,因新一轮欧债危机可能会打破近期华尔街相对平静的局面。( )
②他们所要做的是揭开中微子最后一个未被破解的振荡模式,这是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都想解开的谜。( )
(2)消失·消逝
辨析:同:都指“因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变化到一定程度而逐渐减少以至没有”。
异:“消失”指逐渐减少以至没有。“消逝”多指时间、流水、电波等,永远失去或很快失去了。
判断正误:①长这么大第一次和父亲分别,我跟着火车跑,直到火车消失在夜幕中。( )
②电波突然消逝,我知道又一位革命同志被捕了。( )
(3)神气活现·神气十足
辨析:同:二者都有“自以为了不起”之意。
异:前者重在外在表现,后者着重强调神气充足。
判断正误:①贾政因故离开,宝玉就神气活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满口批评,说这个的这句不好,那个的破的不恰当,就像开了锁的猴子一样活泼。( )
②赢得赛马术团体奖牌的年轻选手们,骑着爱马,带着马童,神气十足地出席了颁奖仪式。( )
(4)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辨析:同:“小心翼翼”与“战战兢兢”都有“小心谨慎”的意思。
异:“小心翼翼”侧重于“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毫不敢疏忽”,表现的是态度,不能体现“害怕”;而“战战兢兢”除了“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外,还可“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表现的是神情、动作。从感彩上看,“小心翼翼”侧重褒义,而“战战兢兢”多偏重于贬义或用于自谦。
判断正误:①严歌苓说:“我每次发稿子都小心翼翼,如果人家在三五天之内没有给我什么消息,我就担心自己的作品被否定了。”( )
②为了举办好这次书画艺术品的展销活动,工人们开始对展厅进行装修,现在他们正忙着将一幅幅书画藏品战战兢兢地从展柜中取出。( )
答案:1.(1)lì nìnɡ shì ɡěnɡ zhōu xiè hòu jū jiá ɡěnɡ mù
(2)léi/lěi/lèi yān/yè/yàn gē/gā qiào/qiáo
cuō/zuǒ chà/shā lònɡ/nònɡ
2.狙击/沮丧/刀俎/诅咒 功勋/陨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殒身不恤 嘻嘻哈哈/嬉笑怒骂 胡诌/绉纱 捷报/睫毛 瓦砾/矍铄 蓬乱/斗篷 管道/草菅人命
3.(1)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敢疏忽。(2)像狼、老虎一样吃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3)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4.(1)√ √ (2)× × (3)√ √ (4)√ √ (5)× ×
1.题目“一个人的遭遇”中“一个人”指谁?这个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
2.本文情节波澜起伏,主要是通过主人公索科洛夫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来的,请结合课文作具体分析。
3.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写凡尼亚的?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4.收养凡尼亚之后,索科洛夫真的开心起来了吗?
5.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有何意义?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有什么样的作用?
答案:1.提示:
一个人 典型意义
具体是指索科洛夫,他是一位参加过二战的坚强的军人。 他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遭遇,更是一个民族的遭遇,他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2.提示:
索科洛夫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少校工程师开车,找到机会俘虏了少校,冲过火线,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感到穿心的悲痛)——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巧遇凡尼亚,领养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像是又找到家的感觉,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了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
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个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的叙述说出了他内心的伤痛——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
3.提示: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爸爸“在前线牺牲了”,“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凡尼亚成了流浪儿!)
动作——“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紧紧地贴住我,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详细描写领养过程是因为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的重要转折,是他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4.提示:收养了凡尼亚之后,索科洛夫曾经一度很开心,当他决定收养凡尼亚时,他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每次醒来,看到身边睡着的凡尼亚,他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可是,“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他“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亲人的失去是他永远的痛,战争所带给人的精神创伤是永远都抹不去的!
