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6 23:0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法律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活动。”
这一规定()
A.积极响应了国民党对外政策
B.旨在建立陕甘宁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
C.彻底扭转了敌后抗战的困境
D.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2.如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该事件()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宣告了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统治结束
C.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
3.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中,共产党员占比44%,民主党派占比30%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占比26%。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六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占了半数。在政务院的21位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由此可知,新生的人民政权()
A.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1982年的春节刚过,吉林市的《江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登了一张“招贤榜”:船营区服装厂急需贤能,凡能在一年内实现产值120万元、利润1万元者,工资晋升一级,发奖金500元。这张“招贤榜”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全面展开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5.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6.有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城市)骄傲地实施自治,同周围乡村清楚地分开…城镇里的社会风气欢迎有抱负和才能的人。有着不同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在新的组织中联合起来,组成了行会、大学。”据此可知,欧洲中世纪城市()
A.以城邦的形式存在
B.孕育了近代社会因素
C.推动了欧洲工业化
D.消除了阶级间的界限
7.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最初一些拉美国家认为哥伦布到达美洲是“苦难的开始”。后来一些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认为是“两个大陆相遇”。由此可知最初拉美国家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认识()
A.受主观立场的影响不够理性
B.缺乏史料的补充与佐证
C.站在全球角度看待各种文明
D.随时代发展而趋于全面
8.下表为1544--1660年欧洲贵金属存量估计表。引发欧洲贵金属存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D.商业组织的不断创新
9.“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A.文艺复兴时期B.启蒙运动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罗马帝国时期
10.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美国1787宪法则规定,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量“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反映了美国()
A.民主政治具有先进性B.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
C.天赋人权的政治理念D.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11.据统计,1871-1914年间,法国有35种妇女报刊问世:1876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妇女会议:1878-1913年间,仅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性的女权主义代表大会就有11次。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A.巴黎公社革命的影响B.男女平等的完全实现
C.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12.下面是某位同学的部分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表现:世界总人口约18亿,其中5亿多人处于西方殖民国家直接统治下……影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孕育着更大的冲突……()
A.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形成
B.西方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尖锐
13.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和平计划,包括:一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贸易的开放和海洋的开放:各国要裁减军备:要建立国际联盟,以保各国安全。其动机是()
A.促使美国尽快加入国际联盟
B.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C.倡导民族自决结束委任统治
D.调节英法德之间尖锐矛盾
14.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15.1961年6月,南斯拉夫等20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预备会议,制定了参加首脑会议的标准,要求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需满足下列条件:“与会国必须采取或赞成不同政治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与会国不得为大国间的对抗提供军事基地”。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B.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D.改变了旧国际经济秩序
16.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实际情形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材料意在说明全球化()
A.促进了各国间文化交流B.使文化多样性受到挑战
C.决定各国文化发展方向D.推动了政治格局多极化
二、非选择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一一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8分)
18.交流·发展·合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材料二从欧洲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自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生活开始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国际贸易的超前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航路开辟后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有哪些?(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现状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07月01日)
结合改革开放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史论结合。1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