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蜜 蜂
课 文 导 入
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采花粉,爱劳动,我们学它爱劳动。
童 谣
法布尔(1823—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科学界的诗人”。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花鸟虫鱼,成年后利用业余时间观察、研究昆虫,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并创作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作品。
zǔ
mò
概
阻
括
误
途
陌
超
逆
nì
我会认
cè
测
大概 阻力 包括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我会认:
近义词
超常—超寻 推测—猜想
确确实实—千真万确
反义词
减少—增添 阻力—畅通
陌生—认识 超常—平常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为什么要做实验?
验证听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存在。
文中的“我”指的是谁?
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
课文开头的“听说”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听说”是听别人说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因为“我”不确定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所以才想做实验验证一下,这体现本文的语言十分严谨、客观。
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想通过实验看蜜蜂是如何辨认方向的。
这是这件事的起因。
实验过程
第一步: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第二步: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记号。
第三步: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第四步: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法布尔的推测:不会找到遥远的家。
那二十只蜜蜂都找到家了吗?
原因:①路途遥远②闷在袋子里 ③刮起了狂风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从环境上说明情况很复杂,对蜜蜂认路增加了难度。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孩子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的,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
从小女儿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切入,与前文“我”的推测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这个实验已经初见结论,可以初步判定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两次飞回来的蜜蜂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两只蜜蜂飞回来,飞了四十分钟左右,身上还带了花粉。第二次飞回来了十五只蜜蜂,是在第二天回来的。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这句话说明蜜蜂飞行的速度快。
这样,二十只左右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尽管”写出了两种不易飞回的的情况,然后用“但”一转,之处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这正式了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作者捉了四十只,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从数量上说明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结论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实验
目的
过程
结论
结论
准备
观察
记录
确认
课文主旨:
本文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而进行了一次实验的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也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
随堂练习
1、 比一比,组成词语。
蜜( ) 蜂( ) 阻( ) 眺( ) 测( )
密( ) 峰( ) 组( ) 挑( ) 侧( )
2、改写句子,不改变句子原意。
1)他感冒那么严重,怎么能上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贝上课不注意听讲,怎么能学习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遥远——( ) 减少——( )
阻力——( ) 激动——( )
随堂练习
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