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我与地坛(节选)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我与地坛(节选)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07: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与地坛(节选)
1.能够说出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的新理解、新感悟。
2.能够抓住关键句,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语言。
3.深入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悲苦,进而领悟生命的真谛。
4.学习双线交织、结构全篇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一手法进行习作训练。
1.连线作者
史铁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
2.探寻背景
作者在遭遇命运巨大打击的可怕境遇中,经历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狂躁怨恨、悲观沉沦、痛苦反省之后,在地坛——大地母亲宁静温暖的怀抱里,通过深沉的哲理思考,参透了生命的真谛,彻悟了人生的意义,完成了一次最艰难的思想飞跃,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观升华到“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新境界。而地坛在其间对作者来说,既是一个循循善诱的启示者,又是一个客观公正的见证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正是通过《我与地坛》陈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
《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全文13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余字,共分7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了作者自己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的思考。以第一、二部分最为重要,为其纲领性核心。课文选录的正是这两部分。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坍圮( ) 祈求( ) 灼烈( )
祷告( ) 撅( ) 亘古不变( )
窸窣( ) 猝然( ) 颓墙( )
恪守( )
(2)多音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字形辨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
3.词语释义
(1)声名狼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于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尽沧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窸窸窣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义辨析
(1)保障·保证
辨析:同:两者都有“保护,使不受破坏”之意。
异:“保障”多指保护(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是指担保;担保做到;或作名词,作为担保的事物。“保证”适用的范围更广一些。
判断正误:①现代化的经济社会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作为支撑,而现代化的水利基础设施必将成为发展现代化经济社会的有力保障。 ( )
②该中心在春节期间周密制订了10余种应急预案,保证了“天宫”一号长管任务的顺利实施。( )
(2)反应·反映
辨析:同:都指一事物受另一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相应的活动。
异:“反应”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带有被动色彩。名词。如:对他的发言,群众反应冷淡。“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动词。如:向上级反映群众意见。
判断正误:①罗马一家分类广告杂志今天刊登的一则篇幅很小的广告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映。( )
②幸福指数虽然是一个针对个人幸福的指标,但它可以反应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
(3)祈求·乞求
辨析:同:两词都有“请求”之意。
异:“祈求”是恳切地希望或请求。多指精神方面的心理活动。“乞求”是请求给予。多指要求物质方面的施舍,也用于请求别人的宽恕等。
判断正误:①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
②我从不乞求任何人的宽恕,因为我知道,有一种惩罚,叫做不可饶恕。( )
(4)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辨析:同:二者都有“达到某种境地”之意。
异:“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了某种切身感受,侧重于亲自体验;强调的是一种感受。“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侧重于替别人着想。
判断正误:①这间视频室把参观者带入一个个幻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中,让你在身处时间机器当中时,在晕眩中不停地穿梭空间,开启时光之门,极有设身处地的感觉。( )
②习近平调研时强调说:“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做群众工作要换位思考,身临其境地为群众着想,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 )
(5)心神不定·失魂落魄
辨析:同:两词都有“心神不安宁”的意思。
异:“心神不定”形容心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平静,精神不安定的样子。中性词。“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多用于贬义语境,且词义要比“心神不定”重。
判断正误:①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珍视自己的演艺生命,舞台是他们的根,失去了根,他们就会失魂落魄,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无所适从。( )
②无聊时很容易胡思乱想,弄得自己心神不定,试着让自己忙碌起来,精神将会好很多。( )
答案:1.(1)tān pǐ qí zhuó dǎo juē ɡèn xī sū cù tuí kè
(2)sù/xiǔ/xiù tiē/tiě/tiè tuì/tùn bō/bāo yù/yùn
jí/jiè juàn/jùn lǚ/luō
2.撅嘴/一蹶不振/猖獗/镢头 荒芜/廊庑/怃然/妩媚 余暇/瑕疵/遐想 归巢/窠臼 步履/木屐
3.(1)形容名声极坏。狼藉,乱七八糟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乱不堪。(2)想要马上取得成功。(3)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4)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5)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4.(1)√ √ (2)× × (3)√ √ (4)× × (5)√ √
1.《我与地坛(节选)》第一部分为什么大篇幅描写地坛的景色?
2.怎样理解“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的含义?
3.“地坛”与“我”之间存在一种启示与被启示的关系,那么二者有何相似点?
