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6 20:27:02

文档简介

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水平监测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遗传实验及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株植物的自花传粉为自交,异花传粉为杂交
B.判断某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选用自交的方法
C.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各种遗传现象
D.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选用自交、测交、杂交等方法
2.某植物可进行自花传粉,也可异花传粉。让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一代,F1中红花:白花=2:1。若让F 在自然状态下再繁殖一代,则F2中红花:白花为( )
A.1:1 B.2:3 C.3:5 D.5:3
3.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运用“假说—演绎法”以大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二棱穗型和六棱穗型、高茎和矮茎(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纯合的二棱矮茎植株与纯合的六棱高茎植株杂交,F 全表现为二棱高茎,F 再进行自交、测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 自交后代出现9:3:3:1的表型分离比,则可提出“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假说
B.F 产生配子时,两对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是对假说的解释
C.预期F 测交实验结果是对假说的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
D.若F 测交结果出现1:1:1:1的表型分离比,则证明上述A选项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
4.某二倍体植物(2N=12)花药中的1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刚形成的4个子细胞是连在一起的,叫作“四分体”(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也称作“四分体”(b)。下列对这两种“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母细胞需进行两次均等分裂形成a
B.a的一个细胞中通常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在减数分裂I前期的1个细胞里含有3个b
D.b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5.如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有可能突变为暗栗色眼基因cl
B.基因v、w在果蝇的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C.控制辰砂眼的基因v与果蝇的性别决定有关
D.在减数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同时出现在细胞的一极
6.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表现为在夜晚或暗环境下视力很差,甚至完全看不见东西,在人群中该病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孩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先天性夜盲症孩子把致病基因再传给其女儿的概率是50%
B.该致病基因的频率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是相等的
C.表型正常的女儿与正常男性结婚,后代可能出现先天性夜盲症患者
D.先天性夜盲症可通过产前诊断进行筛查确定
7.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菌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菌的含有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从而获得供体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下图为艾弗里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对细胞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进行的转化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进行处理的每个实验组人为增加了一种酶,利用了“加法原理”
B.②~⑤组酶处理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影响实验结果
C.①~④组培养基长出的菌落少数为表面光滑型,而第⑤组长出的菌落全部为表面粗糙型
D.将DNA酶与S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不会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8.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个体中E、e和F、f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其中基因F由1500个碱基对组成,且含有400个胸腺嘧啶;基因E所在DNA分子的两条链被15N标记。该雄性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E和F所在的DNA分子中碱基对A-T与G-C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直径
B.基因E、e和F、f复制过程中,伴随着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均含有15N
D.若该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基因F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33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9.真核生物核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前体需要经过加工修饰,在5'端加上5'cap,在3'端加上poly-Atail,之后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完成翻译过程。研究者分别将等量的由同一基因转录出的带有5'cap的RNA和无5'cap的RNA导入细胞,一段时间后发现无5'cap的RNA大量减少。下列说法错误是( )
A.在合成RNA前体的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与核基因结合后才能进行转录过程
B.翻译时,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mRNA的5'端到3'端
C.RNA前体经加工修饰后,添加的5'cap具有保护RNA不被分解的作用
D.翻译时,mRNA上的密码子能与rRNA上的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10.DNA甲基化修饰是形成表观遗传的一种重要机制。细胞中存在两种DNA甲基化酶,从头甲基化酶只作用于非甲基化的DNA,使其半甲基化;维持甲基化酶只作用于DNA的非甲基化位点,使其全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DNA甲基化酶的作用特点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图中①过程表示DNA复制,它可使DNA半甲基化
C.过程①产生的子代DNA进行全甲基化,离不开维持甲基化酶的催化
D.高度分化的细胞中不会发生DNA甲基化
11.基因中有转录功能的链称为反义链,无转录功能的链称为有义链。在某双链DNA分子中,a、b、c为控制花色的三个基因,d、e为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c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d、e片段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起基因突变
C.基因a发生突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D.b基因转录出mRNA的碱基序列,与该基因有义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12.下图中甲、乙表示两条染色体之间交换的不同方式,丙、丁、戊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以导致丁的形成,乙可导致戊的形成
