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6 20:54:26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
地理
2023.7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題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鲁教必修十选择性必修全部。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华北地区的果农栽种果树幼苗时进行地膜覆盖,冬季给果树刷上涂白剂(如下右图)。结合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左图),完成12题。
气上界

④②
网地而
1,栽种果树幼苗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①的反射
B.诚弱了②的逃逸
C.增强了③的强度
D.增强对④的吸收
2.冬季将果树刷成白色,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太阳辐射吸收,增加地面热量
B.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
C.减小树干昼夜温差,减少树皮开裂
D.增加树皮厚度,减少虫害利于抗寒
某河流流经滑坡集中分布区,该区域历史上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滑坡,下图为滑坡发生
前后当地河谷地貌演化过程中的3个阶段(未分先后)示意图。据此完成3一5题。
发弃的占河道
度并的占河道
河漫滩
现代道
浏道
04m
3.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I、Ⅱ、Ⅲ
B.Ⅱ、I、Ⅲ
C.Ⅲ、I、Ⅱ
D.Ⅲ、Ⅱ、I
4.Ⅱ阶段,该河流部分河段河面变宽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的侧蚀拓展
B.上游的来水量加大
C.滑坡体堵塞作用
D.河床泥沙淤积增多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
地理卷第1页(共6页)】
3560B
5.I阶段,新形成在河流左岸的河漫滩
A.在河流凹岸侵蚀而成
B.由河流快速下切而成
C.在洪水期不会被淹没
D.由坡面径流侵蚀而成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
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较2010年增加7698.63万人,增长192.66%。下表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表。据
此完成6一7题。
年份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
城镇人口(亿人)
0.798
1.330
2.066
2.965
4.560
6.656
9.020
乡村人口(亿人)
5.221
5.900
8.252
8.635
8.074
6.742
5.098
城镇人口比重(%)
13.26
18.4
20.6
26.23
36.09
49.68
63.89
6.我国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区际产业分工转移
B.市区老龄化现象严重
C.市区基础设施完善
D.城镇化政策差异显著
7.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城镇劳动力过剩
B.城镇产业结构失衡
C.农村老龄化加重
D.农业发展水平降低
下图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在巾部、部进立尘产基地
巾中部、东部灯往中部地区
20世纪年代
2018年以来
新小国城立后
21世红制糊
在西部、地风迁往乐部沿海地风
乐小屿部协调均衡发
8.新中国成立后和21世纪初期我国化学工业都在西部布局共同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资源条件
B.劳动力价格
C.市场因素
D.国防安全
9.2018年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空间差异表现为
①中西部地区依托产业基础,着力发展高端产品
②东部地区依托先进技术,着力于发展精细化工
③中西部地区结合环境,重点发展低碳资源利用
④东部地区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0年5月11日我国收缩型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其中东北地区有21个。收缩型城市一
般分为四种类型: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地理偏远型和被动虹吸型,主要表现为人口指标的
下降、产业衰退、城市闲置率上升等。下图示意我国收缩型城市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045)9km
·收箔型城市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地理卷第2页(共6页)】
3560B20222023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地理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结合题干进行分析,覆盖地膜的地面减少了与地膜外冷空气的对流,减少了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结
合左图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分析,是减弱了②的逃逸,进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对于图中①、③、④没有
影响。
2.C树木涂成白色后,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削弱了太阳辐射的热量,温度不会过高,从而减少昼夜温差。使树
木开裂的可能性诚少:树木涂色会减少树干太阳辐射的吸收:对保温作用没有影响:涂白剂不能明显增加树
皮厚度
3.D读图可知,Ⅲ图中只有古河道,还没有出现滑坡体,表示滑坡之前的情况,可以推断时间是最早的;Ⅱ图
中出现较大的滑坡体,并且滑坡体堵塞河道,上游河段河面变宽,河流改道,古河道被废弃,可以推断时间较
晚:I图中,滑坡体部分被侵蚀,被拦蓄的河水下泄,蓄水减少,上游河段河面变窄,现代河道形成,可以推断
时间最晚。所以,该河谷地貌按时间演化的先后顺序是Ⅲ、Ⅱ、工