4.文中记录了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5.史铁生自从无意中进了地坛之后,为什么“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6.“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作者在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答案:1.提示:课文第一部分有四分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篇幅是写地坛的景色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废弃的古园”,更主要的是被作者视为精神栖息的家园和抚慰心灵伤痛的思想归宿地。
首先,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与感悟,以及后来对于生命本身认识的思想飞跃,都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
其次,在生命意义的有力启迪下,作者在地坛开始了他长达几年的对“生与死”的“专心致志”的思考。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地坛的景色。
2.提示:“地坛离我家很近”: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二者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前二十年,他的生命按常态进行,自然是以家为中心。二十岁时突然的残疾使他的人生道路急转直下,他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困惑,来到地坛,又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他对生命的新认识,树立起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从而获得了全新的生命。此时,地坛已经成为他精神的家园,灵魂栖息的所在。
“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复的运用意在强调“我”与地坛的关系,表明自己与地坛的不解之缘和地坛在自己生命中特殊、重要的地位,对“远”“近”的思辨具有哲理色彩。“缘分”,不是宿命,而是作者与地坛物我交融的心灵默契。
3.提示:“地坛”是一座废弃的古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我”两条腿残疾后的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地坛”荒芜冷落,被人遗弃,与“我”失魂落魄,被社会遗弃,命运十分相似,可谓同病相怜。
4.提示: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日没到月升,“我”走遍了这园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5.提示:作者是巧妙地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地坛”联系起来,一是因为“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因为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了基础。地坛的景物与作者的人生感悟息息相关,地坛中有作者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地坛已经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自然“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6.提示: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次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孩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走不出母亲的心。母亲的关爱像一颗会发芽的种子,不知不觉它就埋下了土地,然后潜滋暗长。直到有一天,成熟了的心灵才突然发现,母亲的爱原来已经长成了一棵苍翠的松柏,一直为“我”遮风挡雨。“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首段的“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一句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母爱的诠释。
7.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形成对比,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
地坛以其鲜明的对比(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给作者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即“荒芜但并不衰败”给作者以希望,使“我”发现了生命的美丽,即使身处逆境也不颓废。
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
我的学困点 我的学疑点
1.《我与地坛》中“我”与地坛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地坛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本文前后两部分内容是如何统一在“我与地坛”这个题目下面的?
3.如何领悟文中母亲的形象?作者又是如何表现母亲这一形象的?
答案:1.提示: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因为作者在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在痛苦和绝望之中,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情,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地坛给予作者慰藉和启示,向作者提供了生机,生机又为作者带来了成功。可以说,地坛不仅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而且也是作者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作者感悟人生真谛的乐园。
2.提示:从内容上看,前一部分写“我与地坛”,后一部分写“我与母亲”,看似二者毫不相关,但作者却通过巧妙的构思将两部分联系在一起。
第一部分,着重写“我”在地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思考,写地坛给“我”的启示;第二部分,回忆母亲,是母亲的爱让“我”坚强,这两者都给了作者以力量,因而对于作者来说,两者同等重要。另外,作者在双腿残废之后,经常到地坛里面去,而此时的母亲也默默地送儿子去地坛,或到地坛去寻找他,文章的最后提到:“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园子用自己的胸怀包容着“我”,母亲也用自己的胸怀包容着“我”,二者至此合而为一,统一在“我与地坛”这个题目之下。
3.提示:文中刻画了一位有着巨大痛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帮助双腿瘫痪的儿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母亲形象,她是一位不幸的母亲,又是一位坚忍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中,她对儿子的爱深沉而不张扬,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亲是坚忍而伟大的,母爱是崇高而伟大的。
本文从母亲对“我”的理解这个角度来写母亲对“我”的关爱。母亲理解“我”,她给“我”去地坛的自由,她甚至做好了一切母亲都不愿意做的最坏的打算,她独自承受着儿子的残疾带来的痛苦,她活得很苦;而对母爱的书写,是从“我”对母亲的理解这个角度展开的,写“我”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从开始的不理解母亲,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使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逐步得到彰显,使“我”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在苦难的折磨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在苦难中默默地承受着命运的重压,母亲的苦难,解答了自己应该怎么活,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你怎样理解这样的生死观?