B.丙的形成可能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不对等互换有关
C.甲、乙都可能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D.甲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乙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13.无子西瓜因具有含糖量高、口感好、易贮藏等特点而备受人们青睐,其育种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着丝粒的分裂
B.过程②中花粉与三倍体植株的卵细胞结合,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C.无子西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种子
D.四倍体母本所结的西瓜中,果皮和种子的细胞中均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14.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这类基因发生突变或甲基化,均可引起细胞癌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控细胞增殖依赖于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
B.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的活性过强可引起细胞癌变
C.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可遗传给后代,会提高后代中癌症的发病率
D.吸烟使人体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升高,会增加细胞癌变的风险
15.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生物进化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某自花传粉植物(AaBb)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1/4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个体产生的不育雄配子数占雄配子总数的1/7
B.该个体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红花植株所占比例为1/14
D.该个体测交后代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数量基本相等
17.蜜蜂无性染色体,雌蜂是二倍体(2N=32),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单倍体,进行“假减数分裂”。雄蜂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如图,图中仅绘出细胞内两条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雌蜂和雄蜂在减数分裂Ⅰ前期都会发生联会现象
B.雌蜂和雄蜂染色体数目减半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时期
C.蜜蜂的精细胞和卵细胞中均含有16条染色体
D.蜜蜂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的是次级卵母细胞
18.某植物的花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导致酶A和酶B功能差异的直接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B.由图分析可知,白色花由基因A单独控制,紫色花由基因A、B共同控制
C.图示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性状和基因之间不一定一一对应,一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
19.研究发现,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有一条会随机失活,失活性染色体在生殖细胞中会恢复活性并遗传给子代。某血友病(由Xh控制)患者的家系图如下,杂合子会表现出现轻症血友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血友病的发病率时,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B.由家系图分析可知,Ⅳ5的致病基因最终来源于Ⅰ1
C.若Ⅲ 表现出轻症血友病,可能是其部分细胞中XH染色体失活所致
D.Ⅲ5怀孕后需要进行产前诊断,因其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20.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研究表明,在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类中,大约有1%至4%的基因组来自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测序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DNA发生的突变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DNA碱基序列的差异性可揭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
D.现代人类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存在的差异与变异的随机性、不定向性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0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以蝗虫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分裂过程,并绘制细胞分裂的部分过程(仅显示部分染色体)如图1所示,图2为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
(1)图中甲细胞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其所处的分裂时期与图2中______段(用字母表示)所处的细胞分裂时期相对应。
(2)图中丙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该小组同学用一种笨蝗做了相关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笨蝗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雄笨蝗的X性染色体仅一条,其体细胞中共有23条染色体。这种笨蝗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等。该小组统计了300多个减数分裂Ⅰ后期的笨蝗初级精母细胞,发现X染色体与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接近1:1。
①判断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的依据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显微镜下发现该雄笨蝗的某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2,则该细胞处于______期。
③X染色体与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比接近1:1,说明______。
(3)图2中Ⅰ和Ⅱ两个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它们对于维持蝗虫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相对稳定,以及遗传和变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若从过程Ⅰ和Ⅱ的角度分析,蝗虫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家庭为单位调查了全班学生及家长眼睑(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遗传情况,结果如下表。
亲代表型 子代表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亲只有一位双眼皮 双亲全为单眼皮
双眼皮 15 12 2
单眼皮 10 6 23
(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______。根据第______组调查结果,可判断其中______是隐性性状。