5.提示:(1)在战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不幸的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挥动着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
(2)索科洛夫与凡尼亚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告别后,“我”的感慨是作品主题的升华。在听完索科洛夫的叙述后,“我”被索科洛夫的叙述打动了。战争的灾难给人带来了不幸,可是苏联人不屈不挠的意志能够直面一切苦难。索科洛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默默地接受了命运。这是作者对索科洛夫这种普通战士的高度赞扬。小说的主题在这里也得到了升华:通过描写二战造成的家庭悲剧,揭露了战争给人造成的巨大伤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如何理解索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
2.文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3.文中为什么写凡尼亚的遭遇?如何理解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的行为?
答案:1.提示:本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他曾经做过俘虏,身上也没有一般英雄人物的大气概,但有着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首先,他是一个勤劳勇敢、平凡普通的人。他是一个孤儿,靠劳动组织了幸福的家庭。战争来临,他在告别的时候、作战的时候、被俘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勇敢,但是作家并没有抬高主人公,而是把他作为苏联人中的普通一员来描写,因此,也写了他的粗鲁、惊恐和胆怯。其次,索科洛夫是一个具有不屈不挠意志的人。在战俘营里,在家庭悲剧中,在战后的艰难生活中,他顽强地忍受着命运带来的一切灾难。再次,索科洛夫还是一个富有感情、富有同情心的人,他本来是无根的浮萍,却收养了流浪儿凡尼亚,白天他从来不叹一口气,而每天夜里“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作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生活在真实世界中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的,然而又表现出他性格的逆来顺受和几近麻木的精神状态。他忠厚朴实,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2.提示:首先,这是一种心痛的感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家对战争都是感到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读懂了索科洛夫感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
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 http: / / www.21cnjy.com )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我”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呵护,希望他们永远健康快乐。“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让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让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3.提示:凡尼亚年纪还小,本来应该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中,可是战争先后夺去了他父母的生命,现在只能过着流浪儿的生活。这就反衬了战争的罪恶和残酷,它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们,尤其是下一代带来了伤害,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不仅仅是战争中一个人的遭遇,而且是战争中所有人的遭遇,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
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的行为是索科洛夫从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索科洛夫是凡尼亚在几年的流浪生活后从天而降的“爸爸”。看着依偎着他好像栖在屋檐下的麻雀一样的凡尼亚,索科洛夫此刻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得到了家破人亡后的精神慰藉。凡尼亚这个可怜的孤儿成为索科洛夫余生的全部希望与寄托,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意义。在索科洛夫身上,我们能读到一种精神,那就是一个人即使遭到重重磨难,也仍要保持一颗爱心。他竭尽所能去疼爱凡尼亚这样一个战争孤儿,有着可贵的人格。
“我走到我们一家住过的那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嗳,老兄,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又走回火车站。在那边我连一小时也呆不下去,当天就回到了师里。”“我”“感到穿心的悲痛”而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这符合常理吗?
答案:提示:观点一:我想,这个人站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深深的弹坑前时,他内心的情感一定是无法压抑的。我能体会到他所说的那种“穿心的悲痛”。我觉得他一定是想发泄,想号啕大哭,可是他又没有眼泪。这不符合生活的实际和主人公当时的处境。
观点二:我觉得战争让他先是经受了妻儿的分离,又经历了被俘,最后又经历了亲人的死亡。这几年时间,他经历了太多,特别是知道妻子和女儿死亡后的这个阶段,他的眼泪都流干了。所以,现在他真的站在原来的家面前时,反而没有眼泪了。这是合乎常理的。
观点三:我认为这样写是很有道理的。战争毁灭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他的家,让他经受了太多的悲伤。俗话说“大悲无泪”,越是没有眼泪,越能表现主人公的悲痛之重。这不但符合常理,而且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是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