答案:提示:我认为只有当生命达到一定境界之后才会有这样的生死观,这是一种豁达的、乐观的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亦有不能承受之轻,死不带去的一副皮囊,有时反而禁锢着人的心灵。人生在世,不管庸庸碌碌还是叱咤风云,最后终归要化尘化土。那么,与其把死亡说成是生命的结束,倒不如说成是一个漫长的节日到来的豁达吧。只不过,这个节日就像夏日午后的小睡,一经睡去,不知道何时再醒来了。
作者的乐观让人敬佩,这种乐观是作者在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坛里深刻思考后的感悟,也是作者在地坛里得到的启示。但是,在史铁生的生死观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活,怎样走好生命的过程。联系实际,遭遇挫折的史铁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如何走好生命的过程: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
1.融议论、记叙、描写于抒情中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感人,通篇都洋溢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在抒情中夹杂一些议论,突出了主题,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记叙的一些细节深化了主题,如“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气氛,如“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等等。在内容上,本文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从容地辟出专章写景、叙事、绘人,容量丰富,内涵饱满。
2.结构鲜明,明暗线结合
(1)全文分章而列,章节之间难得见到起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合的过渡,章节开端接续显得似无关联,个别章节似乎是通过嵌入而组合进去的,但是整篇文章读来又让人感到一气贯通。作者从大处着眼,抓住了文章的氛围和情调,不管笔法如何,不管是思辨还是写事记人,全都透出一股情思深沉的味道,因而显得十分协调。
(2)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写地坛博大、宽广以及作者的成长成熟,暗线写母亲无私、伟大的爱,通过二者之间的相同点,突出了主题。
导练目标
双线交织,结构全文
“双线交织法”是指在文中用两条线索构思全文的技法。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技法。
从内容上看,《我与地坛(节选)》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作家与地坛的那种非同寻常的亲情关系;另一条则是作家对地坛生活场景的几个人物的观察、描写和思索。前一条可称为“人与景观”,第二条则不妨称为“人与人”。
在第一条线索里,作者抓住的是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因为它让作者获得了生命的一些基本理解,摆脱了生与死的纠缠,从而从残疾自伤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在第二条线索里,作者之所以写这么几个人物,也是源于他们给了作者生命的启发,从内容上看,它是对第一条线索的深化和展开。第一条线索似乎带有抽象的味道,而第二条线索则具体得多。
运用“双线交织法”,以“自由”为话题写一篇短文,300~400字。
答案:创意激活
双线并行,即文章有两条线索,同时为主题服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有两种基本模式:或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或两条线索交织进行。双线并行的好处在于:既能加大材料容量,又能节俭笔墨,使文章曲折跌宕,主题鲜明。
范例展示
自 由
昨天,我买了一只金丝雀。
昨天,我有了一个新主人。
放学了,我迫不及待地回家,想早点看见它——我可爱的金丝雀。
主人怎么还不回来?我等不及了。
这些天爸妈不许我出去玩。我的生活里没有了欢乐。
这些天,我心里闷得慌。在主人精心布置的笼子里,我不能飞翔。
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一科又一科的重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金丝雀,你永远不懂我的悲哀,对不对?”
看得出来,主人压力挺大,脸上也没有了往日的灿烂阳光。她是不是也没有自由?我知道她不懂我,她看我的眼神,像一张温柔的网,牢牢地缚住了我。
金丝雀死在了笼中。为什么呢?难道金丝 ( http: / / www.21cnjy.com )雀是为了自由?不自由,毋宁死?如果说这是它的逃亡,那么,它成功了。我爱它,什么都给它,却唯独没给它自由。它可以不要一切,唯独想要自由。我真傻,是不是?自己向往、渴望自由,却剥夺了金丝雀的自由!
话题集锦
(1)史铁生不幸被命运的重锤击中,在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突如其来的厄运时,他变得暴躁孤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母亲的关爱熟视无睹。一直到母亲猝然去世之后,他才意识到母亲的伟大,才体会到“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史铁生是当代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21岁时因病致残的他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拥有母亲的爱,可以与地坛对话。地坛给了他诸多生命的启示,母亲的爱让他明白了要坚强地活下去。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他,尽情抒写着对人生和生活的深刻思考。可见幸与不幸是相对的。世间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绝对的不幸。史铁生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史铁生曾在《给盲童朋友》中写道:“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局限的过程。这便是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遇到了人生的弯道。当他意识到他的梦想被残缺的身体所限制,人生的所有光彩都将与他无关时,他消极过,彷徨过。但最终他选择加足马力,藐视痛苦,在人生的这个“弯道”上,史铁生以一次完美的超越赢得了这场比赛,获得了他独有的幸福。试想,如果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的“弯道”时没有直面挑战,而是选择了畏缩不前,那么他终将被对手超越,也无法在人生的跑道上展现自己的精彩。
一个成功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弯道”处遇到强劲的对手,也一样可以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超越梦想。
(2009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
《直面“弯道”挑战》)
答案:话题集锦:
(1)①母爱是这世上无可替代的情感;②行孝要趁早;③我们并不是荒漠之中的独行客;④成熟有时要付出代价。
(2)①人生与挫折;②幸与不幸;③笑对挫折;④人生的价值;⑤母爱无价。
提示:用最精练的语言把你当堂掌握的核心知识的精华部分和基本技能的要领部分写下来并进行识记。
知识精华 技能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