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7课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课
程
标
准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知识结构
探索出路
危机加深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1: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材料2: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材料3: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晴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晚清广西大蝗灾就有21次,1848年,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加剧
清政府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自然灾害严重,人民无法生存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探究:结合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洪秀全
材料4: 洪秀全多次科举考试失败,创立“拜上帝教”,指出:“上帝人人当拜,上帝对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洪秀全科举失利,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混杂着基督教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宗教组织。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一)背景
1、根本原因:清政府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客观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加剧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4、理论指导: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阶级矛盾是根本原因,而鸦片战争后的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二)过程
1851年
1853年
1856年
1856年
1859年
1864年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颁布纲领
全盛时期
天京变乱
颁布纲领
天京陷落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与清廷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巩固政权
标志由盛转衰
洪仁玕《资政新篇》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性
落后性
空想性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
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奖励科技发明。
对外: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进步性
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
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三)两个纲领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异同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背 景 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经济主张 消灭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 发展私有制,发展资本主义
本 质 落后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先进性——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群众基础 满足农民要求,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直接推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 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核心内容 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时代特色 (进步性) 反封建,几千年农民战争最高峰 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顺应了世界历史潮流
相 同 点 ①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②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③都未真正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三)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大兴土木,将两江总督府扩建为豪华壮丽的天王府,还从民间挑选嫔妃。其他诸王也竞相效尤,冠冕服饰,仪卫舆马,无不奢华。太平天国还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
——“马工程”:《中国近代史》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1866年,英国人戈登率领在“常胜军”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一起进攻苏南,左宗棠率领的湘军进攻浙江……天京及其周边地区也处于清军的围攻之下,形势日益危急。
——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一、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四)影响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材料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取600多座城市,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不予承认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
——历史学家胡绳
材料2:咸丰三年,清廷为了尽快平息太平天国起义,让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创建湘军。清朝执政者对以曾国藩为首的地方督抚,由重用而变为依赖,授予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摘自朱云天《督抚制与中央——地方权力之争》
2、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地方势力)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背景
①内忧外患
②当权派看到欧美的船坚炮利
2.目的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科技
对内镇压人民
对外抵抗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3.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主张学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代表人物:
①中央:恭亲王奕
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奕訢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开平煤矿
京师同文馆
近代民用工业
(求富)
创办新式学堂
北洋舰队
建立新式海军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局
近代军事工业
(自强)
性质:官办
性质:官督商办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5.内容: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为外交机构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6.评价:
军用工业
1)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经济近代化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军事近代化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教育近代化
民用工业
新式海军
新式教育
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6.评价:
2)局限性: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①洋务派未能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的目的。
②其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失败是必然的。
1865-1877,英国支持下的阿古柏略新疆;
1871,沙俄占领伊犁
1883-1885,法军进犯福州、台湾和中国西南, 中法战争爆发
1894-1995年,日本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在丰岛对清军偷袭,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覆灭。
根据课本,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一、边疆危机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一、边疆危机
19C60S后,列强加紧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中国边疆危机严重。
区域 事件 经过 结果
西北
西南 东南
1883-1885
中法战争
左宗棠
收复新疆
①1864新疆爆发反清起义。英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占伊犁。
②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1884年,新疆建省,渡过危机
①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福州船政局被毁
②刘铭传抗法: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击退法军。
③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大捷,法国内阁倒台。
1885年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法国占领越南,西南门户洞开
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中国不败而败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材料1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国内市场狭小,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材料2 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
——(日)田中义一
日本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出台“大陆政策”,实行对外扩张(根本原因)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材料4: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3:洋务运动“中体西用”为纲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清朝政治十分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军队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材料5:甲午战争为朝鲜而战,就是因为朝鲜离北京太近,这就是地缘政治,朝鲜在中国手里面,就是中国国防的外围。
(2)中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3)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一)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出台“大陆政策”,实
行对外扩张(根本原因)
(2)中国: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3)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二)过程
1894.8丰岛海战
1894.9平壤战役
1894.9黄海海战
1894.10辽东战役
1895.2威海卫战役
邓世昌、林永升牺牲李鸿章“避战保船”,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旅顺大屠杀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
清军大败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三)结果:
1895年中日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影响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
赔款2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
苏州、杭州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免内地税
领土和主权进一步沦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加剧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资本输出: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和贷款、修铁路、开矿、办厂、设银行(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承认朝鲜独立
宗藩关系解体,国际地位降低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四)影响: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政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各阶层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2)经济: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促使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证明洋务运动破产
(3)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如:清政府:清末新政;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张謇实业救国;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客观进步:
消极:
(五)后续:189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刘永福黑旗军
台湾人民自发抗争
家国情怀
显示了台湾人民不屈的坚强意志
贰
侵略加剧危机深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条约》签订后,在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下,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为偿还2.3亿两赔款,清政府向列强高息借款。
1.三国干涉还辽
2.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
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交换条件。
3.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
新阶段:18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暂免被瓜分)
时
空
观
念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5.内容: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时间
旗号
内容
1)创办官办军事工业
2)创办官督商办民用工业
时间
旗号
内容
前期:19世纪60年代
“自强”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后期:19世纪70年代
“求富”
李鸿章:开平煤矿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湖北汉阳铁厂
壹
救亡图存探索出路
二、地主阶级的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5.内容:
3)兴办近代教育
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①创办新式学堂 ,如京师同文馆;
②派遣留学生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4)筹划近代海防
创办三支新式海军(北洋、南洋、福建)
北洋海军主力战舰“定远”舰
5)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为外交机构
总揽对外事务,标志传统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总理衙门