1.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出色的细节描写,大大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如索科洛夫在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后,回家去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眼前的景象却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又如文中对儿子遗容的描写:“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部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如此细腻而真实的描写让人不能不动容。
2.感人肺腑的心理刻画
索科洛夫在自述经历中,把自己的心理描绘得入情入理,令人感喟。“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在战争中,他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女儿,这一段心理刻画,将他闻知噩耗时内心的痛楚表现得真实感人,“缩”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索科洛夫备受打击的内心。又如:“只是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有时候,它收缩和绞痛得那么厉害,眼睛里简直一片漆黑。我怕有一天会在睡着的时候死去,把我的小儿子吓坏。”这一段描写了索科洛夫在承受了失家丧子之痛后身体极度衰弱,而自己对这一状况又了如指掌而倍感恐惧,害怕刚刚得到的小儿子又会成为可怜的孤儿,充满了对孩子的深深的爱,反映出人性之美,让人心有同感,激起对孩子的无限怜爱。
3.设计巧妙的叙述情节艺术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述语言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胸臆,袒露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的闪烁着口语的智慧。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波澜起伏。如从俘虏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等,突出表现人物命运的不幸。
导练目标
出色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本文大量运用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请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成功地运用细节描写,写一篇短文。300~400字。
答案:细节描写就是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事件、环境等作具体生动的描绘和刻画,把形态、特征活生生地再现给读者。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感情,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细节描写必须注意三点:(1)细节描写要真实;(2)细节描写要典型;(3)细节描写要紧凑。
范例展示
杀鱼记
午餐时,我激昂地宣布:“今天那条鱼我来杀!”
这是我独自杀鱼的理想时机——没有父母的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叨。我取了菜刀,到厕所看那盆里的鱼,倒还安静,鳃不时地一张一合,尾也偶尔摆一摆。我挽了衣袖,左手慢慢伸进水里,悄悄接近它。它机敏得很,总是快要触到它时,尾一摆往前冲。我耐不住性子,看准了,手猛地抓下去,又猛地把它提出水面,没想到它竟然凶悍得很:尾巴用力左右拍打,水珠横飞。我撇了菜刀,腾出手来揩飞进眼中的水,这时鱼尾巴死力地一拍,身子左右一扭,竟从我手中挣脱,腾空而起,撞在墙壁上,又重重地摔在地上,没了动静。我大喜,洋洋得意道:“自作孽,不可活。”遂操刀准备动手。天哪!谁知这鱼气数未尽,一个鲤鱼打挺,凌空一翻,直插便池弯管。惨!我慌忙丢刀,用手去接——迟了!我呆望着下水管口,半晌做声不得。
话题集锦
(1)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结束后留下的创伤,主人公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被俘,在遭受虐待和折磨之后,他机智地逃出战俘营。可是当他逃归并开始平民的生活后,他才发觉亲手建起的家园已经成为废墟,而惟一的希望——儿子,也牺牲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他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但他并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之中,而是领养了孤儿凡尼亚,开始了他另外意义上的人生。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肖洛霍夫说,他的作品中没有反面人物,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的反面形象就是战争。战争使索科洛夫和凡尼亚成了“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战争使得勇敢的战士流下了“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但是战争没有征服那些不屈的人民,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会更加坚强。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反对战争拥抱和平
索科洛夫、凡尼亚,两个人是不幸的,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万的苏联人是不幸的,而不幸的根源在于残酷的战争。“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战争带给人们的只有灾难,带给世界和人类的也只有灾难。
如今,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愿望。但是,世界许多角落还有硝烟,还有杀戮,这不和谐的声音让热爱和平的人深感遗憾。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再次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伊拉克小男孩失去父母后那撕心裂肺的哭喊,似乎还在我们耳畔回响,那本应天真灿烂的笑脸却泪水涟涟的情景在我们眼前还依稀可见,我们不愿看到蔚蓝的天空再被战争的阴云覆盖,不愿看到和平鸽洁白的羽毛上再沾满鲜红的血迹。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的一跪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行为表率。让我们高呼:忘记仇恨,铭记伤痛,不让历史重演!
答案:(1)①战争是摧残人类的杀手;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运由自己主宰;③不屈不挠的意志可以直面一切苦难。(2)①战争与和平;②不屈不挠;③坚强;④永存希望。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