(2)第一组抽样家庭中,子女可能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3)第一组的调查结果没有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第二组的调查结果没有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组双亲全为单眼皮,有的家庭子女却出现了双眼皮。进一步研究发现,人的单、双眼皮的形成与上睑提肌的发育有关。上睑提肌发育不完全,可能表现为单眼皮。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第三组双眼皮子代个体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4分)已知某雌雄异株植物可产生氰化物,表现为抗逆性,但氰化物不能及时分解会对细胞产生毒害,导致植株矮小。该植物体内氰化物主要代谢途径如图所示,控制酶1、酶2表达的基因分别为A、a和D、d,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
现有多对纯合亲本杂交,结果如下。
组合一:抗逆正常♀×抗逆矮株♂→F →F 随机交配得F ,F 中抗逆正常♀:抗逆矮株♀:抗逆正常♂:抗逆矮株♂=3:1:3:1;
组合二:抗逆矮株♀×不抗逆♂→F →F 随机交配得F ,F 中抗逆正常♀:抗逆矮株♀:抗逆正常♂:抗逆矮株♂:不抗逆♂=6:2:3:1:4。
(1)基因A、a位于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
(2)组合二亲本中抗逆矮株♀的基因型为______,F 中雌性植株一共可以产生______种类型配子。组合一F 抗逆正常雄株和组合二F 抗逆正常雌株杂交,后代抗逆正常雌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3)若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以纯合亲本为材料,设计实验判断基因A、a的位置。
①选取______个体杂交;
②统计子代性别和相关性状;
③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1分)启动子是基因中一段能被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驱动基因转录的序列。如果启动子中的某些碱基被甲基化修饰,将不能被RNA聚合酶识别。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依赖于NIC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启动子中的甲基基团能够被R基因编码的D酶切除。如图表示拟南芥种子细胞中NIC基因的表达过程。
(1)甲图所示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R基因缺失突变体细胞中的NIC基因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图甲所示的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C链的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C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C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
(3)图乙中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填“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乙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发生的碱基对替换是______。
(4)相同DNA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进行甲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材料1:下图为某种鼠原种群被一条河流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发生的进化过程示意图。
材料2: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其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该部分蛾与其他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与此同时,蝙蝠身体也发生改变增强捕食能力。
材料3:科学家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如此反复选择,最终可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
(1)材料1中b表示______,定向改变了甲、乙两种群的______,最终产生(c)______进而形成两个新的物种。
(2)材料2中蝙蝠捕食能力的增强是______的结果。千百万年之后形成的两部分蛾______(填“是”或“不是”)两个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
(3)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材料3中甲虫和DDT之间存在着______。抗药性甲虫相关基因的出现与DDT的作用______(填“有关”或“无关”)。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 7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2.A  3.C  4.C  5.D  6.A  7.C  8.B  9.D  10.D  11.A  12.D  13.C  14.B
15.D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6.AC  17.ABD  18.AD  19.BCD  20.A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21.(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4  ef
(2)①两条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且能发生联会现象(2 分)  ②减数分裂Ⅱ后
期或末  ③大小不等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与 X 染色体间发生自由组合(2 分)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过程Ⅰ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过程Ⅱ中精
子与卵细胞结合具有随机性等(2 分)
22.(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一  单眼皮 
(2)AA、Aa、aa  (2 分)
(3)所调查的亲本中,双眼皮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或调查的样本过小,调查结
果不准确)(2 分)
(4)双眼皮子代个体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为 AA 或 Aa,但由于上睑提肌发育不完全,
表现为单眼皮。 该双眼皮子代个体遗传了亲代的基因 A,上睑提肌发育完全,便表现为双
眼皮(3 分)
23.(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4 分)
(1)X  组合二的 F2中,雌性个体全为抗逆性,雄性个体有抗逆性和不抗逆性两种,表
现为性状与性别相联系(2 分)   自由组合  基因 A、a 位于 X 染色体,基因 D、d 位于常染
生物试题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QQABBYYAogiIABAAAABCQwFSCEGQkgECCAgOBAAcoEAAiBFABCA=}#}
色体上(2 分)
(2)ddXAXA   4  5 / 8(2 分)
(3)①雌性不抗逆性个体和雄性抗逆性(2 分)   ③若子代全为抗逆性,则基因 A、a 位
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抗逆性,雄性个体表现为不抗逆性,则
基因 A、a 只位于 X 染色体上(2 分)
24.(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
(1)细胞核  不会  R 基因缺失,不能合成酶 D,该基因启动子因甲基化修饰而不能被
RNA 聚合酶识别,不能驱动 NIC 基因发生转录(2 分)
(2)26%(2 分)
(3)自右向左  T∥A 替换为 C∥G(或 A∥T 替换为 G∥C)(2 分)
(4)不完全相同  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5.(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
(2)蛾与蝙蝠之间协同进化  是  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捕食者往往捕
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2 分)
  (3)生存斗争  无关
生物试题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
{#{QQABBYYAogiIABAAAABCQwFSCEGQkgECCAgOBAAcoEAAi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