4,C据材料可知,该区域是滑坡集中分布区,结合图示和上题分析,在阶段经历了滑坡,滑坡体阻断了古河道,
形成了新的河道,并由于水位拾高,原河道水面变得更开阔;滑坡一般发生在山区河流的上游,因流速快,以下
切侵蚀为主,侧蚀不明显:如果河道排水通畅,上游来水量加大,也可以快速排泄,不会加宽河面:Ⅱ阶段因堰塞
湖形成,河床泥沙淤积增多,但这不是河面变宽的原因,泥沙淤积、河面变宽都是滑坡体堵塞作用的结果。
5.A河漫滩处,河床向北凹进,是河流在凹岸侵蚀而成;下切侵蚀会形成峡谷,不会形成弯曲的河岸;洪水期
水位升高,会淹没沿岸河漫滩;坡面径流侵蚀不会形成弯曲的河道。
6.A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与转移,使不同职业的人为了寻求更多的就
业机会而进行迁移,从而导致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快速增长;市区老龄化现象、基础设施建设与市辖区内
人户分离关系不大:一般情况下,市内各区的城镇化政策差异小。
7.C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而农村人口数量大幅减少,说明农村劳动
力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这会加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城镇劳动力过剩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城镇化会促进
工业化发展,促使城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流失并不意味着农业发展水平降低。
8.A由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历程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中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
化石资源丰富:21世纪初期,化学工业由中、东部前往西部,也是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产业结构调整,将
资源型工业迁往西部地区。国防安全、劳动力价格、市场因素并非当时的主导因素
9.D由所学知识可知,中西部地区主要是依靠资源发展化学工业,中西部地区应着力发展基础化工业,①错
误:东部地区技术先进,应发展精细化工,将发展重点集中在低碳资源利用上,②正确,③错误:东部地区产业
高端,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数字化道路,④正确
10.B东北地区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许多城市都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传统
产业衰退,逐渐导致人口外迁,人口流失,类型Ⅱ符合东北工业城市的收缩现象;类型I反映的是小城市的
人口向大城市迁移,是城市化的表现:类型Ⅲ反映的是为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分散大城市职能,人口迁往卫
星城;类型下反映的是制度失败的地区的人口迁往制度成功地区,不符合东北工业城市的收缩情况。
11.A东北地区部分城市收缩,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所以应当合理
规划和改造闲置的厂房及废弃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出现,并不是由于城市化过程当
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而且已经出现城市收缩,人口指标下降、产业衰退、城市闲置率上升,所以不应当采用
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的方法,会更加加重城市的收缩现象:增加税收压缩基础设施建设开支,不利于收
缩城市的重新振兴:东北地区改善城市收缩现象的措施应当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从而增加
劳动就业岗位,以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升级,资源已经出现枯竭,不应再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12.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所经地区在汛期降雨量较大,防汛抗洪压力大,东线工程汛期不调水,其输水管道将
承担泄洪功能,冬季为非汛期,防洪压力小: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较冬季大,冬季供水量较夏秋小;水质情
况、供水成本季节变化小,不是冬季调水的主要原因
13.C北延供水工程主要位于黄河以北,本次调水在冬季,受气温较低影响需注意输水线路结冰的影响,调水
管理部门应重点关注气温
14.A北延供水工程冬季调水可以为华北地区春旱的农业生产短缺水源提供保障;可以缓解地下水源超采
但提升地下水的水位不是主要目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地势平坦,不适合发电,不可能作为发电水源:华北
地区河流流量较小且冬季结冰,航运价值小」
15.C根据材料“通济堰进水口在岷江支流南河、西河与岷江的汇合处,灌区干渠纵横贯穿,支渠交织延绵
可灌溉农田3万多公顷”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引水总量,满足灌溉需要;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修建
难度大,工程量大:三条河流交汇处,水量大,流水的搬运作用强,泥沙含量高,受通济堰阻挡作用影响,泥沙
淤积严重,易发生洪涝灾害。
16.A洪峰到来时,辫状的渠系布置可拓宽河床,分散水流,迅速降低汛期水位,减轻洪涝灾害,减少损失:辫
状的渠系布置拓宽了水域面积,有利于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湿润度,但是对于大气候的调节作用并不显
著;灌区辫状渠系渠底土壤含水量高,不利于水分下渗、涵养水源;灌区辫状渠系有利于分散水流,削减径
流,但是拓宽了水域面积,加强了流水的侵蚀面积,不利于水土的保持。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检测试卷·地理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560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